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韩王信都差点间接要了刘邦的命,若是异姓王同时动起手来怎么办?汉初异姓王,刘邦当时只解决了三个。齐王韩信、燕王臧荼、韩王信。还有五个没解决。梁王彭越、赵王张敖、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臧荼被平定后,刘邦又任命老哥们卢绾为新任燕王)这些异姓王不解决,刘邦哪里敢与匈奴人大开特打?他当然就只能是先解决内忧,加快对异姓诸侯王的诛灭。

再寻机解决外患了。总的来说。和亲也好,认怂也好,这并不影响汉军与匈奴军第一次交手是以打平收场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冒顿放了刘邦一马,刘邦战后选择与匈奴和亲,就说汉军此战败了,是冒顿故意放水。这是不客观的。毕竟战线不会骗人。匈奴军被汉军主力打出长城后,就再也没有深入过中原腹地,这就是明证。如果匈奴军真的能全方位的吊打汉军。

白登之围如果韩信代兵指挥能否打赢匈奴击退冒顿?

如果韩信指挥白豋山之战,肯定能击攻冒顿单于,韩信用兵如神,人所共知。一个军事家最大的才干就是根据不同战争态势,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这就是万般灵活。项羽强大,只能奇袭,首先要麻痺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他个措手不及。兵伐赵王歇,背水为阵,把一个兵书的忌讳用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打败了书呆子陈馀,灭了赵国。

利用布袋,阻堵涧水,等龙且兵进河道时,扯起布袋冲下涧水斩了龙且。十面埋伏,垓下一战,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韩信一生打了多少奇谋胜仗。连刘邦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两千多年了,刘邦与韩信的对话写在《史记》里,流传在民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是征伐匈奴时,刘邦已重重猜忌着他,防着他,再不给了兵权了。如果能让他去征匈奴,韩信必然能够取胜。

如果白起在长平之战中面对的是冒顿单于的40万匈奴军队,结果会如何?

别逗了,冒顿40万匈奴来了也是徒添坟冢矣!这个题问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长平是山地,其地之内沟壑纵横、河流险滩遍布,既不利骠勇驰骋,又易设伏兵,地貌特征就是骑兵死地!白起选择在长平与赵主力开干,是精心图谋的选择,而尤其像冒顿这样的匈奴骑兵,只习惯和适合在平原纵横,只有发挥出匈奴骑兵的速度和冲杀,才能显出自身威力。

在长平这样的山地,只靠骑兵而无步卒?一旦进入狭促之地,能防止己方不相互踩踏就不错了,更莫提后勤给养和凭险据守时的侧翼防护。秦国出兵长平,并非是临时起意、更不是只看中了长平那十余座城池,而是经过长期谋划精心准备的试图灭国之战!白起作为战神,其毒辣、精准的战略眼光无人匹敌,例如,在当时的战国棋局中,有个堪称“天元”之地——野王,秦军拿到野王,不但进军山东列国便一片坦途,更是插入列国阵营的一把利剑,且具有进退自如的巨大战略优势。

可惜,六国竟无一人事先窥得此中精要。在这样的战略大师面前,冒顿只能是学生。商鞅为秦军打造的耕战文化的威力,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但凡征战,秦人闻战则喜,历来不惧生死、奋不顾身,因此才博得虎狼之师、大秦锐士的称号。六国之所以战败,在将帅意志、战斗精神这个层面,也是普遍弱于秦军,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在这个精神层面,有谁听说过匈奴骑兵的战斗意志和精神是其长处?秦军盾坚矛利,军制装备的工业水平远远高于同期列国,这从后世出土的相关文物中亦被证明。

在吕不韦的操持下,秦军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中第一个实现了现代军队才有的“制式化”,兵器、车马的破损件在战场即可实现修复或配件互换,这种“原地满血复活”能力是秦军另一项隐形的战斗力,而匈奴不但不具备此项能力,且在秦军强弓劲弩的射杀下、在狭促的山谷之地,死伤只会翻倍!无论从兵种构成、兵器装备、指挥艺术、战略眼光、毁伤率、战斗精神等多个方面来说,冒顿的匈奴骑兵都不占优势,其结果只有一个:和赵军一样凄惨!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刘邦中了冒顿诱敌之计,被困白登山,要是没有陈平的计谋,是否会全军覆灭?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很明显,司马迁在《史记》中把汉七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白登解围的功劳划给了谋士陈平,如果没有陈平用计贿赂单于的阏氏(相当于汉朝的皇后),刘邦及其数十万大军就要在白登山被饿死了。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冒顿  武王  打法  阶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