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人口、文化、财物最集中的洛阳、长安,都被这群野兽毁坏殆尽。董卓曾下令大将吕布盗掘西汉诸皇陵,这其中也包括刚刚安生了一百多年的汉武帝陵。挖掘其他皇帝的墓自然是为了寻宝,但挖掘汉武帝的墓却是出于另一个目的。吕布盗茂陵时,董卓曾交付其一个秘密任务,那就是要其留心寻找茂陵墓中的秘方妙药。原来,董卓有个孙女,名叫董白。

此女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乖巧,甚得董卓喜爱,被视为掌上明珠。十岁时董卓就封她为渭阳君,并为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仪式举行时,董卓特命兵士搭起了宽六米多、高二米的高坛,董白坐着显贵的轩金华青盖车,由大批官员簇拥,登坛受封,好不隆重。但可惜的是,这董白是个哑巴。为此,董卓十分忧虑,曾广延天下名医为之医治,均未见效。

后来,董卓听手下大臣说,汉武帝刘彻一生敬神寻仙,熬炼仙药,其陵中也许会有专治哑巴的灵丹妙药。于是,他把这个任务交于吕布。吕布带领大批士兵进入茂陵,在搬运大批宝物的同时,细心地找起了灵丹妙药。但是,搜遍了整个陵墓,连汉武帝的棺木都翻了个底儿朝天,灵丹妙药还是未能找到。吕布没有完成董卓交予的特殊使命,心中既着急又懊丧。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士兵手拿一卷绢纸,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小跑过来。吕布听到后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他不等士兵报告,一把从其手中抢过了绢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端端正正的隶书写着十二个大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吕布乃一介武夫,好不容易认识了这几个字,已属不易,哪里还会理解其中的深意,他认为这也许正是董卓要找的。

于是,他兴高采烈地宣布班师回朝。回来后,将绢纸交于董卓。董卓端详了一阵,也不知其意,于是转而问大臣。然而众大臣面面相觑,无一应答。董卓大怒,厉声喝问:“连这十二个字的意思都不能理解,我养你们这帮大臣何用!”厉声之下,众大臣无不战栗。董卓更为生气,走下殿来,双目圆睁,逼视站在最前面的大臣。该大臣一看大事不妙,扑通一声跪下:“大王,臣非不知,实不敢说。

”董卓说:“你说,我不怪你,赶忙说。”大臣颤声道:“这句话是诅咒您的。”“如何见得?”董卓仍是不解。大臣道:“您看,这千里草,合起来是一个‘董’字,十日卜合起来,是一个‘卓’字,这句话是诅咒您不得生啊。”董卓听完,气得都快晕过去了,他伸手将那一卷绢纸拿来,欲将其撕个粉碎,但是,这绢纸非常结实,怎么撕也撕不碎。

盛怒之下,他将其掷于地,踩于脚下,并大声斥责吕布:“你带来的是什么东西,饭桶!滚下殿去……”后来,余怒未息的董卓又派人将汉武帝的尸体扔在墓外曝晒。朝中大臣对此无不黯然,于是公推蔡邕前去劝解。董卓这才消了怒气,派人将尸体放回,并草草处之。此后,茂陵仍不得消停,唐末时又迎来了另一个破坏者——黄巢,一千多年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也把黑手伸向了茂陵。

三国如果排行的话,武将里面谁排第一?

如果要追溯正史的话,论勇猛和个人单枪匹马的战斗力,我想文鸳是武将第一。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单骑救主、七进七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皆是杜撰,而非史实,关羽、吕布之类的名将应该是出色的战场指挥家,而非真正的“武功盖世”。而如赵云、典韦、许褚之类的贴身亲卫,确实需要高超武艺,但也并非凭借一人之力保护主公安慰,而是掌管着警卫队,除了自身武艺外,安保工作的布置才是诸位的强项。

而在正史里记载着的凭着个人勇猛陷阵杀敌的,战绩最佳的当属文鸳。文鸯是文钦之子,所谓虎父无犬子。在高平陵政变后,曹爽被杀,文钦失去靠山,又与司马师不和,遂被外派驻守扬州,防御吴国。嘉平六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毌丘俭和文钦决定起兵勤王。由《晋书》记载,文钦等准备勤王时,由于谋划失败,司马师派邓艾为先锋领兵围剿,时年十八岁的文鸯展现了超强的胆略,建议父亲文钦趁邓艾军立足未稳,掉头返击司马师部,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

文鸳至司马师营下,令士卒擂鼓邀战,并齐声大喊“邓艾已死,速降不杀”,使得本来就有眼疾动了手术的司马师吓得眼球爆裂。由于司马师不敢应战,文鸳又未等到文钦前来汇合,便准备撤退,司马师下令趁势追杀,文鸯又是出乎意料的掉头,领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退至寿春。司马师又派司马班率骁骑八千到寿春欲剿灭文钦父子,此时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文鸳全身而退,投奔吴国。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XY  群雄  猛将  董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