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在经济大萧条的大背景下,美国军队终于无法忍受子弹储存时间不能超过5年的制约,要求军工企业研发一种能储存20~30年的弹药,以降低战备弹的储存成本。弹药储存时间段的原因无非就是雷酸汞腐蚀底火造成的,因此只要改进弹药底火成分就能生产出达到军方要求的子弹,叠氮化铅这才又被重视起来。当然了,单纯的叠氮化铅是不能直接用来制造子弹底火的,它容易受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的办法是使用钝化剂将它制成“精糊”,然后凝固成柱状,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其切片,然后塞进底火内制成叠氮化铅底火了。主要成分为叠氮化铅的底火一直沿用到现在,除了用来制造弹药的底火,它还是工业雷管、炮弹(导弹)引信的主要装药,是目前来说最安全、最可靠的起爆剂。▼下图为正在准备装箱的美制12.7×99mm北约标准机枪弹,它的底火为柏丹式,底火成分为叠氮化铅,美军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叠氮化铅做为底火装药的国家,子弹研发技术始终引领世界潮流,所以美国的子弹制造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底火引燃弹发射药的原理不管是炮弹还是子弹,发射动力均来自于弹壳内发射药在激发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所以子弹击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射药被激发爆燃的过程。子弹(炮弹)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弹丸和弹壳,弹丸是产生杀伤力的战斗部分,而弹壳这是产生动力的做功部分。弹壳是一种乘装发射药的容器,弹壳底部有一个激发发射药的装置,被称为“底火”,可以将它理解为子弹(炮弹)的开关,需要受到枪炮的击针猛烈撞击才会被激发,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底火成分是使用感度较高的烈性炸药,当受到枪炮击发装置的猛烈撞击时,烈性炸药在底火中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向弹壳内释放,从而点燃装填在弹壳内的发射药。

由于发射药是一种燃速极高的物质(主要成分为硝化棉),被点燃以后产生6300米/秒的爆燃速度,发射药爆燃瞬间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弹丸与弹壳分离,并在枪管(炮管)中继续加度,在飞离枪口(炮口)瞬间获得初速飞向目标。可见底火激发发射药的过程是一个炸药爆炸→火药燃烧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单纯的爆炸,也不是单纯的燃烧,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统称为“爆燃”。

▼下图为9×19mm手枪弹的剖面图,红色箭头指示的地方就是底火释放能量的通道(俗称“引火孔”),当底火里的炸药爆炸时就是通过这个通道引燃弹壳内的发射药,从而激发子弹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弹药的底火成分是一种感度很高的烈性炸药,我们将这类炸药统称为“起爆剂”,最初的底火成分是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后来诺贝尔又发明了“雷酸汞”炸药,它被用作弹药底火成分的时间近200年,目前各国生产的弹药底火成分主要为更安全、更可靠的“叠氮化铅”。

第二、底火引燃弹壳内火药的过程是一个炸药爆炸到发射药燃烧的过程,首先是底火在被击针猛烈撞击时激发装填在内的烈性炸药爆炸,爆炸产生的能量被释放到弹壳内以后就引燃了发射药,当发射药开始高速燃烧以后即意味着子弹(炮弹)的击发完成。结语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获得了子弹底火成分是感度较高的烈性炸药的知识,超过360摄氏度的高温或者猛烈的撞击都会导致底火里的炸药爆炸,从而激发子弹发射,所以生活中我们再捡到未击发的子弹时千万不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做用钉子去敲子弹底火或者将子弹扔进火里烧的事,即便什么也不做就拿在手里把玩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捡到子弹时应当立即上缴,或者干脆不要去碰,第一时间报警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如果携带一把冲锋枪(无限子弹)回到春秋,能统一天下吗?

如果运用得当,在春秋时期完全有可能一统天下,关键看使用这把冲锋枪的人有没有智慧。很多人说单凭一把无限子弹的冲锋枪无法移动天下,这个观点不能说错,因为以他们的认知,拿到了这把无限子弹的冲锋枪,就要走向战场,和各个国家的主力部队单挑,如果是这样,别说是无限子弹的冲锋枪,就是重机枪,那肯定不行,因为在严格的阵地战当中,别的先不说,就是弓箭方阵都受不了,都能把自己给射成刺猬。

更不要提攻击城池了,攻击城墙的时候冲锋枪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如果有人想单凭这么一把冲锋枪就去纵横沙场,那结果只能有一个,获得一个很勇猛的传说然后默默退出历史。因为目前现在的冲锋枪有效射程大概是150米到200米左右,而春秋时期的强弓劲弩有的射程可以达到500米以上,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射程上的压制,所以一个人带着冲锋枪走向战场,是注定要被射成刺猬的,更别提什么一统天下了,所以想要一统天下,就要合理的运用这把无限子弹的冲锋枪,多动动脑子,才有可能。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版鸡动震  精新  副本  子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