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弄清楚到底哪些人必须朝参。洪武初年给赐朝臣的公服、朝服、受赐予者达到了2813人,按照道理这些人都能朝参,而在宣德六年(1431)的一次早朝中,文武官员没来参加的居然有500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一次失朝官员达到了1118人,这些人都是当注门籍、每日赴朝的,可见上朝官员相当庞杂。

大家肯定要问我这数据从何而来。宣德年的早朝数据出自《明宣宗实录》卷八 宣德六月庚子,成化朝的数据来源自《明宪宗实录》卷二九二,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乙卯。按照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那就是明代早朝至少也是千人以上的规模。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理一理,明朝京官的品级。首先是皇宫的辅臣,宗人府正一品宗人令加上左右宗正和左右宗人,还有一个宗人府经历司经历正五品。

然后就是三公三孤这样荣誉头衔,其次是东宫辅臣,从太子太师到太子宾客,一共7人,最低正三品,太子詹事府,从詹事到正字,一共31人,詹事正三品,然后正字从九品.明朝中书省在胡惟庸案之后被废掉,所以就不说,接下来是内阁,一般六个人,开始只是正五品,后来不断完善,阁臣一般会兼任六部尚书或者侍郎,人数大致维持在6个人左右。

接下来是六部,六部之中吏部一般有13个职位,从正二品吏部尚书到正六品的主事;户部人数稍多,有品级的从正二品户部尚书到从九品的户部广盈库大使,一共85个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户部管钱嘛。礼部从正二品礼部尚书到有品级的六品主事一共15个人;兵部从正二品兵部尚书到从九品副使一共31人。刑部从郑瑞嫔刑部尚书到从九品司狱39人;工部从正二品工部尚书到从九品大使一共57个人。

下面接下来说一下五寺:太常寺正三品太常寺卿到从七品的奉祀一共19人;光禄寺从三品光禄寺卿到从九品大使一共19人;太仆寺从三品太仆寺卿到从九品监副一共11人;鸿胪寺正四品鸿胪寺卿到正九品署丞一共13人。另外就是都察院从左都御史到监察御史人数不固定,主要是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使以及佥都御史经常会作为加衔授予巡抚,总督这些不在京的地方大员,大概人数加起来超过120人,至多不会达到150人,最低品级是正七品的监察御史。

通政司从正三品通政使到正八品知事一共8人,翰林院从正五品学士到最低品级的从七品检讨人数不固定,毕竟这个部门作为国家国家人才储备的部门,流动性比较大,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机会参加早朝,毕竟实习生,储备干部比较多。然后就是国子监从四品祭酒到从九品典籍一共46人是定员,其他还有教授是不固定的;六科的话最高品级是正七品,最低是从七品,这些人品级虽然低,但是其实基本每科的给事中都有参加早朝的资格,一共58人。

最后还有钦天监、上林苑监、顺天府、五域兵马指挥司、僧录司、道录司、教坊司、提刑按察使司、行太仆寺、苑马寺、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等小部门。按照以上各个中央部门的人数来算,满打满算,这些人在明代几乎大半都能参加早朝,但实际上肯定不是这样,毕竟还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地方官员到京的情况,这些人尤其是在地方行政权力构架中处于要职的人,也可能会参加朝会。

明朝的“南宫夺门之变”为什么会如此顺利的进行并且成功呢?

夺门之变——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大败而归,英宗被无条件地释放回朝。英宗回来以后,代宗不但沒有把皇位还给他,反而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名义上把他尊为太上皇,实际上就是把他软禁在南宫,不许他召见百官,不许他过问朝政。景泰八年(公元1456年),代宗忽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易位”问题又成了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的话题。

武清侯石亨和宫内太监曹吉祥等人主张让原来英宗立的太子即位。大臣徐有贞却认为现在太上皇健在,代宗又病重,不如趁此机会拥立太上皇复位。这样不但肯定成功,而且将来论起迎复之功,也一定能加官晋爵。石亨和曹吉祥听了徐有贞这一番话,觉得可行。他们马上分头行动,谁备发动政变。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曹吉祥帶着1000名兵卒闯到南宫,打破宫门強行进入,把英宗从被关押的地方带出来,直接奔向奉天殿。

曹吉祥马上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去召集各位大臣,说有重要事情,让朝臣们马上到大殿朝见。大臣们一到,大殿里马上钟鼓齐鸣,就见被幽禁许久的英宗走上殿来,坐在宝座上。大臣们随着司礼太监一声“太上皇重登金殿,文武百官进殿朝见”的呼声,纷纷跪在地上,向复辟成功的英宗行了朝见大礼。二月初一日,英宗下诏废景泰帝号,仍复号郕王,迁回西内,后转禁于小南城(今南池子普度寺)。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朝会殿  爆不出  东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