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还没完,这不代表吴军能够安全顺利的撤兵,于是陆逊又提前布局一手,解除了后顾之忧。【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余人。】在此前陆逊率军进逼到襄阳城附近的时候,陆逊假装放话要停留在襄阳打猎(意在耀武扬威,挫敌士气),吃定襄阳城内的魏军不敢轻易出战的时候秘密派出周峻、张梁等部率军袭击江夏郡各地保障吴军撤退路线上的交通要道的安全,由此陆逊不仅成功全身而退,还扭转败局获得了斩获千人的小胜,同时代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屈指可数。

此战可见陆逊用兵的可怕之处,贾诩那句充分肯定陆逊见兵势的评价真的恰如其分。此外陆逊也并非霸王、白起之流的噬杀之徒,对于被其俘获的魏国民众他一直都是善加营护,严令士卒不得侵害,等到了安全境地则妥善慰劳,遣送回国的,也就是说,陆逊也深谙怀柔之道,在边境一带深得民心(这一点在“咸有父风”的陆抗身上亦有体现 )。

【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将家属来者,使就料视。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邻境怀之,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除此之外陆逊也并非好动干戈之人,能以不动刀兵的计策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诉诸武力。比如离间逯式去除边患即是颇为成功的一个案例。

【又魏江夏太守逯式逯音录。兼领兵马,颇作边害,而与北旧将文聘子休宿不协。逊闻其然,即假作答式书云:“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辄以密呈来书表闻,撰众相迎。宜潜速严,更示定期。”以书置界上,式兵得书以见式,式惶惧,遂自送妻子还洛。由是吏士不复亲附,遂以免罢。】六年,中郎将周祗乞于鄱阳召募,事下问逊。

逊以为此郡民易动难安,不可与召,恐致贼寇。而祗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赤乌六年,中郎将周祗请求在鄱阳招募士卒,孙权将此事下询陆逊。陆逊此前长期督领豫章、鄱阳等郡地 ,对此无疑见地极深 ,认为鄱阳郡的民众容易发动扰乱难于安分守己,不可前往招募,恐怕由此招致他们成为贼寇。

而周祗坚持要求招募,郡民吴遽等人果然作乱杀死周祗,攻占了几个县城。豫章、庐陵的惯匪,一起响应吴遽为寇作乱。陆逊听闻以后 ,随即前往征讨打败了乱军 ,吴遽等人纷纷向陆逊投降,陆逊从投降的人里挑选精兵八千余人,三郡由此平定。(家常便饭了~)明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

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整军趋杨宜口。贼闻大兵东下,即夜遁。太和六年(232年),陆逊曾移兵满宠所守的庐江,不少人听说陆逊带兵都认为应赶快救援。满宠与东吴打交道多时,也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将领,凭着对吴军的了解却认为庐江虽小,但是兵精将猛,定能坚守一段时日。再说,敌军弃船深入二百里,后方空虚,正宜诱其深入,乘机击败他们。

应当听之任之,让其推进,让他们连逃跑都来不及。于是整肃军队开往杨宜口。陆逊提前探知到了魏军大兵东下支援的消息,便放弃了此次军事行动果断率军于夜间撤退了。陆逊能顺应局势做出最为合理的军事决策,不强求交战和获得胜利,坚决不打无把握的战争,可见他的军事思想和对军事的理解已经站在了绝大多数人之上,能比得过他的恐怕也不过寥寥数人。

此外还有在三国志陆逊本传中不考而在吴主传中仅一笔带过的“陆逊城邾”的战绩。《襄阳记》:吴赤乌三年使【陆逊攻邾城,常以三万兵守之】《曹腾碑》:【曹氏族出自邾】《水经注》:汉为邾县。三国初属魏。吴赤乌二年,【陆逊拔邾,筑城置戍,以为重镇】《寰宇记》:邾县城故城在黄州东三十里,临江与武昌相对。三国时初属魏。

吴赤乌三年,【使陆逊攻邾城,常以三万兵守之】《一统志》:邾县故城,今湖北黄州府黄冈县治。吴增仅曰:吴初为魏吴境上地,赤乌四年,【陆逊城邾,其地始为吴有】《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邾城,今黄州府城也。三国初属魏,吴赤乌四年,【陆逊拔邾,筑城置戍,以为重镇】《三国形势考》:邾城为吴重镇,吴魏相攻,互为重地,满宠预西阳之备,而吴主撒师。

【陆逊重邾城之守,而魏人息志】。诸多史籍均记载了陆逊拔邾的重大战绩,除了具体时间莫衷一是外,均明确了这一史实,而据《曹腾碑》载【曹氏族出自邾】,可见陆逊这一丰功影响绝对非同一般。此外,他还为东吴贡献了下一代的国防栋梁陆抗,三国时期唯一一例父子皆入武庙受后代供奉的典范。一门三代尝尽东吴的兴衰,陈寿为他和诸葛亮一起同享人臣之中单独列传的殊荣不是没有道理的。

36计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些计?说出5计,现实生活中,你用过哪几计?

三十六计中我最欣赏的是“围魏救赵”、“李代桃僵”、“顺手牵羊”、“假途灭虢”、“反客为主”五计。 战国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并没有直接派兵到赵国,与赵国合斗魏国,而是围攻魏国的首都,迫使魏国不得不从赵国退兵自守,从而解救了赵国。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 春秋时,程婴与公孙杵臼合谋,用自己的儿子换下了赵氏唯一血脉,然后双双自杀的故事《赵氏孤儿》,家喻户晓,说的就是“李代桃僵”。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多次被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气感动。 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晋国灭掉虢国后,再经过虞国回国途中,顺手把虞国也灭掉了。这就是“假途灭虢”和“顺手牵羊”之计。 汉末时,公孙瓒攻打韩馥的冀州,韩馥请袁绍进驻冀州,以为臂助,袁绍到了冀州后,在各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手下,架空了韩馥,逼得韩馥不得不弃城而逃。

袁绍用的就是“反客为主”之计。 现实生活中我用过“隔岸观火”、“混水摸鱼”、“声东击西”、“走为上”计。 我所说的“隔岸观火”,并非见死不救,而是一种斗争策略。 比如我在某国某部门工作,多种势力并存,拉帮结派,互相敌对,互相倾轧,暗流涌动的情况在所多有。 这种情况保持中立,哪一边都不靠近,那最后势必被各方孤立,成了边缘人。

但假如操之过急,一开始就在某一方冲锋陷阵,那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死得最快的往往是自己。 那么一动不如一静,不妨静观其变,待各方势力在激斗中消减,然后自己突出奇兵,一击而中。 “隔岸观火”往往与“混水摸鱼”联用。 把水弄混浊了,鱼儿会晕头转向,此时乘机捕捉,往往易于得手。 “隔岸观火”、“混水摸鱼”也常与“声东击西”联用。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三十六计  手游  陆逊  汇总  碎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