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制作流程极为繁复,我们就不一一介绍。有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我们在说汉服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套服装,我们不能用我们今天的着装状况去理解古人。其实汉服包含着一整套的服饰系统,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就衣裳本身来说,也是两个概念,即上衣下裳,衣接近于我们今天的上衣,而裳则是裙裾。

所谓的首服就是指头饰,它也构成了汉族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传统的汉族人,无论男女都要束发的。男女成年之后都会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并用笄来固定,主要的头饰有帽、巾等。成年男子往往戴冠、巾、帽等,形制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冕、弁、幞头等。当然,头饰的佩戴也是有严格的规定。如汉代时,规定官员先包帻后戴冠,而平民则只包帻不戴冠。

到了后世,具体佩戴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安排是不变的。女子的头饰则主要由副、编次等构成。发髻也呈现出多样性,有时还会在发髻上佩戴珠花、步摇等各色饰物。并在鬓发两侧饰有博鬓,当然也不乏戴帷帽和盖头的知人。总的来说,汉族女子所佩戴的首饰著有有八种,即为簪、栉、钗、华胜、步摇、金钿、珠花、勒子。

女子所佩戴的这些首饰,材料金贵,样式华美精致。不仅能够对她们的容颜多有助益,同时也能够彰显她们雍容华贵的社会地位和气质。汉族传统的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佩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由于玉具有光而不耀、廉而不刿的特质,所以人也应该效法它,所谓的“君子温润如玉”便是这个意思

当然除了佩玉外,还有佩戴蔽膝、披帛、袜、帔、香囊、剑、绶、印、笏、牙牌、革带、玉带、銙、腾蛇等。此外,服饰的纹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汉族服饰往往采取动物、植物、几何状的文饰。动植物的刻画往往会呈现出逼真、细腻、栩栩如生的特点,而几何图形则呈现出非常规整、对称的特点。当然,服饰的颜色更是有着严格区分的。

古人所理解的世界为青赤黄黑白五种颜色,称之为五正色,是极为尊贵的。至于其他的颜色则是调和色,是这五种基本颜色调和而成的,称之为“间色”。并将五色与五行相对应,“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羽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我们今天兴起了一股汉服热,但汉服的背后是有着一整套传统文化内涵的,如果对之没有深刻的理解,则穿汉服和洋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追赶时尚,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审美潮流来追捧而已。我们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服不是一种简单的服饰,它所承载的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象征着中国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

国学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呢?

国学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呢

谢邀。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普遍认为,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术;它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国家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小学主要指的是文字学,有人说隶属于经学。国学是周代时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终点;小学则以文字学(字形)、音韵学(子音)、训诂(释义)的基本知识为重点。经学指儒家的经典,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未、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丶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録、史评。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文学是国学其中的一门学科,同时文学也是国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炎黄  缔造者  治水  山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