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关羽尽管志得意满,但也没有理由和资格对孙权使者的延迟到来大发雷霆。豹眼认为,关羽在出兵前就曾经联系孙权想要一起出兵,或者孙权主动请求关羽一起进攻曹操。从汉中之战及关羽进攻襄樊之前这段时间,关羽一系列活动来看,关羽与孙权一定是有联系,意图联合进攻曹操的打算。这在豹眼所写的《襄樊之战》中有较详细的说明,在此就不啰嗦了。

从《魏略》记载来看,孙权请求出兵协助关羽,但迟迟不发兵,关羽对此不爽就合情理了。等到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的时候,孙权依然没有出兵,还在派遣使者来唠叨此事,只是忽悠关羽。关羽感觉不用孙权也可以对付老曹,于是就开口大骂了。此时,孙权已经得到了曹操的授意,但也没有直接行动,而是再次派遣使者探寻关羽的口风。

就算此时,孙权也没有准备与关羽彻底翻脸。但关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而是把孙权拒之门外,推向了曹操一边。一怒之下的孙权,这才下定决心偷袭江陵。为了配合孙权进攻江陵,曹操下令驻守合肥的曹军将领张辽等人撤回。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孙权向朝廷称臣,决定进攻关羽。

曹操就把张辽等将领悉数调回救援曹仁。名义上是声援徐晃、曹仁,实际上是减轻孙权的顾虑,让孙权安心全力进攻江陵。张辽还没有抵达樊城,徐晃就击败了关羽。从这个过程来看,关羽围困樊城的时候,张辽等人驻守合肥。如果孙权不答应曹操进攻江陵的话,曹操就不会把张辽等人撤回。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孙权不偷袭江陵,而是趁此机会进攻合肥,张辽等人能顶得住吗?这就是题主所说的问题。

豹眼认为,汉中之战是关羽、孙权联合进攻曹操的最佳时机,但却迟迟没有行动。根本一点,那就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曹操。汉中之战后,曹操尽管损失很大,夏侯渊被杀,但基本的实力还在,而且已经撤回了洛阳。此时,与曹操开战,胜算的几率更小。虽然关羽初战告捷,但有两个因素不得不考虑:其一,关羽突然出兵,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初战得手,也符合战争规律。

因为关羽突然调集大军开战,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态势。几万人围攻曹仁几千人,能不取胜吗?其二,恰遇夏季暴雨,关羽成功利用了这一机会。于禁七军三万余人全部被曹仁安排在城外,其意图就是想内外夹击关羽,对关羽进行反包围。但意外的天气变化,打乱了曹仁的如意算盘,关羽利用水军的优势,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司马懿、蒋济等人都认为于禁等人非战而失利,也就是说,这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但战争只看结果,就不多说了。从这个过程来看,关羽也并非多么不可一世。汉水逐渐退落,徐晃到来,关羽就被击败了。这就是说,曹操有足够的兵力对付关羽,并没有到了动用防御孙权兵力的时候。如果张辽等人在合肥按兵不动,孙权就恐怕难以有机会。孙权很难在合肥有所作为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征伐孙权无功而还,带走了大批军队,准备讨伐汉中张鲁,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西征张鲁之际,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

曹操派遣护军薛悌送来了锦囊妙计,命令张辽、李典出战,乐进与护军薛悌守城。张辽分析了曹操的战略部署,趁孙权立足未稳,亲自率领八百将士杀入孙权十万大军阵中,几乎杀死孙权。孙权围困合肥十多天,不能攻取,于是撤军。此战,孙权手下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宋谦、徐盛、潘璋、贺齐等许多将领跟随出征,但遭遇张辽两次突袭,竟然没有一位能够做出战前提示,而置孙权于危险之地。

由此可见,张辽是很善于把握时机的,其行动超出所有孙吴将领们的意料之外。此战,也留下了“张辽止啼”的美谈。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对曹丕称臣后再次反叛,曹丕派遣已经生病的张辽乘船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孙权得知张辽到此,甚为忌惮,对诸将下令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孙权是真的被张辽打怕了。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雄霸  07073  吕蒙  九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