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汉文大藏经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密教经典当中的一些修行思想和方法与儒家文化有很大的冲突,因此在宋代时候设立的官方佛经译场当中,并不翻译此类经典。 汉文大藏经当中密教经典文献就远不如藏文大藏经丰富。但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的保存,汉文大藏经要优于藏文大藏经。大乘经的由来当然不能够用传说来解释。根据现在学术研究的成果。

是当时大乘佛教的僧侣写成的。因为佛经总是以佛陀或者菩萨的身份通过对话来阐述佛法,所以不可能保留作者的名字。汉传大藏经当中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人写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注录而成的坛经。除了此书以外,还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中国人写成,但是托名佛经的著作。比如佛说父母恩重经。此书明显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写成的,其目的就在于调和儒家与佛家的思想矛盾。

古印度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是不可能写这种书的。最后总结一下,没有任何一本佛经是由佛陀本人写成的。杂阿含和相应部,是目前现存最古老的佛经。两者内容有一定的对照性,但又不完全相同,说明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各派都有自己的调整和修改。它们也不能完全反映最古老的原貌。而这两本书的源头,很有可能是最早佛经结集的成果。

为什么厉害的书都被称为经?

佛经是怎么来的

的确,古代“厉害的书”称为“经”。比如,儒家有“四书五经”,后来发展到“七经”“九经”“十三经”;道家有“道德经”“南华经”;还有“水经”“茶经”“黄帝内经、外经”,等等。国外传入中国的,有众多的“佛经”,还有“圣经”,这是汉译的结果。这些“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典”的意思。问题在于,“经典”之“典”是“典范”之义,那么“经”呢?古代中国,随着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发生的农业革命,遂有了独步世界的一个大发明,就是养蚕、缫丝、纺织。

纺织的本质,是将丝纤维纵横交错编织在一起。其他纤维,如葛麻和后来棉纤维等,道理相同。于是,古人们发现,纺织劳动过程中,必须先定“纵丝”,然后才可将“横丝”与其编织成帛。古人发明了文字后,就将防止劳动中的“纵丝”,写为了“经”。《说文》云:“經,織從絲也。”有些《说文》版本,这句话是“織縦絲也。”应该是后人的妄改。

“从丝”,是指“随从”“纵丝之丝”。段玉裁《注》说:“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纬”,即“横丝”,也即“从丝”。“经”为先亦为主,“纬”必后亦为辅。于是,“经”就有了“前规”“主干”“典范”等引申义。进一步具体化,一些被认可以作为“前规”“主干”“典范”的思想载体——书籍,就被称为“经”了。

《荀子.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注》:“经谓《诗》《书》;礼谓典礼之属也。”《国语.吴语》:“载常建鼓,挟经秉枹(bao)。”《注》:“经,兵书也。”可知,战国时,已有称某些书为“经”之例。儒家所传的《诗》《书》《礼》《易》《春秋》,西汉才立为“经”,朝廷设“五经博士”,就是对以上“经典”有深厚传承和研究之官员。

《礼》,最早是《仪礼》,后来改成了《礼记》。东汉,加上了《论语》《孝经》成为“七经”。唐代,先是将《礼》分为《周礼(大戴礼记)》《仪礼》《礼记(小戴礼记)》,将《春秋》分为《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而不收入《论语》《孝经》,遂成为“九经”。后又将《论语》《孝经》加入,且加进《尔雅》,成为“十二经”。

再后来,又将《孟子》加入,便成了“十三经”。以上“经书”和解释之书称“经传”。“厉害的书”称为“经”,大致就是这样。在“经”的本义上,还引申出许多其他含义。如,南北向的“道路”称“经”,东西向的称“纬”。“经度”“维度”的说法亦由此而来。水系的“本流”“干流”称“经水”。“国界”称“经界”。筹划、治理称“经略”;纲常、法度称“经纪”。

《西游记》取到的真经是什么?

那些深奥的佛经是谁写的

是!正能量!!!师徒4人一路向前,除魔降妖,造福老百姓,不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就是这样的公务员,得到尊敬。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经书  易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