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域第一站大宛国后,他们的待遇才得到改善,大宛国派人护送他们抵达康居,康居国又护送他们抵达大月氏。让张骞失望的是,大月氏人在新的土地上活得很滋润,根本无意找匈奴人复仇。张骞带着失望的心情,踏上归国的路途。为防止再次碰上匈奴人,张骞选择从南线饶过匈奴领地。然而,经过若羌领地时,他们被若羌俘虏了,理由是,若羌已经投降匈奴。

这一扣留又是一年多,张骞再次逃出。元朔二年,张骞终于又回到阔别十三年的长安。不同的是,出长安城的时候,张骞一行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回来的时候形单影只,只有剩下他和甘夫两人,其余的都葬身茫茫沙漠和草原!苏武十九年牧羊,矢志不移与张骞“间谍”的身份不同,苏武是作为阳光使者,来到匈奴人地盘的。且鞮侯单于即位后,想改变汉匈紧张的局面,主动释放了一批被扣押的汉使。

汉武帝很高兴,也释放了一批匈奴使臣,同时还馈赠了一批大礼,由苏武为使,张胜为副使,随员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出使匈奴。本来这是一次以和平为主题的友谊之行,没有任何难度,却愣是被副使张胜,把情节带歪了!原来匈奴缑王和虞常想谋反,准备杀了汉朝降将卫律,并劫持单于的老妈归汉。巧的是,虞常跟张胜是老相识,就把计划告诉了张胜。

张胜一时被猪油蒙了心,竟然不跟苏武商议,私下答应事成归汉后,为他俩请功。结果,行动还没开始,就被人告发。虞常被杀,张胜来得快,赶紧投降了匈奴。苏武以不能受辱为由,拔剑自杀。身受重伤,却没死成,被救活了。匈奴人多次劝降和恐吓,甚至把他扔冰天雪地饿了好几天,始终不能改变苏武的意志,干脆就将他圈于北海牧羊,号称什么时候这些公羊下崽就放他回去。

第二年苏武的毡房里来了一位贵客: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这位战败被俘的西汉将军,此时已经投降匈奴,他奉命前来劝降苏武。应该说李陵的心情很复杂,既有声名被污的羞愧,也有对汉武帝冷酷无情,全家被杀戮的愤恨。李陵在苏武那里住了好几天,两人交流了很多。李陵也透露了苏武家里的情况:你母亲已经去世,妻子改嫁,两个女儿和儿子下落不明。

皇帝以前对你们家不公,导致兄弟枉死,何必再守着没有前途的苦日子,为冷酷无情的皇帝苦熬?苏武则表示:“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始终不改志向。李陵“因泣下沾衿”,拜别而去。多年后,李陵再次拜访苏武,他告诉苏武,汉武帝驾崩了!“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连续哭了几个月,哭得直呕血!汉昭帝即位后,多次向匈奴人讨要苏武,匈奴人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直到有一次,使臣见到了跟随苏武一同出使的一个工作人员,叫常惠,才使真相大白。苏武回国前,李陵为苏武设宴践行,并亲自为苏武舞蹈歌唱:“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悲仓的歌声,似乎穿透千年的历史尘封,让人动容。他既为自己的遭遇痛心,也为苏武修成正果而高兴!十九年后,六十岁的苏武终于又踩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张骞与苏武,谁的贡献更大张骞回国后,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封博望侯。

太中大夫为光禄勋下属官员,两千石官员,比九卿略低。博望侯是乡侯,即食邑博望乡。苏武被汉昭帝任命为典属国,迁中郎将,后被汉宣帝封关内侯。典属国是外交官员,秦及汉初位同九卿,后隶属大鸿胪;中郎将跟太中大夫一样,也隶属光禄勋,秩两千石。关内侯是“假侯”,没有封地,但也有少量食邑。从职位上来说,张骞与苏武相当,都是中高级别的官员。

从爵位上来说,张骞要比苏武高一档。要论两个人的贡献大小,我觉得不好比,完全是两种性质。张骞的历史使命肯定更重要,虽然没完成任务,但他带回来的“副产品”,竟比主产品还要丰盛,足够让他名垂青史了。张骞返程时候,没有走原路,客观上是为了躲避匈奴人,结果却带来对西域各国更全面的了解。西汉的强大,与连通西域有很大关系,不光从军事上与西域各国结成联盟,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而且西域商路的开发,由此开始。

最重要的是,西域此后慢慢成为大汉的属国,乃至并入汉民族版图,也由此开始。可以说,张骞的这次“凿空”(司马迁语)西域,其实际价值,竟然远远地超出了当初的使命!打个不太恰当的类比,老板对伙计说,你去山上搬块石头回来,伙计半天一瘸一拐回来说,崴脚了,就给你捡了块煤球。老板把煤球摆弄半天,说,小子,你帮我发现了座金矿,我家子孙后代都享之不尽!苏武的贡献则是精神层面的,要说“实用性”,肯定远远没法跟张骞相比,可实际上,他受的苦要远远超过张骞。

文天祥诗云:“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表彰的正是苏武的忠贞。其实这种忠贞,不光是对君主的忠,也是对国家的忠,对民族的忠,对自己恪守的信念的忠。这种“忠”,岂是物资可比的?所以,汉宣帝后来建麒麟阁十一功臣榜,将看起不起眼的苏武也列入其中,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了嘛!。

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那这个“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自然是公爵,但刘协的山阳公和刘禅的安乐公份量完全不一样。山阳公是郡公,安乐公是县公。而且山阳公是当时的最高爵位,而安乐公就低很多。(东汉仅有的异姓公爵:魏公曹操)首先要追溯到汉代的爵位制度。汉代最初爵位中没有公爵。刘邦白马之盟,与大臣盟誓,非刘氏宗亲不得封王,非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侯爵是汉代王爵下的最高等级。

侯爵在汉代分两种才,彻侯(武帝刘彻继位后为避讳改称列侯)和关内侯。列侯按封邑大小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级。而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进位安汉公,成为汉朝第一个公爵,进而篡位。所以,当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公爵成为了禁忌,除了刘秀的几个儿子外(后来也改成王爵了)一直没有人获封,直到东汉末年皇权衰微,曹操获封魏公,还受到了荀彧的大臣反对,可见公爵影响之深。

曹操也是东汉唯一异姓公爵。后来曹操进位魏王,死后儿子曹丕接位,最终逼汉献帝禅让。(汉献帝刘协退位后的山阳公爵位是当时曹魏最高的)汉献帝退位以后,自然需要一个位分,于是就被授予了山阳公的爵位。但是仅就获封当时而言孝,这个公爵其实地位(至少是表面上)很高。曹丕以兖州山阳郡为刘协封国,后汉书记载“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这里就说了,刘协不仅可以在封国内保留天子的仪仗,对曹丕不必称臣外,他还是“位在诸侯王上”。就是说他的爵位是第一等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明明在公爵之上还有王爵,为什么山阳公这个公爵可以排最高爵位?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曹丕刚刚称帝的时候,曹魏政权没有王爵!只有刘协这一个公爵,其他都是侯爵。

因为原本汉室宗亲刘氏诸王都降级成侯了,而曹魏宗亲在曹丕刚刚称帝时一个都没有封王。即使是地位最高且功勋卓著的亲弟弟曹彰,也只封了鄢陵侯。所以,刘协这个山阳公真的是排名第一的爵位。这也算是曹丕对“故主”保持的至少是表面上的尊敬。(曹丕的弟弟,功勋卓著的曹彰一开始也仅获封鄢陵侯,次年晋封公爵,第三年才封王)但是,仅过了一两年,曹丕不仅给弟弟子侄们纷纷晋爵为公、王(如弟弟曹彰从鄢陵侯晋升公爵,进而加封任城王,儿子曹叡先封齐公,后晋封平原王等等),连暂时归顺的敌人孙权都封了吴王用来对付刘备。

到曹叡继位后曹丕的弟弟们除了早逝的其他都封王了,王爵一堆,公爵也就不稀奇了。(刘禅的安乐公地位已经很低了)故而当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且不说安乐是个县,他是县公,与刘协的郡公有级别差异,而且刘禅投降时曹魏一群王公,包括手握大权的司马昭自己也是晋王,刘禅爵位就很普通了,跟刘协禅让后的山阳公无法比。当然了,刘协毕竟是原皇帝,而刘禅的皇位曹魏是不承认的,给他个公爵还是看在优待汉室宗亲加上看你主动投降比较听话,加上要给东吴看看罢了。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继位前为公爵中最低的乡公一级)最后再说一下,就如同列侯按照封地大小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一样,公爵也分为郡公、县公和乡公。比如刘协的山阳公就是郡公、刘禅的安乐公就是县公,还有像曹魏最后两个小皇帝曹髦、曹奂,他们继位前的爵位就是高贵乡公和常道乡公,爵位都是乡公,就属于公爵中比较低级的了。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九重天  生肖  封奏  一朝  千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