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皇位都不稳了,不得不腰斩晁错。之后,清代有康熙削三藩,惹得平西王吴三桂举兵造反,半壁江山沦陷,大清险些被推翻。但年轻的朱允炆显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他上台一个月,龙椅都还没坐热乎,就带着激情开始动手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贬为庶人,其中湘王不堪受辱,举家自焚而死。

建文帝并不在乎,他只觉得:嗯,开局不错。雷厉风行而且接连得手。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他的胸膛中膨胀起来。一切都那么顺利,看起来还会一直顺利下去……但他低估了自己另一个叔叔朱棣,更没想到在叔叔背后有着一个智谋无双的和尚。其他藩王被削后,燕王朱棣唇亡齿寒,十分郁闷,有一天看着窗外的冬日景色出了神,随口吟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在一旁的姚广孝马上接了下联:“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朱棣犹豫不决,说:“此时民心都在朝廷那边,我能怎么办呢?”道衍的回答是:“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我只知道上天要让你做皇帝,管它所谓的民心作甚?!道衍又让当年给自己看过相的袁珙和占卜奇才金忠前来,为朱棣预测吉凶。朱棣这才下定决心,要向皇位进军。

一句话就可以鼓动人造反,这就是道衍的魅力。几百年后的美国,有个信奉禅宗的男人叫做乔布斯。在劝说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事业时,他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们一起改变世界?”而道衍需要一个乱世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没有乱世,他就要创造一个!山不走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走向山。这就是道衍和尚的霸气。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道衍和尚的力劝,朱棣也许就会在所谓的“民心”面前屈膝,将自己的藩国交出,而沦落为一个不知名的皇亲国戚,何来历史上的永乐大帝?大志已决后,朱棣开始暗中拉拢军队势力,并且招募自己的勇士。

而道衍和尚,披着一身袈裟,手里拿着佛珠,不在寺庙拜佛,却在燕王府内为朱棣训练兵马、打造军器。细心的他居然还养了一大群鹅、鸭子,用它们的叫声来掩盖军事训练的声音。道衍以前跟随道士学习的权谋机断、阵法等等,此时也开始派上了用场。所谓“技多不压身”,你当初以为没用、只凭兴趣学习的那些技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起到大作用哦。

那么当风暴来临时,道衍的所学到底能否帮助朱棣逃离死祸、一飞冲天呢?03造反技术哪家强1399年6月,燕王府的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要逮捕燕王官属,幸亏都指挥张信向他偷偷报了信。事到临头,已经没有退路,反!朱棣决意立刻起兵,这时,忽然风雨大作,燕王府屋檐上的青色瓦片被吹落下来,砸得粉碎。碎瓦,历来都是不祥之兆。

朱棣大惊失色,难道天意注定他起兵必败么?此时,又是道衍出来为朱棣定心。他说:“这是大吉之兆啊,此乃飞龙在天,才会有风雨相从。青瓦落地,说明要换成皇帝用的黄瓦了!”你瞧瞧,这和尚一张嘴跟玩杂技似的。民心阻碍朱棣起兵的时候他不管民心只管天道,如今天意不祥,他又生生把凶兆解释成大吉之兆。管他呢,反正就是要造反。

心一旦有了方向,整个世界都要为他让路。这也许是成大事者的相通之处。在道衍和尚的鼓励下,朱棣竖起“清君侧”大旗,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而道衍则负责留守北平大本营,辅佐世子朱高炽。这年十月,朱棣带兵攻下大宁城,而朝廷的南军主帅李景隆则趁机攻打北平。道衍指挥将士守城,丝毫不乱。又在夜里用绳子将军中勇士从城墙系到城外,与朱棣派回来的援军内外夹击朝廷军队,斩首无数。

然而,尽管陆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造反三年后,朱棣的大军仅仅占据了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已。而朱允炆仍然占据全国大部分地区。当时朱棣的军队正在攻打山东,可苦战那么长时间,都打不下来。论兵力、人才资源、物资储备,朱棣都远远落于下风。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朱棣大军势必被围困剿灭。当不上皇帝倒是次要,能活命就算老天保佑了。

这可咋整?所幸还有道衍!这个当初极力劝他起兵的人,关键时刻终于又送给他一份大礼,让他一飞冲天。道衍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大战略:不要再跟这些人耗下去了,我们应当直取京师!那里兵力空虚,一定可以攻打下来。“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朱棣一拍脑门,对呀,为什么非要揪着实力强劲的山东不放呢?他仿佛看到了道衍为他打开的另一扇大门,通往京城的大门。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勇闯  乱世  职业  厉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