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后因此别看孙权的东吴大帝谥号看起来很霸气,实际逼格并不高,而且大帝的称谓也只是在西方来看是对皇帝最高的赞誉,但实际在中国的谥法中反不如文武二字。当然,孙权能有大帝的谥号对他来说也是过誉了,以孙权的功绩和成就很明显大配不上这个德配尧舜的“大”字谥号,不过在古代帝王谥号大多都是赞誉过度,毕竟皇帝都得往高了抬一抬。

如何评价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你认为谁的历史贡献更大?

人们常用“康乾盛世”来形容康熙、雍正与乾隆统治时期的社会。这一时期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尤其到了乾隆统治前期,清代人口过亿,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发展更是达到顶峰。毋庸置疑这三位皇帝对于大清国来说功绩累累,抛却他们执政期间的负面,仅论功绩的话,到底谁的贡献更大呢?康熙帝顺治帝的第三子,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他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千古一帝”之一。 他年少有为,八岁登基,十四岁制服鳌拜夺回朝政大权。铲除鳌拜之后,他奖罚分明、趋利避害,先处置了与鳌拜勾结的党羽,接着为含冤而死的苏克萨哈等人昭雪,而后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造反,其他地区相继起义。年仅二十的康熙处之泰然,一方面坚持围攻吴三桂,另一方面故意向其他地区叛军招安,如此一来便削弱了吴三桂的羽翼。

没过多久吴三桂就忧郁成疾,离开人世。吴三桂死后,他的儿子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于康熙二十一年(1681)冬,康熙命清军攻破昆明,最终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他在军事上的功绩还有驱逐沙俄、西征漠北等等,使清代的领土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千米;在政治上他起初休养生息,实行仁政,后来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体察民情,他还经常亲自出京巡视。南怀仁对他的巡视做了记载“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除此,他还引进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发展。

但到了晚年,他开始倦勤,许多官吏乘机贪污。康熙四十九年(1710),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人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有112人之多。康熙最后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只要求上交贪款。由于康熙年事已高,很多事都力不从心,所以九子夺嫡、结党营私等问题相继发生。雍正帝康熙皇帝第四子,全名爱新觉罗·胤禛。

康乾盛世期间存在感最弱的皇帝,实际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他在位时长虽短,却很有作为。他不仅解决了康熙后期吏治不清、党派勾结等问题,还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政治上,他反对因循守旧、整顿吏治,在中央设立军机处、创立密折制度,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改善秘密立储制度,并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经济上,他先实行火耗归功,即向百姓征收因碎银重铸火耗损失的税。接着从这部分税收中抽出一部分用于养廉。官员俸禄高了,自然很少会贪污。不过这一制度发展到乾隆时期却成了贪污的由头。军事上,他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巩固了大清的国土。然而作为一个改革者,他态度决绝、手段强硬,要求严苛,损害众多大臣利益。而且他在位时间只有十四年,所以他的功绩经常被世人忽略。

乾隆帝雍正皇帝第四子,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一登基就着手调整和纠正了他爹的某些不完善政策,例如上文讲到的“火耗归功”。不过对于他爹的大部分政策他还是直接继承的。他还效仿他爷爷,实行仁政:五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更是了得:平定新疆、稳定西藏、杨威西南等,实现疆域最大化和民族大一统。他十分重视文化发展,所以派纪晓岚等人修订《四库全书》。

不过他过于傲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后来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他在晚年统治时期,精力衰退,醉心“十全盛世”且任用以和珅为首的贪腐集团,最终国库亏空、吏治败坏。人无完人,三位皇帝均有功过。他们是一个整体,康熙即开拓者,雍正是改革者,乾隆为继承者,少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达不到“康乾盛世”的局面。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笔者更倾向于雍正。

网红美食家大logo吃一顿饭花费几百个W,一只澳洲黑龙虾100多W从欧洲空运回来,一只12斤重的大皇帝蟹60多W,誓要尝遍天下最贵美食。画面中的大logo手持澳龙、大皇帝蟹,大皇帝蟹比大logo的脸还打,一只60个W,大澳龙比自己的腰还粗。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手游  皇帝  策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