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蜀汉政权之后还存在了近三十年,只是诸葛亮等老臣苦心经营的余威罢了。而刘禅在面对邓艾奇兵突出之时,无抵抗主义的直接投降,到明哲保身,乐不思蜀,都是因为已经被人看出了一副屎肠子。一个丝毫看不出半点伪装的无能懦弱的善类,赶尽杀绝其实已经不必了。一,真的是苟且偷安诸葛亮在五丈原病亡后,蜀汉政权失去了一个对先帝遗志念念不忘的重要能人,刘禅自己更担不起这样的大任,只能啃老。

因此蜀国只能将国家态势自动转为守势,借着先帝老臣累积下来的资本,一时间还能抵挡一阵。而曹魏政权内部的权势争斗和腐朽官僚的盘根错节,虽然让司马氏开始崛起上位。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明朗稳固,在曹魏政权与司马势力自顾不暇的时候,蜀汉政权也有了一个喘息和偷闲的时间。二,真的是平庸之辈邓艾奇兵突袭蜀汉的时候,刘禅慌了。

手中无权,心中无谋,又不善于识人用人,完完全全一个草包。心中没有主张,随便听这个人一说,觉得有理,听那个人一说,觉得有理,谁靠得近,就信谁了。于是干脆利落的投降了。许多说法认为刘禅保全了百姓,普通百姓本不能幸免于战乱之苦。而刘禅开城迎敌,出发点不是百姓,他也不是一个能保护百姓的主,百姓幸存,只是无能者的由他去了之后的些许侥幸罢了。

而刘禅的乐不思蜀,一则因为蜀汉灭亡,给出了巨大的利益输送,二则新主登基,大赦天下,彰显宽厚仁慈,收买人心。三则刘禅软弱无能,肯定在软禁与监视中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善不足虑,不构成任何威胁。面对无奈的现状,还能做什么?活得长就算有智慧吗?个人认为,根本不能以智慧二字来谈论刘禅,他以“此间乐”给出了自己的交代。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还会三分天下成为三足鼎立吗?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那么很明显,就没有三国鼎立,刘备毕生也建立不了一个合格的政权。不可否认,刘备确定有不一般的能力,尤其是他有仁义谦虚、礼贤下士、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优秀品质,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虽然势力小、没地盘、经常失败、颠沛流离,但是刘备始终活着。比刘备强大的,比如陶谦、公孙瓒、吕布、袁绍、刘表、刘璋、马超,这些东汉末年鼎鼎有名的地方军阀,全都被消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弱小的刘备,仍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坚强的活着,也从未放弃。

虽然刘备一直活着,但是刘备一直无法建立政权和根据地,虽然刘备在徐州曾经短暂的接手过徐州一州之地的地盘,可是很快就失去了,有没有想过刘备为什么很快就能失去徐州,而曹操尽管被吕布抢得兖州只剩下三座城池,仍然被曹操翻盘,抢回了兖州,而刘备一次就彻底地失去徐州?因为跟随刘备一起创业的整个集团,不能称为一个政治集团,而是一个典型的有组织无纪律、有理想无蓝图、有目标无战略的三无、松散的军阀集团。

不是每一个集团都能被称为政权,陈胜吴广的失败,很大原因就在于内部管理出了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缺少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及正确的战略目标,否则就算势力再大了,也会如同陈胜吴广一样灭亡。刘备集团就是这样,无论是据守徐州期间,还是四处流浪,抑或是投靠其他势力,刘备虽然能做到表面的独立,但是除了表面的独立,刘备什么也不是。

刘备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将,文有简雍、孙乾、糜竺等臣,没错,刘备的武将确实厉害,两个万人敌,但武将再强大,即使建立政权,也不过是军政府。即使是战争年代,治国还是管理内部政权,永远都是文官,能在马上得天下,不一定能在马上治天下,刘备的文臣之中缺少能管理内部,健全组织结构,提出战略规划,处理内部政务的人才,简雍、孙乾、糜竺等人,跑跑腿还行,治国恐怕就真的不行了。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还是寄居荆州刘表的一个小势力,如果没有诸葛亮,按照刘备的尿性,肯定继续会投靠其他势力,比如孙权,比如苍梧太守吴巨,比如益州刘璋,又或者是汉中张鲁,反正刘备被曹操追得满世界跑,从来也没有想到应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才能发展壮大?如何才能建立政权?脑补一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时刘备会怎么做?刘备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逃,刘琮都投降了,带着整个荆州一起投降,刘备当然只能是逃了,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会往哪里逃?三个方向,一个往东投靠孙权,一个往西投靠刘璋,一个向南投靠吴巨,刘备绝对想不到自已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势力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鼎立  八伐  完美  三国  地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