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们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影响力反而还加强了。这个结果,恰恰就是袁绍最想看到的。但是,士族也分好几派,并不是所有的士族都是汝南袁氏的马仔。而且有些人还是何进的死党,这些人与袁绍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董卓就成了关键人物。因为只要他加入哪一派,另外几派就只能等死了。在何进被杀的第三天,董卓也知道了洛阳的情况,于是率军前往洛阳。

才二十里,半天就赶到了。董卓刚到洛阳,立即就得到了袁家掌门,太尉袁隗的认可。先是拜他当司空,接着又支持董卓杀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再加上董旻之前吞并的何苗余部,董卓一下子就发财了。他找袁绍、卢植商议废立。卢植不同意,弃官而走。袁绍也不同意,也弃官而走。但是董卓不在意,他还是在进京后的第三天,废了汉少帝。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一点很奇怪。按照《九州春秋》的记载,董卓进京时,率领步骑不过三千人,他觉得兵太少,害怕京城人士不服。便隔四五日,派遣兵士半夜潜出出四城门,第二天早上高举旌鼓而城,号称"西兵复入至洛中"。让大家觉得得董卓的兵马数不胜数,不敢反抗。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

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九州春秋》但问题是,按照十常侍之乱和汉少帝被废的时间记载。十常侍之乱是公元189年8月27日汉少帝被废是公元189年9月1日也就是说,董卓他是在进京之后的第三天就废掉了汉少帝。三天时间,这就明显与《九州春秋》中所记载的“率四五日”有明显矛盾了。时间对不上啊!所以我觉得,董卓进京后,他兵强马壮应该是事实,吞并了何苗和丁原的部队,他能不兵强马壮么?但是《九州春秋》中记载的董卓玩心眼,靠小把戏吓唬人,应该就是虚构的事情。

这个质疑先放一边,再说回袁绍与董卓。当董卓兵强马壮后,何进的心腹鲍信对袁绍说,我们杀董卓吧?结果袁绍不同意!然后鲍信貌似心里明白了什么,怕是你们袁氏一族早就跟董卓是一伙人了吧?于是,鲍信当天就带着兵马跑路了……到了第二天,董卓说出自己要废皇帝时,袁绍跟董卓吵了一架,然后也跑了……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

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献帝春秋》随后若干天,京城的有志之士,也纷纷向关东跑路。比如典军校尉曹操。当这些人全跑路后,董卓自然而然的就控制了朝廷,并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上便是董卓控制京城的全过程。从叙述中可以看出,董卓能够进京,玩弄朝政,与京城中袁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是离不开的。

其中袁绍是关键人物,他叔叔司空袁隗则是幕后主使。整个过程(杀何进、杀宦官),就像是一个早就计划好了的阴谋。当宦官和外戚全部都被干掉后,士族就成了唯一独揽大权的群体。只不过,董卓就像是一个野兽。他最后野性大发,失控了!不仅一脚踢开了袁隗,最后还咬死了袁隗。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俨然以皇帝自居。而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他手上不仅握着自己的西凉军,还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吕布加盟),后来又吞并了何进的余部(张辽加盟)。

最后发展成了当时最大的军阀,无人能敌!最后再说说袁绍为什么要跑。我觉得,袁绍最早应该与袁隗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废立皇帝这个事情上,袁绍与叔叔的意见不一致。袁隗同意废,袁绍不同意。其结果就是袁绍逃出京城,袁隗继续与董卓合作。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袁绍是正确的,董卓翻脸就咬主人,而且还是提拔他的恩公。当董卓的地位爬到袁隗之上后,袁术也跑了,而且还是带着虎贲军一起跑的。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

汉朝到底毁于谁手?这是个好问题,答案也各式各样,比如曹操就会首当其冲,多数人认为此人为汉贼,把持皇帝和朝廷多年,而且他的儿子居然篡位当皇帝了,自然是毁灭汉朝的第一人。也有人提名董卓,认为这家伙作乱使坏,才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后面冒出来的七七八八的割据军阀,全都是因为讨伐董卓而聚集起来的,聚起来好聚,可惜再散开时,就各自为政。

但如果再往前追溯,似乎毁灭汉朝的开端要从黄巾军说起,不是为了剿灭黄巾军,朝廷不下诏让地方各自征兵,没有征兵权,地方割据不会形成大患,董卓等人根本不能成势,后面的袁绍也好、孙坚也罢,甚至是曹操、刘备这些,也统统没有成为一方霸主的机会。说了这许多,我们似乎反应过来,汉朝并非亡于别人之手,而是自己朝政腐败,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小皇帝又多,外戚、宦官两个团体轮流专政,从根儿上都烂透了,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曹操也好,董卓也罢,只是在这乱世之中顺势而起,有的人是镜花水月,短暂繁华之后却幻像破灭,有的人却是谋定后动,城府阴忍,成了三国后期最后的赢家。所谓三家归晋,晋又如何呢?转眼间又乱作一片,这个时代,注意是分大于合,乱大于盛。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堡从内部攻破,当汉朝自身出现问题后,迟早会自我完蛋,外臣也好,外族也罢,反而是次要因素。

三国的起点到底是什么时候,黄巾军,董卓进京,还是董卓之死呢?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三国真正的起点应该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半年后曹丕逼汉献帝禅让,曹魏正式取代汉朝,随后曹丕封权为吴王。这也标志着三国时期正式开始。在此之后汉中王刘备为了继承汉统,在成都自称汉朝皇帝,史称蜀汉。刘备、曹丕死后,孙权才自称皇帝。有人肯定要问了,曹操关羽都死了,后面那还叫什么三国?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正式的三国时期就应该是从曹魏建立政权开始算。

之前无论曹操的战绩有多么的辉煌,涌现出的英雄豪杰有多么的众多,那也只能算作东汉末期,不能称之为三国。但是在民间,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许多人都认为三国的开始应该是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其实这也不是三国的开始,毕竟这个时候刘备和孙权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呢。此时的大汉天下,已经被各大豪族,各州刺史所分别管理统治,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如果从这时候算起,别说三国,30国都有可能。如果从三股势力开始顶鼎足而立算起,三国的标志也应该是刘备占据益州,而不是所谓的赤壁之战。诚然,曹操在赤壁战败后返回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割据荆州(部分)。但是此时还有西北的马,超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交趾的士燮,辽东的公孙等许多豪强割据一方。在赤壁之战两年之后,曹操击败马超,刘备占据益州,孙权搞定士燮……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董卓  攻城掠地  厉害  第二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