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安葬了父亲,守丧期满,就找袁术讨回了父亲的旧部,开始了平定江东的霸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在丹徒山打猎,被许贡的三个门客刺杀身亡,年仅 二十六岁。此时,年仅十九虚岁的孙权,被汉朝廷册封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权接过了父兄创立的基业,但江东刚刚统一不久,地方世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有异心,局势动荡不安。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同时,广招人才,聘请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都被招致麾下,逐步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稳定了江南局势。其中,周瑜劝说鲁肃投奔孙权这个桥段,比较有意思。据《鲁肃传》记载: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刘晔刘子扬与鲁肃是好基友,他给鲁肃留下一封信,说:“看你相貌堂堂也是个人才,现在郑宝在巢湖已经拥有了万余众,混得相当不错。您赶紧回家安葬好祖母,就去投奔他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鲁肃认为很对,就打算接受刘子扬的建议北上投奔郑宝。周瑜曾为居巢长,得到过鲁肃的资助。听说鲁肃要投奔郑宝,就赶来劝阻他,说: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

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周瑜对鲁肃说:“我听先贤私下透露过,承受天命替代刘氏江山的人,一定兴起于东南。用历数推算形势,孙将军正好符合上天安排好的帝王传承顺序,最终会建立帝王之业,以配合上天所显示的祥瑞征兆,这正是有志之士跟随他驰骋奔走的大好时机。

我正打算把你推荐给孙将军,你不必把刘子扬的话放在心上。“周瑜还劝导鲁肃,当今之时,不仅君可以择臣,臣也可以择君。鲁肃就听从了周瑜的劝导,周瑜就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都清楚赤壁之战时,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周瑜力主抗曹。这与周瑜所言先贤的秘论是否有关,不得而知。但在古时候,都信这个。

联想到孙权祖上冒着青烟,孙坚又得到传国玉玺,在当时而言,不得不说是极具号召力的。如果孙权不信有这个帝王命的话,或许就不敢跟曹操作对了哈。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不必多说,既有不得已的保卫之战,也有主动出击的攻坚战。与此同时,孙吴屡屡在合肥方向与曹魏展开争夺,大力拓展淮河领域的战略空间,足以证明,孙权并不想偏安一隅。

孙权派遣步骘南征,占据交州,与刘表、刘备屡屡在荆州产生摩擦最终占据荆州大部分地区,频繁在江淮地带与曹魏交战,所有这一切军事行动,无一不是周瑜、鲁肃所主导的图王称霸的战略思想。尽管孙权在许多时候与刘备、曹操及曹丕都有战略妥协,甚至是卑躬屈膝的向曹魏称臣。但其目的就是以退为进,占了便宜不卖乖,在处于弱势时决不死要面子不要命,这是政治家韬光养晦的成熟标志。

孙权虽然没有像曹操、刘备那样去争抢汉室正统地位,但自始至终却是以承运汉室为己任的。他们在延续汉室的命运,而孙权直接是要替代汉室以顺应天意,岂不更加霸气?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气数已尽,何须”死马当作活马医“,干脆“抹抹桌子另开席”,取而代之不是更好吗?匡扶汉室就是一句口号,曹魏、刘备都在为之奋斗,孙权也没闲着,只是孙吴最终没有一统天下,史书没有更多的记载宣传而已。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七年时间平定才消化掉袁绍的幽、并、青、冀四州。在这七年的消化期,环伺在曹操周围的军阀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最后让曹操顺利的拿下河北四州,成为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大军阀。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

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先说刘备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由于刘备也是衣带诏参与人,于是曹操亲自带兵问候了刘备全家,并将他从徐州给碾到了袁绍那里。刘备在袁绍那里待了一个月后,恰逢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叛乱,起兵呼应袁绍。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年庆  倒计时  孙权  四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