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和家长轻视高考志愿时,主要三种表现:一是家长做主。不少的家长存在包办的情况,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志愿填报。这些家长就会根据一些掌握的零碎的信息以及个人的粗浅的理解,来认定某些大学是优质,那些专业是热门,于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意愿来选择所谓“适合”的专业,使得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厌学或混日子的情况。

或者家长的攀比和等同心理也会造成上述的现象发生,我们作为父母始终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行能成的,我家的还也能成、能行,往往忽略了各个考生之间的个体不同和差异。二是学生做主。这种家庭美其名曰家庭民主,实则是真不负责任。现在的学生由于始终在学校中学习,无论是从人生的经历,还是对社会的了解都不是很深刻,了解的一些知识也仅是浮于表面的,有的学生本身就十分的茫然,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理性选择的几率很低,或者不少的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大学的时候过于理想化,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就认为自己喜欢计算机有关的专业,但是到了大学才发现这真不是自己想要的。三是老师的指导。如果考生和家长都是手足无措的时候,通常是会选择听从老师的意见。但现实的情况是老师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常年在教学的第一线,对于现今的社会的各个职业的发展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对于就业市场的认知并不见得真就比家长高多少,给家长推荐的院校大多数的情况基本是立足成绩这个大前提下,结合历年的高考录取成绩,指导考生选择那些能够被顺利录取的大学和专业,重名校(985、211大学)、重一本率的情况普遍存在。

以上三种表现,就某一方面而然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高考志愿填报其实就是一个靠多维信息来科学决策的过程,如此棘手的问题,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快速解决的问题。有轻视的情况,自然就有重视的情况。但在实际情况中,重视选择高考志愿填报的家长也是有很多的时候也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选择、更好的选择。由于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分数是非常的重视的,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一下几种情况。

第一,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一分不浪费的情况。尤其是在现行的平行志愿填报的模式下,冲、稳、保填报策略大行其道,家长冲高的心理被无限的扩大了,所以不少的家长忽略考生的专业方向而盲目追求的院校层次的情况大有人在,不少的家长和考生都是抱着将来专业的想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转专业的考生,真正能够转成专业的却是凤毛麟角。

转专业随着高校对其政策的不断收紧,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坑。第二,由于对分数的过度的看重,不少的重视高考志愿填报的家庭,唯分数决定一切。诚然,可在高考这个分层筛选的机制下,限于各个高校的招生数量,不要说差一分,就是差一个排名,也很容易出现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情况。能考上什么大学就报什么志愿,这绝对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同分情况下,我们有若干的选择,在高考志愿选择的过程中,选择贵的(分高)不如选择对的(适合自己的),因为考上大学并不是终点,相反是起点的开始。

第三,特别提示。转专业的主要几个方面,一是不能有违法违纪的情况;二是不能有不及格记录;三是到达本专业前百分之几的成绩限制;四是有专业特长,并能证明自己转到该专业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四是在校期间患有疾患,不适合现在专业就读的;五是特殊情况非本人原因,就读现专业有困难的;六是入伍参军休学,退伍复学的;七是其他符合转专业的条款。

由于每个院校的转专业的要求是不同的,一定以本校的规定为准。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和家长要报好志愿,一定要全方位的收集足够的信息和资料,注重分数与考生的特质、家庭需求的有机结合,分数或许能够限制我们的选择范围和区间,却不能限制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最优选择。高考志愿填报,这个过程是一次持续纠结的心灵之旅,这不会因你的分数高而有所减弱,也不会因为你分数低而有所加强,只要你有所求,就不可避免。

本人高三,从小到大都是“学渣”一枚,目前分数勉强冲本科,大学专科或本科有什么专业比较靠谱?

本人高三,从小到大都是“学渣”一枚,目前分数勉强冲本科,大学专科或本科有什么专业比较靠谱

我是搞工程出来的。当过工人 技术员 后当干部 但我还习惯跟班劳动。一个人 要可进可退 会吃苦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工程少不了 基础知识要学。 更要实践 工程 如无实际经验乱指挥会出大事。还要有好身体 能亲临现场 就是不当干部 你技术人员好处处受尊重 字什么要据自己兴趣和条件 也要看将来发展对人才要求 可能我想法落伍了 只是个人建议 供参考 谢谢邀请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专业  高考  大学  高考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你想学什么专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