鉴于朝廷上下国内国际错综复杂的一片乱象,李鸿章婉拒这项任命的请求没有被皇帝批准,他只得起身东渡日本。时间是1895年的3月14日。临行前他选了一个人做他这次出使日本的副手,这人叫李经方。李经方本来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李鸿章,成为李鸿章的长子。说起来李鸿章这么做倒也不是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而恰恰是胸怀坦荡,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的表现。

因为李经方不但学贯中西,精通五国语言,而且对日本的情况也非常了解。在甲午战争之前,他曾在日本做过三年(1890--1892)的驻日公使。公允地说,李鸿章带李经方同去日本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再说了,自古就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说法。基于以上原因,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请求,同意李经方做为副手陪同李鸿章前往日本谈判。

说到这里再啰嗦两句,李经方和我们大连还颇有渊源。他后来定居大连,在大连生活了7年,1934年在大连去世。这些都是闲话了,暂且不表。李鸿章一行于3月19日抵达马关,20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展开谈判。祝勇先生在他的《马关,一个写进中国课本的日本城市》中这样写道:李鸿章先是在楼下小憩了片刻,然后超过预订时间5分钟后进入谈判会场。

我想,这一微小举动绝对是有意而为的,它的潜台词,也许是要凸显自己的重要性----即使是一场任人宰割的谈判,也要摆出一副傲然的气度。可惜的是,这种精神胜利法,并没有让李鸿章在谈判中抢得先机。在讨论停战条件时,日本提出要用大沽、天津、山海关三处地方作为抵押,接管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做为停战的条件。李鸿章坚持不同意日本的条件,双方都不让步,谈判始终没有进展。

然而,3月在24日,突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了谈判的僵局。这天下午4点钟,结束了第三次毫无结果的谈判后,李鸿章满怀心事,走在回宾馆的路上。已经70多岁的人了,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可是,就在李鸿章快要到达宾馆的时候,人群里面突然窜出一名年轻的日本男子,冲到李鸿章的轿子前。只见这人掀开轿帘,对着轿子里面的李鸿章就是一枪。

子弹穿过李鸿章左边颧骨之下,深入左眼下面。鲜血顿时染红了李鸿章的官服,李鸿章几乎晕死过去。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一个堂堂外国使臣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枪击,这对一向做事严谨的日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安保工作太差劲,还是对大清使臣不重视呢?凶手没有被当场擒获,而是趁乱躲入路边的一个店铺里。不过,他还是很快就被日本警方逮捕了。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doc  内容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主要内容.doc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