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曹操打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缴获了很多农具、耕牛。羽林监枣祗请求曹操建立屯田制度,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任命河南中牟人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共同负责屯田事宜。枣祗和任峻,招募老百姓在许昌的周围开垦屯田,收获粮食100万斛。这种做法被推广到各州郡,各地仓库里很快装满了粮食。

屯田制使曹操出兵四方时,不用长途跋涉运输粮食,对他打败各地军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三,为保障短期战斗需要,随身携带少量军粮而后以战养战成为必要的方式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粮草的运送速度很多时候却赶不上作战的需要,特别是像霍去病、常遇春那样进行骑兵长距离快速机动作战时,携带过多的粮食给养,会影响到军队的行动速度及行动能力。

因此,随身携带一定的军粮,而后歼灭敌人以战养战成为必要的方法。第四,建立储备军粮的仓储,成为军粮供应相对成熟的方式看《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那一段,当时林冲就是被派去看守草料场的,那也是宋代储备军粮的形式之一。宋代储积军粮的仓廪主要分为太仓、都仓、省仓和大军仓等。太仓是京师的各个官仓的统称,都仓和省仓是置于各州县的官仓,要说太仓、都仓和省仓是军民混用的综合性粮仓,那么大军仓就是专供军队使用的粮仓了。

宋代还设置了专管仓场事务的机构和官吏,有一套完成的粮食收纳、保存、管理、供应制度。人要吃粮,马要吃草,草料场也是相当重要的,北宋陕西沿边诸州军镇寨几乎都设有草料场。第五,为节省运粮开支和应急所需,鼓励商贾供粮或由部队自买军粮买粮食其实是不简单的,作战地区居民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哪能卖给你呢,除非你去抢,抢了就有人造反,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明朝在这个方面下了些功夫。

公元1370年,为解决北方边境作战军粮的筹运问题,明朝推行了开中法和易粟法。开中法,是招募商人输送粮米等到北方边镇,朝廷给予食盐的专卖凭证“盐引”,商人再凭“盐引”在产盐区领取食盐,然后到指定地方转售。易粟法,是允许部队用棉布、茶等物资在民间换取粮食。公元1371年8月,考虑到北平、陕西等地筹运军粮太困难,朱元璋命令用30万两白金、10万匹绵布,在附近郡县换取粮米,以给将士。

公元1374年正月,又用白金、绵布等物资换取米、麦近8万石,保障平凉、巩昌、临洮的军饷,用近7万两白金换取160余万石粮米,保障广州的军饷。总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军粮的供应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受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作战特点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大体上包括远距离运粮、屯垦、沿线官仓定点保障、随身携带、就近筹粮等几种形式。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人总是要吃饭的,为什么古代战时粮草消耗不起

雍正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的桥段,属于是邬思道导演的,夺嫡系列剧中的一集。中心思想是进一步树立,雍正一心为天下,而不是狭隘的谋私。太子二度被废康熙将对爱妻的爱,全给了太子胤礽,将其接照接班人来培养,有些放纵,以致于任意妄为。哪怕是“张五哥顶包”一案,引发了大清建国以来最大的司法腐败,康熙借张廷玉儿子生病,说了一句:朕儿子的病,怕也是好不了。

一个“怕”字说明了还对太子寄予希望,望其回头是岸;其次心情极其复杂,要开始考虑太子新人选。太子呢,尝到权力的甜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始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法跨越君臣的界限。复立后的太子,更深感权威受到挑战。于是,写信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以此要挟百官。东窗事发,在部下的怂恿下,殊死一搏,发动政变。

事败,二度被废。争夺大将军王如此,太子之位虚悬,胤禩与雍正两个阵营跃跃欲试。是时傅尔丹兵败西北,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急需一名大将,领兵西北,挽回颓势。更长远的考虑,康熙日渐年老,继承人也提上日程。胤禩与雍正再清楚不过,此次领兵西北便是当选太子的重要砝码,双方势在必得。八阿哥阵营:胤禩在太子首度被废之时,与佟国维密谋太子之位,遭到康熙斥责,地位一落千丈。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将军  逆袭  默默无闻  粮草  消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