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的说,曹仁阻敌有攻,算不得打不过关羽。要是曹仁开始就只有几千人马,用来防守樊城都紧张,怎么可能南下攻击关羽。曹仁异地作战,对地形不熟悉,不理解当地水道与吴水军的移动能力,朱桓一旦察觉曹仁的行动就马上进行变化,把派出的援军召唤,反主动进攻曹仁的前锋部队,致使其溃败,斩杀敌将常雕,生擒王双,击败曹仁之子曹泰。

三国杀8人军争怎么打曹仁?

三国杀8人军争怎么打曹仁

谢邀,首先申明,小编是个三国杀高手呦,大学拿了三年的三国杀比赛亚军!下面,我来发表我的意见!首先,要看曹仁是什么位置,如果是忠臣或者内奸,就直接秒主公就可以了,这英雄一个据守运气好的话,是可以拿到五张牌的,说白了,就是牌多,我看有人说拿拆迁队组合,就是刘备个甘宁,我不认同,太浪费牌了。如果是反贼(当然了,是别的身份也可以用),大家都知道牌多怕什么锦囊牌,对了,就是乐不思蜀,可是谁有乐不思蜀呢,大乔,可以晕到死,再配上个强制掉血的英雄,黄忠,或者马超。

关羽曾大破曹仁,为何史书不记载?

关羽曾大破曹仁,为何史书不记载

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前,关羽确实可能和曹仁打过一仗并取得了胜利。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从江陵出发北伐襄樊,将曹仁困在樊城。曹操命于禁、徐晃前去救援。其中于禁率七军直接前往樊城增援曹仁,而徐晃则进驻宛城,在后接应。结果在于禁和关羽对峙时,秋雨连绵导致汉水暴涨,曹军大营被水淹没。关羽趁势发起进攻,于禁大败,曹军损失惨重,关羽光俘虏就抓了三万,于禁和曹仁部将庞德也被关羽抓获。

庞德因为不肯归降,还被关羽斩杀。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水淹七军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歼灭战之一。此战以后,曹仁只能率残军数千困守樊城。一时梁、郏、陆浑等地反曹势力纷纷起兵,关羽声威大震,连曹操也差点迁都以避关羽锋芒。因此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水淹七军也是非常有名的一战。

不过仔细看这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在水淹七军之前,曹仁和关羽也很可能打了一仗,而且这一战的规模也不小。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为了应对刘备对汉中的攻势,曹操亲自率军出征。而在同年十月,十月宛城守将侯音起兵作乱。驻守樊城曹仁率军赶回宛城平乱。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寿提到曹仁进驻樊城,是为了“讨”关羽。在《三国志》中,如果是率军防守某地,一般都是用“屯”或者“御”。比如说曹操攻打张鲁时,命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防止孙权进攻时,陈寿就用了一个“屯”字。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所以曹仁驻守樊城,其本意是要南下进攻关羽。只是因为侯音之乱,所以才不得不仓促回师。史书上并没有提到曹仁平息宛城之乱以后做了什么。只是说此后关羽奉命北伐襄樊,七月曹操命于禁、徐晃率军救援。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这样就有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曹操在自己率军西征汉中的同时命曹仁南下,一个可能是希望牵制刘备在荆州的部队,防止他们增援刘备,另一个可能是希望能迫使刘备增援荆州,从而减轻汉中的军事压力。

不过荆州有关羽镇守。而曹操一向很欣赏关羽,曹魏内部也普遍认为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因此不管曹操是为了牵制荆州的军队,还是希望迫使刘备增援荆州,曹仁的兵力肯定不会比关羽少,否则曹操此举只会让自己被动。因为侯音之乱,曹仁原定的攻势只能取消。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攻破了宛城,平息了叛乱。考虑到侯音手下不过几千人马,在曹仁回军之前,南阳太守东里衮、功曹宗子卿已经率军包围了宛城,显然叛军的战斗力并不会太强。

曹仁平乱之战损失不会太大。在这种情况下,曹仁的部队加上襄樊等地原有驻军,实力应该还在关羽之上,根本不需要曹操这么急着派于禁等人前来救援。或者说于禁带了七军赶来以后,兵力应该远远超过了关羽,也不需要和关羽对峙,直接依靠兵力优势就可以击退关羽。因此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是,在关羽北伐襄樊时,曹仁已经和关羽战了一场。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曹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