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获得了子弹底火成分是感度较高的烈性炸药的知识,超过360摄氏度的高温或者猛烈的撞击都会导致底火里的炸药爆炸,从而激发子弹发射,所以生活中我们再捡到未击发的子弹时千万不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做用钉子去敲子弹底火或者将子弹扔进火里烧的事,即便什么也不做就拿在手里把玩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捡到子弹时应当立即上缴,或者干脆不要去碰,第一时间报警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什么是埋头弹?

什么是埋头弹

埋头弹是一种先进弹药,步枪的发展史总的来说就是口径不断缩小的历史。19世纪中后期,金属定装弹开始在军用步枪上广泛运用。之后步枪弹的口径从14.5mm级缩小到11mm级。再降低至7.62mm,乃至今天的5.56mm级。口径变小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一发子弹中,弹头所占的重量越来越小,而弹壳所占的重量越来越大。

最初弹头占全弹的约一半重量,到如今弹壳占一半重量。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自动武器大发展的时期,战场上士兵的密度快速下降,要杀死一个敌人所需要的弹药也飞速增长。如此一来,发射完就丢弃的弹壳显然是严重浪费了重量,资源。也就有必要针对此开发新的弹药。如此一来就有了无壳弹和埋头弹。相比于瓶型弹,埋头弹就是直接把弹头塞到弹壳里面。

埋头弹的一种常见形式就是箭形弹。在形式上和坦克的APFSDS有一些相似性。使用箭形弹的主要目的也并不是为了穿甲,而是通过可控散布与高初速通过点射大大提高命中率。为此还出现过多头箭形弹。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箭形弹步枪的散布反而挺差的。SPIW和ACR两个大项目之后,箭形弹就停止了发展。如今的埋头弹主要就是这种CTA弹。

长久以来,枪械发射完的弹壳都是抽出去,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人就想到了用新一发弹将前一发弹壳顶出去。要实现这种原理,首先需要活动弹膛,同时还需要弹药等截面积。等截面积的直弹药怎么布置弹头呢?用埋头弹。也就是说实际上Push Through的自动原理和筒状埋头弹是相互依存的。光说埋头弹是不全面的,应该说是埋头弹系统。

火药枪弹是怎么演变成子弹的?

这个题没看懂,应该题主想表达的意思是黑火药的燧发/火绳枪是怎么演变成现代这种金属定装弹的?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就好说。咱们知道最早时候的火药,弹丸都是分装的。这样一来,一方面是枪管里要倒多少药吃不准,二方面装填也麻烦。所以后来逐渐采用了纸包的定装弹,在射击之前只需要咬开纸包,倒一点黑火药在燧发药池上做药引,然后整个纸包从前面塞入枪膛,捣实就行。

再后来,尤其是以德莱塞针发枪为主的一系列后膛步枪开始兴起,它带来的更高的射速。但有个问题就是后膛闭锁不牢,火药燃气容易从后方的闭锁缝隙中漏出来,这一方面降低了火药的燃烧效率,二方面燃气容易糊射手一脸。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金属弹底。因为金属弹底在火药被点燃是受热、受压会延展,死死抵住闭锁面,从而避免漏气的产生。

底火的成分都有什么,怎么引燃弹壳内的火药?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弹药底火的的知识。所谓“底火”指的是炮弹或子弹的发射药激发装置,1997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对“底火”的定义是这样的:装在枪弹或炮弹药筒底部,靠输入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的火工品,用于输出火焰引燃发射药装药或传火药。底火是定装弹必备的激发装置(注意,是激发,而不是击发),提起底火成分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讲讲一位瑞典化学家了,他就是著名的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就是设立诺贝尔奖的那位老人家)。

小学还没毕业的诺贝尔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涉及炸药的化学知识,1860年,27岁的他发现一种有趣的黄色油状透明液体,这本来是一种医生用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但是诺贝尔在研究它时不小心将装满这种药物的玻璃试管失手掉到地上,随着试管的触地,这种药物发生了剧烈爆炸(这次爆炸事故把诺贝尔的弟弟给炸死了),而这种药物其实就是一种烈性炸药——硝化甘油。

三年后(即1863年),诺贝尔注册了使用硝化甘油制作的雷管专利(专门用来引爆工业炸药),次年开始建设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硝化甘油雷管。这种雷管有一个特点,即特殊情况下即使不用导火索也能用来引爆炸药进行爆破作业,一开始深受开矿企业家们的欢迎,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安全系数实在是太低了!在搬运过程中一旦失手掉在地上就会发生爆炸,至此,各国开始禁用硝化甘油雷管。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版鸡动震  精新  副本  子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