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蒙古军中调来了两名来自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工程师,据说一名来自叙利亚,一名来自波斯,这两个穆斯林工程师绘制图样,就地监制在西方中世纪战争中常见的攻城武器抛石机,以此进攻、破坏襄阳城墙,据说发射时声音惊天动地,无坚不摧。宋人称这种怪物为“回回炮”“襄阳炮”等,最终襄阳城在1273年投降。(武备志中刊载的各种形制的抛石机)。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放的鞭炮是什么?

我是八零后,感觉我们那时候玩的鞭炮特有意思,好玩。 你看到第一张图片的时候,如果你认识,说明你也是八零年代的,那时候这种鞭炮很便宜,我记得一毛钱能买二十个吧,就装满一布袋了,整天布袋里鼓鼓当当,这个甩鞭好处就是安全,我小时候就是摔倒了,它也不会响,而且当你往地下扔的时候,威力还是相当大的 。

第二张图片,是枪的炮壳,小时候男孩都会做,还有一种是枪,那种不安全,就不多说了,这个炮壳挺好,那时候代销点(现在叫超市了)都卖鞭炮,它的火药是一张大纸,上面都是像豆粒那么大的火药块,直接扣下来,放在炮壳里,往天空上一扔,掉在地上,啪的响了!! 窜天猴,直接点燃就飞向天空,也能散发出花了,也不孬呦!! 擦鞭,小时候擦着了,都往塑料瓶里扔,看看谁能炸的瓶子高,谁能把瓶子炸破了,那时候玩的很有意思,都想着点子玩,不像现在的孩子们那么单一。

锥膛炮与普通火炮有什么差别?厉害在哪里?

谢邀,那啥锥膛炮初速高。但设计略显逗逼。这是一门典型的锥膛炮,用来反坦克。我们都知道的是火炮在发射炮弹的时候主要依靠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推进弹头在炮管中加速的。但在这里大家要更深入的了解下火炮加速的过程:发射药被点燃——产生大量火药气体——膛压增加——推动炮弹加速前进——炮弹射出。在膛压增加的过程中,炮弹所受力的公式为压强公式f=ps,p为膛压,s为炮弹截面积。

推动炮弹加速前进的加速度公式为a=f/m,其中M为炮弹质量。最终炮弹射出的速度公式为V=a*T,其中T为加速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膛压一定的情况下,炮弹口径越大,炮弹所受到的力越大,炮弹质量越小,炮弹所受到的加速度也就越大。由于炮弹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铁疙瘩,那么口径大和质量小则是一个相反的概念。于是锥膛炮就出现了,它的炮弹是这个样子的:炮弹的弹头由软质金属制作了成伞状,在炮膛内可以取得最大的初期加速截面积,获得极大的加速度在炮弹在炮管内前进的时候由于炮管直径逐渐变小,炮弹头部的软质金属被炮管锻压到炮弹离开炮膛的时候则形成了更小的口径(减小飞行阻力)。

是军舰上的大炮厉害还是陆军的大炮厉害?为什么?

这件事毫无悬念,在大部分情况下,即便是相同的口径,军舰上的舰炮也可以甩陆军火炮几条街。先来一炮吓唬下大家:这并不是一个动图在循环播放开一炮的场景,注意甲板上抛出的炮弹壳,就会发现这门海军炮的射速之高了。海军和空军区别于陆军是先进的军种,其特征就是海军和空军的士兵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靠按下按钮来歼灭敌人了。

对比海军开炮,陆军开炮和大清朝的时候区别就不大了。看上面的动图,这是1903年的克努伯75mm炮。现代士兵的动作和炮的状况是不是都很“传统(古老)”?海军炮、陆军炮的评价体系其实是不一样的,两者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看到一门155mm的重炮,在口径之外首先就会第一个想到这门炮的重量。例如很经典的M114 155mm榴弹炮它的重量是5.6吨,只需要11个人就能带着在各种地形上跑起来。

装有更长炮管有更大射程的155mm M1918MII炮则重量达到了13吨。开炮前需要卸掉后轮,移动的时候装上后轮用车拉着跑。更高级别的M1 155炮,则是带有6个轮子13.8吨的大家伙了。为啥炮都这么重呢?主要是重炮需要制退。用重量来抵消掉开跑的时候巨大的后坐力。否则就成了这样的东西:打一炮就要校准一次,并且火炮大部分能量消耗在让炮跳起来上面了,射程也很难保证。

于是重就成了炮的一个永恒主题。但除了要塞炮之外,大部分的陆军炮还是要跟着陆军不断地转移阵地的。这时候重又成了一个让炮兵头疼的问题。世界上有很重很重的陆军炮,重到,如果想转移炮位,需要修一条铁路。这东西是真的好,好到了一炮定乾坤,可以只需要一炮就决定一场战斗的胜利。但也的确让人发愁,有那些修铁路的时间,一场战役都可能打完了。

所以说这种大炮在战场上并没有机动性。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不研制了。上面说的就是古斯塔夫火炮,本身重量达到了1350吨,口径800毫米,一枚炮弹的重量为7.1吨,开一炮的时间需要准备45分钟。伺候这门炮需要2500名士兵。其中一大部分是来铺铁路的。珍贵的开炮视频有两段,大家可以看看体会体会:所以说大炮的重量是炮兵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让火炮更具有威力,也阻碍火炮在战场上移动。

由于船的先天优势,海军炮对于重量并不敏感,炮再重只要不把船弄沉了,依旧是可以拉着满世界跑的。所以类似于极限的古斯塔夫炮的1350吨,对于舰炮来说就是毛毛雨了。例如衣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三联装炮塔重量达到了3320吨,炮塔中的一门炮重量就达到了121吨。这个重量在陆军炮兵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为了防止敌方舰炮击毁自己的炮塔以及阿华级的炮塔装备了厚达半米的装甲。

除去这些额外的结构这门炮的重量也是客观的。于是虱子多了不愁,再加一些重量也无所谓了。这门炮就已经借助机械的力量搞成了接近于全自动操作的模式,射速也大为提高,一分钟可以打两发炮弹。在美军的战列舰上一口气装三个炮塔,他们还计划着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要弄四个炮塔。406mm的三联装炮还不是极限,还有460mm的大和级压着美军的衣阿华呢,其实大和也不是终点,日本在二战末期也在搞超大和——舰炮口径510mm。

如果不是二战航空母舰将战列舰“截了个胡”,现在还不知道战列舰会发展出多大口径的火炮的。陆地上800mm炮绝对不是尽头。当然了,即便是在相同口径下,舰炮也有自己的优势,并不怕重,所以各种buff就可以无限的加到舰炮上。自动装弹机、水冷装置都已经在舰炮上普及了,舰炮就有了更高的效率,也就有了开头吓唬大家的开炮姿势。

《水浒传》中的火炮威力巨大,真实的大宋炮兵部队又是怎样的呢?

答:我来回答。宋代特别是北宋时期已经将火药技术运用到攻防之中。关于宋军已使用的火器水平,我参考的是陈规的《守城录》,里面对于火器的防御和使用都有比较清晰的介绍。1.小型火炮,需要人力10-15人,射程数十步。但是威力不大,但是能打死一人或者一马。2.单梢炮。投射距离250步-270步。射速慢,约为小炮的五分之一。

威力大。3.火车:一种攻城用的,堆满柴草用于烧城门或者城墙的专用器具。另外,在《武经总要》中也记载了三种配方火药爆炸物。毒烟球、火炮、蒺藜火球。这已经接近黑火药了。北宋初期,历代帝王励精图治,重视武备,纂修兵书,发展兵器工业,甚至组建专门的火箭部队。仅军器监就雇佣4万多人工,下设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火作等11个大作坊,每日生产弩火药箭7000支、弓火药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000支。

1083年,为抵御西夏对兰州的进犯,一次就领用火箭25万支。北宋末年,又发展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这些武器在李纲守城和后来宋金对抗的时候都用的到。南宋时期,火药技术继续向前推进,出现第一款的管形武器——火枪。在德安县保卫战的时候提到,又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撞枪、钩鎌各数条,皆用两人共持一条,准备天桥近城,於战棚上下使用。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炮兵团  晋绥  厉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