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著作均集中体现了王心敬的理学思想。  三  王心敬是才情横溢的诗人,他一生留下诗作三百余首。从中我们不难窥视到这位理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超人的洞察力,体味其精深的学养和对家乡山水的浓情厚谊。  且看这首《丰之山答友人》:“丰之山,云飞扬。丰之壤,厥田良。面山望云作圃场,舂稻剥枣供高堂。供我高堂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丰之水,流悠扬。丰之俗,贻周王。南邻北舍无暴戕。友助亲睦美意长。美意长兮子孙良,无不足兮奚所望。丰之山,云悠扬。丰之水,流悠扬。结茅临水对山岗,合志同方诵虞唐。弹琴学道乐无疆,无不足兮奚所望。”  站在家乡西周丰京之地,面对浩浩荡荡的沣河水,南望茫茫苍苍的群山,王心敬的乡情难以遏制。其间,闲云野鹤似的《垂钓》生活令他陶醉:“一水苍茫草树秋,丝纶垂出狎轻鸥。

白云故向当头起,黄鹄真同万里游。怀抱空惭东海侣,丰京本自二周留。飞熊入梦非吾分,吾道沧浪一钓舟。”  人生如梦,梦里《感秋》:“何事浮游似梦游,西风吹雁又林丘。半生空付千秋志,一夜常怀万古忧。芳树望中惊落叶,碧溪眼底泻寒流。白头看破历来妄,且摘黄花当酒筹。”  日照,月明,山美。在王心敬内心,最尊贵的依然莫过万物之灵——人。

  “紫阁山头日,光从东海生。紫阁山头月,光从西方明。仅此山中物,熟不秉双精。惟人尤为贵,独推万类英。五德与万理,炯炯性中成。今夜欻来此,晨宵结山盟。倘如即昏味,能毋负三灵。日月为二灵,共山为三灵。”  崇尚隐居生活的王心敬,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世外桃源之中,家乡连续五年的干旱令他忧心如焚:“不谓年荒久,今春抑又荒。

拳空空自苦,恨不为痴盲!榆皮贵似金,人命轻于草。草根人争拾,婴孩弃满道。焚香祷天地,天地亦何心!昔时膏壤野,荆棘尽成林。千里荆棘满,万家烟火稀。谁将实灾状,图上圣明知。”  王心敬悲天悯人,对后辈的教育更是时时记挂心中。其《触感用示儿孙》曰:  “终南远自昆仑来,际天连峰亦壮哉!巃嵷万里渺天台。不产梗楠产凡材,舍良生苦使人哀。

清涝源自秦岭来,一波一折似徘徊。经过龙潭与钓台,不入沣流入渭隈,舍清投浊使人哀。丰京建自文王来,兼得武王周召培。流风遗俗岂全隤,千秋不见古人才,古盛今衰使人哀。”  王心敬还写有《赠孙日跻》,嘱咐孙子要珍惜青春时光:“万古凭谁定,斯文应有真。当年关洛子,宋代科名人。落落千秋业,堂堂万古身。男儿原有分,莫负好青春。

”  王心敬对恩师二曲先生李颙更是割舍不下,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关学。  “悠悠二百载,二曲集其全。天德兼王道,功夫达性天。平平还荡荡,不党信不偏。嗟予师二曲,二曲脉谁延?”  四  王心敬还是位思想体系成熟的教育家。在与学宪逢公的数封书信往来中,王心敬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  王心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人才的标准是“文则经邦,武则戡乱。”人才必须经过系统培养,前提是选好苗子。什么人能成为好苗子呢?王心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年力强壮,志趣向上,气貌光昌之人。”怎样识别好苗子呢?王心敬认为:“观其言论亦自可以觇测窥视其学力,观其应对亦自可以觇其才识,观其举动亦自可以觇其气度,观其容貌亦自可以觇其精神,观于大人前舒泰谄屈之概亦自可以觇其胆略骨气。

”具体说来便是:“每日令于日西肄业之余,令之尽至师前,环坐两旁,或论学习,或论古,或质疑难,或证时宜,或令之各言其趣,或令之诵述其日课,或命之较射,或试以骑乘。总之,两三月间,三四十人即可得其气识之大略;五七月后,即可得其忘操之大略;七八月一年之间,即其人心地之邪正,成就之大小,亦可十得其五矣。”选好人才苗子,还远远不够,必须“延师开馆”, 使其能接受严格的正统教育,进而成长为有用之才。

  王心敬没有止步于此,他进一步阐述道:“所尚不必一途而期以有用国家,所成不必一辙而期以有裨于世。道而尤在士之所学,师之所教。先以正其志,端其趣,开其识,而使之不入乎邪僻奸诡为第一要义。盖人才德正、志端、趣高,三者为本。继学力不能大就,亦终是世间正当人才。有益于世道人心也,此教习之大略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王心敬主张因材施教:“故,文或志在建坐论之功,或志在立旬宣之业,或志在修明礼乐黼黻文章;武或志在佐王靖乱,或志在建国安邦,或志在画谋运筹、出奇制胜。

俱须审其志之所向,因其才之所长,遵之方向,其以成器。”不仅如此,王心敬还进一步主张,要因人的志趣性格施教。  王心敬认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书院,对此,他心中有一套成熟的想法。一是环境要幽静。“古之学宫皆在城外旷野之地,环以渊水。”二是选址当在郊外。“今日特建书院,似宜于城外逼近寺观为止。若当下就便置诸城中,将不惟目前贵贱公私逐日搅扰,妨诸生之业。

”三是布局应精妙雅致。“凡书院必前有坊,坊后有门、有堂、有阁。上安圣贤,旁贮书籍。主堂阁前中两旁必广为号舍,号舍之旁必处处有厨。而其间静处必就地之洼下或逐水亭,或为水阁……”四是广有经济来源。“欲长久不废,必置学田,则除正赋外长足留百余石学租,以供三二十人终岁之费,使不至于一过而废。”五是延请名师执教。

“非得名师为之指迷导觉,令之共识于大学之路……盖师道立,然后人知方向;师道正,然后士学不止于他崎。故求师以端,学趋以造实才,尤为第一要义也。”六是精选购置书籍。其标准是“当世共尊的道德经济文章之书”,如“四书通鉴、历代名臣名言、五经、诸史诸名贤集。”七是严格规章制度。“设一奖励之法,设一督戒之法;择公正知体统一人专任散给月量之责;设圣贤之主,诸生行三叩九拜之礼;立礼制须严,质疑则揖而侧立。

”  王心敬积极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创办了以恩师自号“二曲”命名的书院,这块宝地即在涝水西岸的孙家磑。该村隔涝水与户县县城相望,且静置在一片无垠的水域之中,南有斑竹成林,西接道教古庙瓜牛台,北达风景名胜渼陂湖,位置优越,环境优雅,人文历史厚重,是理想的读书、做学问之地。关于书院,《丰川续集》卷二十九《疏二曲书院始末》中有详细记载:“二曲书院,在邑西南孙家磑村之西郊,乃五十年前独立所创,谋请吾师李二曲徵君娱老讲学之地。

常州高学宪公为建坊而题之名者也……陆续共盖大小房一十三间……盗拆其前后房屋七间,而树木竟为之一空。伤本志之未遂也。乃合众于院东创筑堡城,而谋移辅仁一堂于堡内,用存本来之志……更欲补建一坊,悬高学宪原匾,以存本面。略添小屋三、二间,为来学者起灶夜宿之所。而如堡外旧辅仁堂地基居高临下,有水泉之胜,亦另起小亭三、二间,作有志者讲诵之暇,供其春风浴泳之逸情。

总之,此院至今以后但拟自己管领,不靠外人致令颓敝。遇有志者,则听者裹粮来学,略加照看;然若非真正有志正学之人,则意不欲泛泛,安插徒博虚名而无益事实也。盖丰川之本志如此。”  王心敬可谓用心良苦。只可惜天不假年,1738年,王心敬驾鹤归去,二曲书院迅速衰落,今遗迹已无存。□杨文清西安晚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特戒  宝地  战天  装备  材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