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皇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陕西黄帝陵祭祖大典哪个才是正宗的?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新郑,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黄帝故里自从汉代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上有毁亦有修。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在祠前修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史至现代,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至于说到是哪里是正宗的,小编以为,河南新郑和陕西黄陵都正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是黄帝的故都、故里,是黄帝建功立业的地方,到这里拜祖是一种纪念性文化,是对黄帝的怀念,基调是喜庆;而黄陵是黄帝的埋葬处,属于陵墓祭祀,传递的是一种对黄帝的悼念,基调是哀伤的。一个故里,一个陵墓,两地分别举行国祭无可厚非,不用唇枪舌战。

为什么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关注和认同?

炎黄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祖先,炎黄造就了华夏子孙,每个华夏子孙都有选择地方和方式进行祭拜祖先的权利和义务,在什么地方祭拜,不是某个地方的专利,不具有个别人宣称的唯一性和排他性。河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的地方,是黄帝故里,也是黄帝建功立业的地区。人们在黄帝出生的地方拜祖,是一种纪念性文化,是对始祖黄帝的怀念,基调是喜庆的。

三月三,拜轩辕。肇始春秋,绵延至今,其已成为一项由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协、国务院台办、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敬拜人文始组轩辕黄帝诞辰的盛会。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题仍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商会、基金会、宗亲会、同乡会、客家人联合会等代表聚集中原大地,共同拜谒始祖,共建精神家园。

有人说蒙古人的发源地是黑龙江,但在蒙古建立后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为什么?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今天我们分析一下蒙古国的来龙去脉吧。 蒙古国一个地位比较尴尬的国家,被两个超级大国包围,在夹缝中求生存,左右逢源,偏偏又跟其他国家处不好关系,哪还有你好果子吃吗。蒙古国,古代的确是中国的领土,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反复多次。

蛮夷之邦,难以忠贞。蒙古国,地里位置上,天气寒冷,沙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不高,农作物很少,以畜牧业,游牧民族为主。中原大好河山,风光旖旎,地势平坦,湖多水美,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是包括蒙古族那些蛮夷之邦窥视的,渴望得到的,羡慕嫉妒恨的。(这里写的只是文章,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大家勿喷,谢谢)。

因此少数民族对中原常年袭扰,攻城掠地,边境不得安宁。少数民族统治古代中国,也不带少数,元朝是蒙古族,清朝是满族,辽国,西夏,金国等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汉族是被分为下等人的,受各族排斥。后来的民族融和,大杂居,小聚集,关系才慢慢转变。在中华民国时期,有这么一句话“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皇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炎黄子孙已成共识,也印证了蒙古族也是炎黄子孙。

蒙古国也是那时脱离中国的,因此勉强来说外蒙古族也算炎黄子孙,但不是华夏儿女。 《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蒙古人的先祖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以苍狼为图腾部族)和豁埃马兰勒(以白鹿为图腾的部族)一同过腾汲思海(贝加尔湖)来至斡难河源头的布尔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一句话把蒙古民族的起源说得清清楚楚,而成吉思汗出生和兴起之地也在鄂嫩河与布尔罕山一带,这些都是基本的历史常识。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认为蒙古是东胡,而中国人所谓的“蒙古出自东胡室韦”是出自宋朝学者洪皓犯下的一个低级错误,由于他对地理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后世中国史学界出现了“蒙古出自东胡室韦”的谬论。

匈奴、鲜卑、柔然都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他们称霸草原的时候,室韦还在母系社会。鄂嫩河古称黑水,是一条主要位于蒙古和俄罗斯境内的河流,属黑龙江水系。该河流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也是蒙古部族的发祥地。因此蒙古人的发原地是黑龙江,蒙古族也称得上为炎黄子孙,但是蒙古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也不为过,勉强算是吧。毕竟原来是一家人,同属于一个蒙古族,有历史为证。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炎黄  缔造者  治水  山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