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一个进士中第需要花家庭多少钱?千万不要以现在的教育花费标准衡量明清科举制度中举子们的花费标准!答案是:明清一个进士培养基本不需要家庭多少钱,而且还会有相当大的收益!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有四级: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童子试选拔出来的是生员,俗称“秀才”;乡试选拔出来的是“举人”;会试选拔出来的是“贡士”;殿试选拔的则是“进士”。

童子试分为县试、府(州)试、院试。县试选拔出来的成员获得参加府试的考试资格;府(州)试通过则就成为“童生”,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院试则是通过考试选拔出超过“生员”规定限额一倍的人员,院试分两场:正试和复试,考中者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了。生员(秀才)有三个等级:廪膳生、增广生、附生,廪膳生有一定的限额,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成绩优异者将会获得廪膳生资格,每月国家发给廪米6斗,每年有四两银子,有时也会发些油盐之类。

增广生每地也有限额,国家不供给钱粮,附生则没有限额,也没有国家补助。明清两代能够考中进士的人一般都非常聪明,在本地绝对是出类拔萃,大都在10-15岁时就考中生员了,而且名列前茅,取得了廪膳生的资格。例如:清朝初次派遣到海外学习的学员大都是具有生员资格的人,年龄绝大多数在10-16岁之间。(下图是清朝派海外生员(秀才)年龄统计表,部分)廪膳生每月6斗米和每年的四两银子足够自己花销,可以不参加劳动,服徭役。

明朝一个廪膳生可以免除20亩左右的田税,清朝雍正12年后,免田税的资格全部没有了。也就是说明清两朝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在现在小学到高中初期就已经自食其力了,这是国家出的钱。(秀才形象图)根据明清两朝考中进士的人年龄进行统计,年龄在20-50岁之间,绝大多数的进士在30-39岁之间,而这些进士考中举人的年龄绝大多数应该在15-30岁左右。

考中举人后,这些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相当于七品、八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副县长级别),很多考进士不第的人就选择做官,富庶之地也就是八品的县丞,贫穷之地可以做到七品的县官。举人在明朝已经有了俸禄(清朝一般有45两银子左右,还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虽然不多,但足以养活一大家人,可以免除100-200亩的田赋,家人可以免除劳役。

一旦中举人,很多有田地的人会依附在举人名下,免除田税,举人可以取得相当一部分免除税赋的抽成,不用劳作就有一笔收益。(范进中举图,知道了举人的特殊权益后,范进中举后的疯狂就不难理解了)清朝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中,所有举人的平均年龄是31岁,上京赶考国家提供住宿费、生活费、交通工具等。因此,明清两朝考中进士的人一般在10-15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并且绝大多数是非常优秀的廪膳生,王朝提供了还算优厚的待遇,一家三口的生活基本费用也就足够了,孩子多了那就难说了。

一旦考中举人,足可以养活十几人之家了,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庭除了最初几年供孩子上学、生活的费用外,剩余在考中进士之前不但花不了几个钱,而且还有收益。在中国科举考试的历史上共出了700多名状元,11万多名进士,数百万举人,数不清的秀才,如果分摊到各个年代,再分到全国各地地方,可谓是凤毛麟角了,没那么容易的。

明清时期,每三年选拔300名进士,一年平均一百名,比现在清华、北大难考的多的多。(进士形象图,中进士意味着出仕,起步就是6-7品)至于培养一个进士总共花费多少钱,合计多少银子,没有办法进行统计。中进士年龄跨度是20-50岁,中间年龄在30-39岁,他们考中举人的时间也有很大差距,没法进行衡量。他们很小的年龄开始就已经享受国家的补助,中举人后就有了俸禄和免税的资格,至于有多少收益这些也是没法统计的。

在和珅被处死后,其家产被抄光,那他的小妾是被如何处置的?

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以其贪得无厌的本性,在短短的20年间,通过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手段,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号称中国历史“第一贪”。嘉庆四年,和珅被定20条大罪,收监下狱,同时籍没家产。在查抄和珅的家产时,其数量令人惊叹。据《清史稿》载:“具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附近通州、蓟州地方计有当铺七十座、钱庄十五座。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银两  莽荒记  宗族  升级  经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