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上述军功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基本上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因素。这就不难理解,为啥在秦军出征前,他们的家人会欢天喜地送他出行;在战场上,秦军悍不畏死,死战不退,成为让各国恐惧的虎狼之师。原则上讲,把杀敌战绩与个人荣华富贵捆绑起来,确实是最刺激军人的军功制度,但这一制度的落实,需要严格的先决条件:清明的管理和系统的监督,更需要军队的统帅自己以身作则。

战场那么惨烈紧张,歼敌数和军功是怎么统计的?

兔哥回答:从古至今军队讲究论功行赏,给作战勇敢有贡献的士兵记功是各国普遍的做法,目的是激励斗志,让立功人员成为其它士兵的榜样,带动更多的士兵勇敢作战。立功士兵都会发军功章,证书,并且根据表现的情况分成等级,例如,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一级英雄模范,二级雄模范等等,通常对应军功都有福利待遇奖赏。这些都是肯定士兵功劳,增强士兵作战斗志,带动广大士兵勇争先进的一项措施。

在激烈的战场上如何能够掌握士兵的表现情况呢?其实这个并不难,首先每一名士兵都有一个集体,例如,连、排、班,班是最小单位,连是基本单位。军队中士兵以连为基本管理单位,一个连一个住宿单位,伙食单位,训练单位;战场上也是如此,这样连队就是士兵立功表现的最基层的统计单位,连没权给士兵任何功,最大的权力是嘉奖。

团以上有给士兵记功的权力,例如,咱们是团级三等功,师级二等功,军级一等功,二级英雄模范勋章由战区级别颁发,一级由军委颁发。连队虽然没有权限给士兵授功,但知道士兵的表现,并不有连队上报审请,怎么知道士兵的表现呢?我们往下看。士兵立功采取战后评功与临时(战时)立功两种方式,两种方式都采取评功制;(一)战场评功:一场战役下来,根据上级的决定,为了激发士兵斗志,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对作战中涌现出的有代表性的士兵记功。

首先有名额限制,因此,都是有突出的壮举和功劳,战场评功的人大多数都是英烈或功劳明确者,其事迹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能够激励士兵更加英勇作战,树立榜样。这些士兵会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颁发勋章,另外会评出一、二、三等功,颁发奖章,其连队通常会被授予称号或是记功。战时立功的名额有限,必须是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才能立功。

单位记功有上级根据贡献来确定,个人有所在班排连评选。士兵的表现都能被战友,上级看得到:班是每一名士兵的最小作战单位,有班长副班长,有战斗小组长,对于每一名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都能很直观的被所有人知道,评功时必须要征求这个最小组织的认可。例如,一名士兵去炸碉堡,这样的举动都是班长指挥下完成的,但怎么炸需要士兵的勇气,同时还要考验智慧,即便是舍身炸碉堡也要炸的值,总不能见碉堡就去舍身吧!关键时候,没办法了,必须要炸掉,否则就坏大事的情况下这么做了,就是英雄,董存瑞就是如此,总攻开始了,不把碉堡炸了,会给部队带来巨大的牺牲,英雄啊!这样的壮举是能够让战士看到的。

而且,评功是需要有事迹材料的,而且是非常详细的事迹材料,逐级上报,审核通过,士兵立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事情。(二)战后评功:战场上的直观表现容易被认可,英雄壮举就在这了,必须的。那么,战后评功又是如何呢?战争结束后,通常都会评功,这个数量都比较大,通常一个连队按照人员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是按比例来确定的,一等功最少,二等功中间,三等功最多,当然这个多是相对的,通常也不过10%左右。

因此能立功是很不容易的。这里面说清楚一点,首先要第一考虑牺牲的战士,有英雄壮举的优先评功,所以战场上能立功的都不容易,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的,拿生命拼出来的功劳没人敢乱来的。战场上对功劳的评定难点:战争可以说什么情况都有,有很多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都打光了,对于这些士兵的功劳评定通常是根据上级所赋予的任务的完成情况,战场上虽然乱,但对于士兵的表现还是能够掌握的,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并且灭了大量敌人,这些都能从战场上看出来,利用战场上的情景也能还原出战斗的过程,对于战斗中牺牲的士兵人们是不会亏待的。

除了秦朝,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军功爵位制?效果如何?

汉承秦制所以说,以军功进行爵位分封最贴近秦朝的非汉朝莫属。《史记》是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编纂,列传里面清楚记录每个将领斩杀了多少,缴获了多少,攻占了几个城池。以此类推,排名分前后,在功劳簿记录。比如曹参以军功排第一,虽然被刘邦的“功人功狗论”往下压了一级(刘邦力挺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曹参第二),但是萧何封地八千多户,曹参封地超过了一万,妥妥滴“万户侯”。

再比如,还有一个著名的隐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因为生不逢时。李广为什么难封?就是因为军功不够。论资历,无出其右。论功劳,呵呵……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名,奈何汉文帝主张“以和为贵”没有给李广立军功的机会。汉景帝时期平七国之乱,李广本来以军功封个关内侯稳稳的,但是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有罪,功过相抵。

战国时期秦军士兵通过斩敌首级多少来评军功,那么首级是怎么统计来的?对此你怎么看?

秦军普通士兵都是依靠斩首数量来论功的,因此《秦法》对验收首级是有严格的规定的。秦军战斗力强并不是因为他们野蛮好斗,而是因为秦军纪律严明、作风严谨!斩首、计数、公示、行赏都有严格的程序,杀良冒功、抢夺他人首级、夺首级不前进者都有罪无功!秦国平民百姓都有保甲制度,秦军的连坐制度更厉害!秦军五人一伍,十人一伙,百人一队,千人一将,层层牵制互保!秦军作战时并不是散兵游勇般的乱斗,而是有严密的阵法作战,前进后退都有号令来约束,士兵并不能随意脱离自己的组织去杀敌军斩首!只有战胜后的追击战才会出现秦兵腰悬数颗头颅追杀敌军的情景!依斩首论功的大前提是打了胜仗,如果战败了的话,斩首再多都没有功劳的!士兵提交首级,需要伍长首肯,然后汇总到千夫长手中,公示三日后没有人提出异议,方可认同士兵的功劳!如果有人指出首级有问题,比如杀良冒功、比如诛杀同袍冒功;另外如果士兵不服从军令去杀敌,斩首不但无功还有大罪。

秦法严紧周密,事无大小,皆有法式,因此斩首论功一般不会出错!冲锋陷阵的士兵容易斩首立功,弓弩营将士远程攻击敌军,无法获得首级,也不可能战后去割敌军首级!这种情况下被箭射杀的敌军按尸体数量均分给弓弩营将士,伤而被杀者各一半功劳,被俘虏的敌军算半颗首级!因此秦军的斩首论功其实是一部严谨的军功法,斩首只是名字,并不是说只要斩首就有功,也不是说只能斩首才有功!至于证据头、耳、鼻、手、脚都可以是,当然头是最重要的证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军功章  军功  我军  等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