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封在各地的王爷和当地的官员是什么关系?

明朝封在各地的王爷和当地的官员是什么关系

曾有学者这样认为,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本想一劳永逸,让子孙万代再也不受食不果腹的危机,他规定,凡是朱氏子孙,一律不用当差纳粮,即一出生就全部有国家财政供养,不用劳作,不用考取功名,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如爆炸式裂变,据清人估计,崇祯初年的时候,朱氏子孙已突破200万人大关,巨大的财政负担加上贵族的骄奢淫逸,使得百姓不堪重负,可以说,大明王朝的覆灭各地王爷们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朱元璋如何规定子孙的爵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朱元璋登基之初,就幻想着子孙能够万世万代的享国,鉴于历代皇位争夺,兄弟相残的故事,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不论才能高低,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毕竟,“贤能”很难有一个衡量标准,按照出身划分,任何人都只能认命,也就避免了因为皇位的杀戮。而且朱元璋对于家族观念十分看中,建国之后,他把整治“骄兵悍将”的行动提升到了计划之中,再忠实的将领也是外人,远不如自己的儿子来的放心,因此除了太子朱标外,其余子嗣全部外放,封为亲王,替皇帝镇守边疆。

对于爵位,朱元璋也做了明确的要求:1、除皇位继承人外,其余皇子全部封为亲王,即我们熟悉的一字王,如秦王、燕王、鲁王。2、除亲王的继承人外,其余王子全部封为郡王,如项城王、淮阴王等,区别为二字王。靖江王为特例,实授亲王俸。3、以此类推,郡王下面还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在爵位中也是最低的,但奉国中尉的儿子不论嫡庶,统统世袭,也就是说,只要是朱氏子孙,最起码也是一个奉国中尉,衣食无忧是最基础的保证。各地的王爷与地方官属于什么关系?据《明史》记载,终明一代,共册封了87位亲王,然而这其中有因病早夭的皇子,实际到达封地的只有65位,其中,朱元璋册封的亲王最多,也最为出名,一共是25位。

这65位亲王中,因为犯罪或者无子嗣而取消的封国有21位,传到崇祯年间时,亲王的数量还剩34位。但值得一提的是,亲王的生育能力要远远超过皇帝一脉,整个明朝一共册封了924位郡王,至于下面的爵位更是数不胜数,因此,200万的朱氏子孙还是保守估计。然而王爷在地方上的权力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朱元璋时期,各地藩王拥有很大的权力,以朱元璋二子秦王朱樉为例,秦王府有护卫兵马4万余人,这支部队完全听命于秦王,不受他人节制,遇到战争,陕西边塞的所有兵马一体受秦王节制,遵从秦王的指挥,同时,秦王府的属官还兼任地方上的都指挥使或者布政使,除了皇帝,没有任何官吏敢于挑战秦王的权威,开国公侯也概莫能外。

可王爷的权力随着朱棣的造反而逐渐削弱。朱棣以藩王身份发动“靖难之役”,他的成功绝不允许他人再次复制,登基之初,他虽然表面恢复了许多被建文废掉的亲王,但实际上是给名不给权,削减亲王护卫,不得插手地方事务,没有诏书不得离开封地,变相的将他们软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的集权。虽然王爷们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尊贵的地位却让地方官员不敢轻易招惹。

王爷们在王府中依然拥有权力,但却不可以随意指挥地方官员,如发现王爷们有不法之事,地方官只能上报朝廷,自己无权处置。同在一城之中,王爷和地方官避免有过多接触,因为比较敏感,王爷们结交地方官会被人举报蓄意谋反,而地方官更怕担上勾结外藩的罪名。因此除了过年过节双方会互有庆贺,但大部分时间双方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王爷们平时都是如何生活?不得不说,朱元璋给子孙的待遇还是相当优厚的。亲王一年的俸禄在10000石禄米,郡王则有2000石,就是最低的奉国中尉每年也有个200石左右。我们都知道,明朝的俸禄之低几乎创了历朝历代之最,即使官至一品,每年的俸禄也不过1000石左右,要是个七品县令,每年不过90石的俸禄,别说富有,就是养家都养不起,然而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自宣德之后,藩王的势力彻底被遏制住,他们成为了羊圈里圈养的羔羊,除了吃喝玩乐,其余一概不问,只能躲在自己的王府中,就是连出城打个猎都得报备皇帝批准,没有圣旨不得擅自外出。大部分的王爷没有了信念,反正朝廷管钱管物,那自己就可以使劲挥霍。每日妻妾成群,有一个庆成王朱奇浈,据《皇明盛事》记载,仅儿子就生了一百多个,至于女儿的数量,没有统计,估计也不再百人之下,以致王府聚会兄弟姊妹之间都互相不认识,也算是一大奇闻。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乱世  封地  分封  始于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