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铜钱是开始于621年的开元通宝,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问了,开元通宝不应该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所制的铜钱吗?实际上并不是,开元通宝中的开元并不是指的唐玄宗的年号,而是有“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最开始的开元通宝上面的字还是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通宝在最初,一钱就是一文,那么十文就是一两,所以说一贯钱大约有六斤四两那么重,那么一文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四克,也就是一个开元通宝的重量。

开元通宝在唐朝的发展经历了还几个阶段,其中在唐玄宗时期的重量略有提升。整体上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开元通宝的流通算是历史上货币流通的大事记。在唐朝之前,流通的铜钱主要是开始于汉代的五铢钱,五铢钱的换算机制比较复制,而且还是二十四进制,本身铜钱的重量就很有不同,又经过数百年的流通,很是混乱,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宋朝年进贡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一匹绢等于一两银子吗?怎么衡量?

宋朝年进贡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一匹绢等于一两银子吗怎么衡量

【一匹绢交换一匹马,宋朝花35万匹绢买和平真的值得吗?】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一匹绢等值于一匹马,平均价值10两银子。】“绢”在宋元以前是丝绸制品的总称,“帛”是丝绸布帛的总称。《宋史、食货志》载:“帛”以种类、质量分十个等级:罗、绫、绢、榇(缎)、絁、绸、杂折、丝线、绵、布葛。

绫、罗是丝绸中的上品,质地较厚色彩花纹绚丽,后世叫做“锦”。绢是丝绸中的中上品,质地较绫罗稍薄,绢也有上下品之分。榇(chen缎)、絁(shi粗绸)、绸,是丝绸中的下品。唐宋时期,把丝绸统称为绢,上等的绢就是绫罗,中等绢就是指“绢”,下等的绢是指缎、絁、绸,絁是质地较厚的绸子。唐宋时期丝绸制品分成七八大类,根据质量分上中下多个等级,上百个品种。

各地产的丝绸,规格、质量、价钱也不一样,《旧唐书•食货志》记载绢的价格严重失真,同时记载一斗米才几十个钱。贞观之治世界公认,但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律,一匹绢、一石米才300个钱,这是任何时代都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价格。《宋史•食货志》分析:中下等的绢(榇缎)1300个铜钱至3000个铜钱一匹,中等的绢(绢)十千铜钱一匹。

上等的绢(绫罗)20贯至30贯铜钱一匹。丝绸的种类、品质、花色繁多,决定了不同档次的绢(丝绸)的价格差别很大。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及丝绸之路贸易中,合规足额的一匹绢长100尺、24两重,一匹绫、罗长100尺、40多两重,民间内销的绢长50尺、12两重。因此,一匹纺织品的长度,有官方规定的标准100尺,和民间非标准的50尺。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古文  典故  名人  一匹  古文一匹绢什么意思  名人典故古文50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