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成功守在郿坞里,也足以终老。 弄权害民,人神共愤 董卓十分残暴,他曾经将投降的士卒几百人押到酒席间,当众割掉他们的舌头,还有砍掉双手双脚,挖出双眼的,但他镇定自若,泰然无视。 太尉张温素来与董卓关系不好,董卓对他怀恨在心,借着天气变化,让人诬告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鞭打至死。董卓还派人严密监视天下百姓的言行,一旦发现有不轨言行,立刻严刑拷问,轻则刑罚重则处死。

当时天下百姓人人自危,见面也不敢交头接耳,生怕被人听到受到惩罚。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初平三年四日,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董卓的将领吕布共同谋划诛杀董卓。这时,汉献帝的疾病刚刚痊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吕布让同郡老乡骑都尉李肃等人,率领十余个亲兵穿上宫廷卫士的服饰,装作守门的卫士。 吕布按怀里藏着诛杀董卓的诏书,董卓刚到,李肃等人就上前用兵器刺杀董卓。

西凉刺史董卓不过区区五万人马,为什么都奈何不得他?

西凉刺史董卓不过区区五万人马,为什么都奈何不得他

汉末时期,董卓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地方实权派之一。不过董卓进京时,他所带的兵马没有五万人,按照《九州春秋》的记载,撑死了也就三千人。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九州春秋》并且董卓在进京前,其实他已经被调离西凉军了。当时汉灵帝对他明升暗降,一面晋封他为并州牧,一面又让他将兵权交出(交由汉末名将皇甫嵩指挥)。

董卓心里清楚,如果兵权没了,他就完蛋了。于是董卓接受了任命,但是不交兵权。他上书给汉灵帝辩解道,说自己掌兵十年,士兵上下跟他的关系太好了,都要为他卖命。朝廷让他去并州,这个他没意见。但是西凉军的士兵也要跟着他一起去并州。随他一起“效力边垂”。汉灵帝一看董卓这么狡猾,便遣使者去下诏责备董卓。然而董卓那厮手上有兵,对汉灵帝有恃无恐。

最终,董卓还是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走到河东郡后,董卓就不走了,因为洛阳发生了内讧。什么内讧呢?就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接着何进一党又进行报复,把宦官也大杀一通。导致京城大乱,连个能主持大局的人都没有。说到这里,要吐槽一下东汉末年的那些军阀和士族们了。那些人就是柳条上串王八,一类货色!董卓能进京把弄朝政,不是他有本事,而是京城中有内应。

这个内应也不是别人,恰恰就是袁绍!那么袁绍和董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董卓有个身份一直被人忽略,他并不是个简单的土鳖军阀。实际上他早在汉灵帝熹平年间,就被司徒袁隗(袁绍、袁术的叔叔)征辟为掾吏。所以他是在袁氏一族的支持下,才得以火箭高升,一路坐到了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的位置。因此可以说,董卓就是袁家的门生,跟袁氏也有很紧密的利益关系。

而董卓能进京,就是袁绍出的主意。在董卓进京的前夕,大将军何进打算将宦官诛杀,但是他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于是袁绍就提议,干脆我们汝南袁氏与你合作,大家一同剿灭宦官,完成陈蕃窦武当年未竟事业。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确定了征召外兵进京,武力逼宫的决策。其中,由何进派出去,从洛阳出发至外地征兵者共五路。第一路:王匡至徐州征调五百强弩。

第二路:鲍信至兖州泰山郡征兵。第三路:毌丘毅至扬州丹阳郡征兵。(刘备曾随行)第四路:张杨至并州征兵。第五路:张辽至冀州征兵。另外,由何进下诏,从外地调往京城洛阳的部队有三路。第一路:东郡太守桥瑁从东郡至成皋县。第二路:武猛都尉丁原从河内郡至孟津。第三路:并州牧董卓从河东郡出发,至关中上林苑。这个命令下发后,遭到了郑泰、卢植等人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董卓不靠谱,于是何进对董卓敬而远之,拒绝其进京。所以就只有桥瑁和丁原两路人马进了京。结果,袁绍私招董卓进京!董卓还是大摇大摆的朝着京城而来。何进得知,派种劭先后两次劝阻,最终将董卓逼退,暂退到洛阳城西二十里处扎营。但是洛阳城还是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他随时都可以进城。之后一个月,洛阳大乱。先是宦官杀了何进,激怒了何进一党。

接着以袁术为代表的何进一党杀进了皇宫,把宦官们杀的鸡飞狗跳。并且这还没完,那些凡是跟宦官有关系的,比如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等人,也纷纷被杀,并且还是被袁绍杀的。后来杀红了眼,董卓的弟弟董旻联合吴匡,把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也给杀了(怀疑他与宦官有染),并且控制了何苗的部队。随着何进被杀,宦官被屠灭,支撑着东汉政治平衡的三个支柱:宦官、士族、外戚,一下子就倒了两根。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董卓  攻城掠地  厉害  第二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