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把敌人的飞机,尤其是F-22A、F-35这种先进飞机摧毁在地面,将会是对付他们的好办法。当然,单纯的两架飞机毫无逻辑的围攻一架敌机是行不通的,这两架飞机需要配合作战。综合来看,德国空军人员损失的40%是在东线,可见东线的空战对整个二战空战的意义有多大。

哪些经典的空战战术?

有哪些经典的空战战术

导语2019年11月上映的好莱坞战争历史大片《决战中途岛》以历史传记的纪录的形式,详实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中途岛之战的全过程。军迷们在享受现代电影工业技术带来的真实海空大战震撼体验的同时,也在纷纷吐槽电影中表现的历史段落是否存在问题。其中一个槽点是本片是以参加该战役的美国海军航母CV-6“企业”号的船员与该航母配属的VB-6舰载轰炸机中队为主角视角看待整场战役。

这导致电影基本没怎么提到美国海军其他参战部队和舰船,比如另一艘航母,CV-5“约克城”号以及她所搭载的VF-3舰载战斗机中队。电影主角约翰·史密斯·萨奇就隶属于该中队,咱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他在中途岛之战中首创和使用的著名的萨奇交叉曲线战术。 针对零式战斗机的战术1、战争之初,美日空战中,美国处于下风。

约翰·史密斯·萨奇(John Smith Thach),昵称“Jimmy”,1905年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1927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并加入海军服役,1929年开始舰载机飞行训练,20世纪40年代加入VF-3舰载机战斗机中队并担任中队指挥官。该中队后来从航空母舰CV-2“列克辛顿”号转移到“约克城”号上。

萨奇在担任VF-3指挥官期间提出了他的经典“ Beam Defense Position”战术。1941至1942年,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主要是F4F“野猫”战斗机,其飞行速度和敏捷度相比于同时期日本帝国海军的主力战斗机A6M“零”式都比较差,这导致美国海军舰载机在同日本战斗机进行一对一的空中格斗时都处于下风。

2、新型空战战术的创造针对于“狗斗”(Dogfight,即空中格斗)时野猫战斗机因为速度和敏捷度不够而落后于日军飞机的问题,萨奇开始了他的战术研究,他的思路基础倒也简单直白——既然一对一打不过,那就干脆二对一的去打零式战斗机呗。当然,单纯的两架飞机毫无逻辑的围攻一架敌机是行不通的,这两架飞机需要配合作战。

萨奇找来了他的好友,同队的飞行员爱德华·亨利·奥黑尔中尉(Edward Henry “Butch” O’Hare,1943年阵亡),两人一起研究如何高效而致命的用两架野猫进行配合去击落一架零战。经过多次纸面研究和实飞演练,他们最终创造出了之前提到的 Beam Defense Position战术(这个别扭的名字是萨奇自己起的),也叫萨奇剪刀。

战术详述1、战术构思在具体解释萨奇剪刀战术前要稍稍强调一下,现实当中的空中格斗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娱乐作品中看到的那样,飞机互相进行很长时间的开火。实际空战时,敌我飞机的飞行速度非常快,这导致双方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相对速度更是快的恐怖,留给飞行员的开火机会和时间并不多。优秀的飞行员必须抓住非常短的瞄准机遇给予敌机致命一击。

基于这些,萨奇的想法是用两架野猫战斗机配合,一架飞机担任诱饵引诱敌机追逐,争取为另一架飞机提供足够多且有利的攻击机会。2、配合上图,来谈一谈萨奇剪刀究竟是什么样的战术图中蓝色的两条线代表美军的野猫战斗机(W1实线和W2虚线),红色的线代表日军的零式战斗机(Z).战术的具体方略为:第一步:W1 先平直飞行吸引Z的注意。

第二步,W1在Z发现并追逐自己时立即改变方向(同时通知W2准备),朝W2的前方飞去,此时W1的飞行轨迹是与W2的飞行方向呈一定角度(Z的飞行轨迹也会如此)。第三步,Z在追逐W1时会将自己薄弱的侧方和侧后方暴露在紧追而来的W2的前方,W2就可抓住机会向Z猛烈开火(图中红色爆炸图标就是W2对Z进行攻击的机会点)。

第四步,也是补充步骤,如果W2的攻击没有奏效,那么W1就立即向自己此时飞行方向的相反方向做S形运动,吸引Z追逐自己做相同轨迹的运动,而W2则向相对方向进行小幅度S形运动,抓住W1为自己创造的第二次,第三次攻击机会向Z开火,直到将其击落。3、重点提示W1和W2的诱饵-攻击角色并不固定,二者可以互相转换,谁当诱饵或谁去攻击都是随机应变的;这样的攻击运动次数不能太多,否则敌机会意识到然后跑掉(不过这个战术可以用到给被攻击的友军飞机解围之中)。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空战  截图  兄弟  连用  网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