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K2坦克炮塔车体装甲比较垂直,其实是它披挂了附加装甲而巳,其车体前装甲本身也是倾斜的,只是加挂了一层附加装甲,以提高防护力。例如:把战略核潜艇调遣到北极地区,在那里很难被探测到。德国人能意识到这两种武器的重要性,自然也意识到它们的可怕威力。

有什么耐玩的策略类手机地图游戏?

E社出的策略游戏都是比较多的,现在最新的是《欧陆战争6》,二战的是《世界征服者4》 这个游戏里主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为背景,有数十个将领,包括朱可夫,古德里安,隆美尔,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征服和战役,征服模式目标是选择国家征服世界,包括德国,苏联,美国,分为1939年,1943年,1950年,1980年。

《士兵突击》里,哪一个场面感动了你?哪一句话让你泪奔?

1、《士兵突击》里七连的新兵宣誓,最让我感动、感恩。正是有人民子弟兵保卫祖国,我们才能安稳生活,感谢替我们负重前行的所有人。“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是《士兵突击》的“魂”。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舍得”。班长史今,他没有放弃有些窝囊的许三多,但却舍弃了自己的前程来成就了许三多。许三多在新兵连是全连最差的兵,史今想要留住他被拒绝了,因为高城和伍六一都明白,这个兵会拖死史今。

谁知许三多凭借修路有功,再次回到了史今身边。但是这一次他仍是麻烦,开始的时候拖后腿,拖了史今全班的成绩。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史今的鼓励,许三多成了排头兵。一个孬兵成长为好兵,史今这个班长的成绩被拉下了。还有一点,史今的手被许三多砸伤,这也是硬伤。许三多的存在是史今退役的主要原因。连长问史今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没看过首都北京。

连长对司机说:“开慢点。”上一秒还在微笑看着车外的北京城,下一秒史今痛哭了……连长忙给他嘴里塞了块奶糖。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会泪奔。史今要走了,许三多抱着行李不愿班长离开,五六一和甘小宁他们几个都拉不起来。许三多说过:“他每换一个新环境就像死了一次……”他害怕离别,他的心中有太多不舍和愧疚,在他的心里班长是他的支柱。

如今,支柱要离开了,他怎么肯?史今最后一次拔去了许三多心中的刺。老兵的离开很伤感,但对于部队来说却是健康的新陈代谢,留下的许三多肩负着离开的老兵。他,瞬间长大了。史今退役后,五六一很有默契地接替了史今的位置,也是史今的嘱托。别看五六一嘴硬,其实他的心很柔软,他瞧不惯许三多的行为,却一直在帮助他,鼓励他陪他训练,这就是军人的风格。

许三多的执着感染了身边的人,真正的接触过后,都了解他的行为。许三多,长成了一棵大树。在选拔进老A时,许三多彻底发扬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已经精疲力尽的他坚持要背五六一到终点,五六一为了不拖累他自动放弃了。曾经,五六一说他和许三多不是朋友,因为他恨许三多不成钢,害史今复员了。而这一刻,五六一感动了,说:“是啊,我们不是朋友又是什么呢?”每每看到这里,泪奔……连长高城和五六一是同类人,一边嘲笑着许三多,一边在暗暗为他加油。

许三多的执着感动了身边所有人,他是幸运的。2、看到军人的艰苦训练,我感动了。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一般人坚持不下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老A队长袁朗说了一番话:“我敬佩一位老军人,他说自己费尽心血却不敢妄谈胜利,他只想让自己的部下在战场上少死几个。他说这是军人的人道。”袁朗有兵心,加强训练是军人的人道,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袁朗爱兵如子,许三多家里出事了,打电话要借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帮他筹钱。袁朗“爱屋及乌”了。看到这里,我又泪奔了。3、不战不相识,经过几番较量,连长高城和袁朗惺惺相惜。大结局时,高城约袁朗喝酒,说:“我酒量一斤,跟你喝,两斤”袁朗:“我酒量二两,跟你喝,舍命!”这是怎样的友谊?剧里,他们的交集不多,却是最高精神层次的交流,他们是侠义的知己。

我再次泪奔……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军旅剧,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繁华俗世,人心浮躁,遇事退缩。是啊,我们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连尝试都不愿意哪里会革新和进步呢?袁郎对许三多:我喜欢你,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我喜欢不焦虑的人……愿我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勇往向前。

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

解放战争中最硬碰硬的战役,应该是孟良崮战役,当时我军就有“砸碎珍珠换玛瑙”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足见当时战斗的凶险和惨烈。孟良崮上被全歼的74师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他们以往的战绩中看得出来。抗日战争中,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是真正的抗日铁军,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先后有俞济时、王耀武和施中城三任将军。

俞济时时期,74军下辖两个师,一个是俞济时的51师一个是王耀武的58师。俞济时是凭借老蒋的裙带关系升上来的,而王耀武则是通过实打实的战功上来的。1939年俞济时升为第十集团军副司令,王耀武成为军长,余程万57师划入编制,51师师长是李天霞,58师则是廖龄奇。74师的最精彩一战,是上高会战,当时74军死守云头山、白茅山阵地,使得日军无路可逃,最终日军连34师团长都被击毙。

这一战,让王耀武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也让74军成了五大攻击军之一,一水的苏联装备。抗战后期,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为了不让副军长李天霞顺利升任军长,王耀武特意把74军衍生出来的100军军长施中城调回来,74军军长的位置,留给了资历并不高的前58师师长张灵甫。抗日战争胜利,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为师长,这支军队很快成了进攻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

这一切注定了他的败亡命运。从1946年6月开始,74师为主力的国军先后发动离淮阴战役、第一次涟水战役、第二次涟水战役,粟裕所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在74师打击下损兵折将,最后丢失了整个华中根据地,退入了山东。这时候,张灵甫立功心切,继续勇往直前进攻解放区。当时的解放区已经实行土地改革,地主和村霸被赶走,张灵甫和其他国军将领就组织那些地主和村霸形成还乡团(还乡团这个名字是张灵甫本人首创的)。

还乡团在国军正规军掩护下,在解放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组织土改的农民和干部,大量遭到了点天灯、活埋、砍头、剥皮等惨无人道的酷刑。而解放区的老百姓,自然把这笔账,算在了张灵甫头上。张灵甫进驻坦埠和孟良崮一带时,发现当地老百姓坚壁清野,所有的粮食和工具都藏了起来,就连水井都用石头填满。孟良崮多石头少水源,地形复杂、怪石嶙峋、易守难攻,解放军被躲在石头背后的74师军队不断击中,伤亡惨重。

当华野六纵在司令员王必成带领下不断向孟良崮上的国军发起进攻时,山坡上爬满了解放军战士的尸体。74军依托坚固工事,使用水冷式重机枪构建起无法逾越的火力网。所幸的是,孟良崮太高太陡,74军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没有带着,要不然攻坚部队的伤亡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伤亡。国军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根本不缺子弹,却没想到最后因为缺水无法开火。

在收割了一片片解放军战士生命后,国军的已经没有水为枪管制冷,只得解开裤子尿尿,最后尿也没有了,马克沁就哑火了。国军躲在嶙峋怪石背后,不断向解放军射击,解放军成片成片倒下,而国军外围也由蒋介石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最后,仰攻的解放军尸体铺了六七层,就是拿不下孟良崮。

几名调转枪口的74师解放战士自告奋勇,用强大的火焰碰射器覆盖孟良崮的所有石头,74师不少士兵被烧成火球滚落山崖,更多则是丢下枪走出工事,向解放军投降。在孟良崮最危险的时候,华野副司令员粟裕通告全军“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孟良崮,只要张灵甫!”陈毅元帅则是直接向负责攻坚任务的几个纵队司令员叶飞、许世友、王必成和陶勇等人说,必须在5月16日拂晓之前拿下孟良崮,否则整个华野有可能会被国军合围甚至全歼!当拨通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的电话时,陈毅元帅这样说:“叶飞啊,山东解放区的安危决定于能否在1天之内歼灭74师。

你们要不惜代价尽快拿下孟良崮,哪怕拼掉2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而蒋介石则是警告外援国军,说“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最后,25师距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已经能听到解放军发起总攻的炮声,而83师也不惜伤亡,占领孙祖、桃花山等阻援阵地。

国军的疯狂冲锋太晚了,最终张灵甫还是被打死在了孟良崮的无名山洞中。同时,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1947年5月,国军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仅仅才不到一年,天下第一师的74师就遭遇团灭。而华野方面,也付出了数万人的巨大伤亡。

孟良崮之后,华野无法发动对国军的大兵团围歼战。一切都是值得的,“砸碎珍珠安玛瑙”,张灵甫74师,这个国民党反动军队王冠上的珍珠被砸碎了,换来了华野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九纵队等主力纵队的浴火重生,后来这四支军队后来发展为20军、23军、24军和27军,即使在数百万规模的解放军全体中,也是响当当的王牌军。

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到底危险到什么程度?

古巴危机最严峻的时候,美国总统肯尼迪已经把手伸向核按钮,2858枚核弹即将发射;赫鲁晓夫也不甘示弱,向潜艇下达了可以随时发射核鱼雷的命令;人类一只脚已经迈进核战争边缘,离毁灭只有一步之遥。这就好比两狂徒分别驾驶一辆汽车全速冲向对方,谁都不想死,但是为了面子谁都不退让,如果没有一方不首先打方向盘,只能同归于尽。

一、瞒天过海、部署核弹1962年,在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请求下,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境内部署核导弹。部署计划从1962年7月中旬开始实施,苏联舰船悄悄地驶向古巴去,船上除了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还有导弹和核弹头,这些核弹威力要比广岛原子弹大25倍。为了不让美国发现,行动一直在秘密进行。

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信否认苏联会向古巴部署核武器,他在信中说:苏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把自己的武器转移到其他国家,比如古巴。1962年8月25,运送导弹计划大功告成,苏联的“鄂木斯克”号货轮从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启航,驶往加勒比海,向古巴运去了300多名苏联军人和大批核弹,这些设备可以建造6个中程导弹基地。

二、秘密泄露、石破天惊在苏联紧锣密鼓向古巴运送导弹的同时,美国情报部门从不同渠道获得了有关情报。肯尼迪总统不敢怠慢,下令军方加强对进对古巴的空中侦察与监视。10月14日,U-2侦察机拍摄到了古巴在建的导弹基地的清晰照片。16日上午8.45分,这些照片送到了白宫,放在了肯尼迪总统的办公桌上。肯尼迪看了大惊失色,决定立即召开紧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对策。

上午11点左右,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蜡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康、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财政部长克拉伦斯·道格拉斯·狄龙,总统国际事务助理邦迪,美国驻苏大使以及国防部,国务院,白宫资深工作人员先后夹着文件包赶到白宫,他们个个神情凝重,因为美国人民的命运就在他们手中。

会议从16日上午11点45分开始,持续到20日下午。到会官员经过4天的讨论和激烈争论,肯尼迪总统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后作出一项抉择:跟苏联摊牌,对古巴进行全面封锁,迫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同时美国也没有放弃外交努力,一面在联合国谴责苏联,一面争取美洲国家支持。10月23日,美洲国家发表一个联合声明。

要求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并支持美国对古巴进行封锁。10月24日,五角大楼一声令下,美国120架携带600枚核弹呼啸着飞上蓝天,不停在空中盘旋(地面上装载了核弹的飞机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替换它们)90艘美国军舰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驶入封锁海域,完成了对古巴的封锁。肯尼迪向全世界宣布对古巴实行无限期封锁,任何国家的船只都不能通过。

美国军队进入二级战备状态,美国南部城市进行了防核打击的军事演习。形势万分危急,可谓一触即发。三、互不相让、险象环生对此,苏联方面毫不妥协,态度强硬。10月24日赫鲁晓夫声称美国此举是侵略,宣布苏联军舰将继续通过美军封锁线,一场核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10月27日,两队苏军驶向古巴,同行的还有4艘641潜艇,携带数十枚核鱼雷。

出发前,艇长被授予最大权限:在紧急情况下,舰长有权下令发射核鱼雷!就在靠近封锁线不远的海域,苏联B-59号潜艇跟美国驱逐舰狭路相逢,美舰毫不客气向苏联潜艇投掷5颗深水炸弹。苏联潜艇也做好准备,只等艇长一声令下,核弹就会呼啸而出。四、峰回路转、化解危机千钧一发之际 B-59号潜艇指挥官作出了一个“伟大”决定:下令潜艇上浮。

苏联军舰也在封锁线面前停下“脚步”,一场核大战得以避免。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紧外交施压,肯尼迪给赫鲁晓夫写信说:“我并不认为您抑或其他任何理智的人,会在这个核时代故意让世界陷入战争,这场战争没有任何国家会成为赢家,最终只会对全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包括挑衅者在内。”接着,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对肯尼迪说,古巴确实有苏联导弹,但只是防御性的,而且他“深刻地渴望和平”。

与此同时。苏联通过第三方英国,向美国提出解决危机的条件:只要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苏联可以撤出那里的导弹。之后,苏联领导人给肯尼迪总统写的信件中重申上述立场,称如果美国只要保证不入侵古巴,那他愿意考虑从古巴撤出导弹。大概是受到了来自国内领导层的压力,赫鲁晓夫后来对条件进行加码,要求美国撤出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

美方答应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之后,会在几个月内主动从土耳其境内撤出朱庇特导弹,但不许苏联把这个条件公之于世。10月28日,这是个让全世界都感到庆幸的时刻,苏联宣布将从古巴撤出导弹,一场核大战终于得以避免。苏联政府发表公开声明,同意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移除,作为美方承诺不侵略古巴的条件。莫斯科非常守信,并没有在声明中提到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的承诺。

与大汉朝征战130余年的匈奴,起源于哪里,最后又去了哪里?

两个问都是历史悬案,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对于匈奴人最后去了哪里?欧洲人显然表现得更为热衷。毕竟 “匈奴”二字,在一世纪的欧洲人眼里,既是破坏者也是野蛮人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欧洲人甚至不惜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寻找真相。虽取得了部分的数据,如掌握父系Y染色体主体及母系线粒体DNA等,但最终仍无法解开谜底。

汉初开启与匈奴和亲公元前3世纪,匈奴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和中国东北等地区。据《过秦论》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大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匈奴强势崛起时,正值刘邦刚建立了汉朝。此时,完成统一大业后的刘邦根本没把匈奴放在眼里。

于公元前200年,亲自率领大军去征讨匈奴。结果悲催了,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的三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虽不至于被打得满地找牙,可也是狼狈不堪。被困七天七夜的刘邦最终用计逃脱,可被迫与匈奴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贸易。刘邦派出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只是个宗室女子,其身份一直存有争议。在汉朝漫长的和亲史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王昭君了。

汉武帝痛击匈奴面对崛起的匈奴,自刘邦开始直至其后的孝惠、文、景诸帝,一方面接受现实,另一方面釆取休养生息,期间匈奴虽有多次侵扰边关,但汉朝仍坚持避免与匈奴发生大模样的军事冲突。到汉武帝时,国力明显增强,隐忍多时的汉朝终于全面爆发,主动出击狠出一口气。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先夺回河套地区。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夺取了河西走廊。

两年后,匈奴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受南匈奴与汉军联手打击,北匈奴自此在中国古书上消失西汉末年,汉军联合乌孙组成二十万联军进攻匈奴。到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为两部,一部由郅支单于率领占据漠北;另一部则由呼韩邪单于带领。而这次的分裂,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分裂。

其后,郅支单于再退守至中亚康居(今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漠北被呼韩邪单于占据。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陈汤率四万余人,兵分两路翻越昆仑山突袭郅支单于。汉军一路杀至康居土城下。攻城之时,汉军先射杀郅支单于妻子,而郅支单于亦中箭受伤,并于当天晚上因伤重而亡,郅支单于部被汉军瓦解。

此时,匈奴只剩据守漠北的呼韩邪单于一部。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与汉朝修好,娶和亲公主王昭君为妻。至此,西汉与匈奴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公元48年,正值东汉初年,原呼韩邪单于一部由于出现内讧,分裂为两部。一部继续留守漠北,被称作“北匈奴”,另一部总计四万余人南下投靠汉朝,称为“南匈奴”,匈奴历史上真正的分裂从这时开始。

公元81年,“南匈奴”与汉军一起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在漠北和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其残部一直往西后撤,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而相比之下,史书对于“南匈奴”的汉化之路,一直有着清晰的记载。直至南北朝时期,“南匈奴”已完全融入华夏。北匈奴远走欧洲建立庞大帝国,曾迫使东罗马帝国俯首称臣据记载,西撤后的“北匈奴”又分为七部,这七部各自行走不同的路线,最后分别到达了: 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地区、匈牙利、保加利亚、中亚两河地区、阿富汗和印度旁遮普邦。

公元300年,一度销声匿迹的“北匈奴”通过发动侵略欧洲战争,再度崛起。匈奴铁蹄所到之处,城市不是被掠夺一空就是惨遭毁灭。公元448年匈奴帝国最强盛时期,其版图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匈奴一度在欧洲建立庞大的帝,也曾迫使罗马帝国俯首称臣,在经历过短暂的辉煌后,匈奴帝国如昙花一现很快瓦解,匈奴人随之散落在各地。

有认为最后并入日耳曼人中;有认为是现在的匈牙利人;有认为是随着东、西罗马帝国军队……等。而匈奴人的残部有的最后驻扎在北叙利亚或南英格兰、有的随哥特人进入了法国和西班牙,甚至北非地区也出现过匈奴人的身影。至于最后去哪里了?因为匈奴分作几个邦迁离,其路线各有不同,学界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匈奴起源有各种说法分析关于匈奴起源史书记载各有不同。

一、《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是夏朝的遗民。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可现今对于夏朝的一切仍没有足够的实证,就更遑论匈奴来自夏朝了。二、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犬戎与夏 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 这样的说法也有待考证。毕竟《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它到底是本怎样的书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神话故事、有说是人文地理、鲁迅则认为是本“方术之书”,况且《山海经》有着众多的版本,原本的《山海经》谁也没见过。

三、断章取义式的解读。如抽出《史记》中的某句话的后半句,就推测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对于文字或句子的理解应从整体或前后语句连贯来进行解读,这种断章取义式的推测显然离题了。四、将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如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还有的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统称为匈奴。这样的解释确实省事,可问题是匈奴人是游牧民族这个没有争议,但并非所有的民族都是游牧民族,将其一古脑的捆绑在一起肯定不行,这样的归类和推测并不可信。五、从词根、信仰和存有大量墓葬,认为匈奴人就是蒙古人。这一说法先从“单于”一词进行论证,认为符合突厥-蒙古语词;其次,匈奴人的信仰与萨满教相似;最后,在蒙古有上千座匈奴人的墓葬。

一天给你1000美金,让你去叙利亚当两年的雇佣兵,你愿意去吗?

前一阵子在一些短视频下有一类热评屡占第一,就是类似“兄弟们,跟我去叙利亚做雇佣兵吧”的梗。虽说是句玩笑话,但雇佣兵有钱赚是真的。要钱不要命的雇佣兵,国际认可的高薪职业。什么叫雇佣兵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雇来的兵。是一种为了金钱而参战的特殊兵种,发展历史悠久。今天的欧美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类群体,给我们的印象标签就是一群要钱不要命、莫得感情的杀人机器。

对于雇佣兵的合法化,1949年8月12日的日内瓦公约给出了定义。条约规定了雇佣兵的权利、适用范围等,具体详情可见下图。▲▲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的雇佣兵来源主要是退役的士兵。最抢手的就是特战队退役队员,当然了海陆空也都是雇主们需要的。这一群体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所以也就有了相应的培训机构和“中介”。

比较正规的有不问出身的法国外籍兵团和深受政府亲睐的美国各大保镖公司等等。由于职业的高风险特性,所以雇佣兵的酬金也是根据执行任务的风险等级来划分。越是高危越是高薪。这也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战争爱好者跃跃欲试,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刺激,也有人为了接近死亡。叙利亚的雇佣兵,不去不去,怕了怕了。了解个大概以后,我们再来仔细讨论下题目所问。

一天1000美金,折合成人民币就是7125.3元。确实是很高的薪水,放在中国可能是许多人一个月的薪水了,这个水平也是美国雇佣兵公司在伊拉克的基本报价。假设打仗不放假,那他们一年的工资就是260万,两年就是520万。这个价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太诱人了。不过即便这样,要是只是为了钱,那我也是不会去的。

钱挣得再多也得有命花啊,别说两年了,这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能不能扛得过去还不一定。到了战场谁能保证这两年能打酱油似的活的好好的。到时候坐着轮椅缺胳膊断腿的回家等死吗?思来想去还是活着赚点小钱吧。而且本人对战争也没什么狂热的爱好,实在做不成一枪爆头的嗜血分子。再说这叙利亚是啥地方,多少平民都不知道是否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

数不尽的儿童失去父母从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活脱脱一个屠宰场。中国人去做雇佣兵,成功有先例。当然,我们大中国也是不允许雇佣兵入境的。但是如果真的有中国人想去国外刺激战场体验一把的话,原则上讲不参加恐怖活动,不触犯我国外交禁忌,不违法那也是可以的。2010年,中国天津有位叫傅晨的小伙,因心爱的女朋被害身亡而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准备许久之后他来到了法国外籍兵团。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身高1.87的他通过了考试。接下来就是几经沙场,魔鬼训练,甚至看着队友死在身边。执行任务时常常还要在沙漠中与酷暑、毒蛇、战火周旋,多少次死里逃生。一年圣诞节,休假回到老家的傅晨正在屋子里玩电脑,忽然外面一声巨响。他听到后赶紧翻身弓腰抱头蹲下,直到几秒后才反应过来是外面在放鞭炮,不禁苦笑。

为什么说美国在东欧的军事威胁,已经将俄罗斯逼迫到了没有退路呢?

在美国主导下,北约不断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在靠近俄罗斯边境地区,进行大规模军演;还在距离俄本土仅一步之遥的一些国家,部署反导系统。东欧已变成美国的军事防区。这严重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美国在东欧地区不断加强军事部署,必然引发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并将导致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俄罗斯一定会采取反制措施,最终将会让这些东欧国家,更加没有“安全感”,同时也破坏了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缓和与对话的希望。面对周边安全环境的严重恶化,俄罗斯不仅心急如焚,而且难以容忍。退无可退,只能绝地反击,背水一战。因此,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1、大力研发“杀手锏”武器。例如:RS—28“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苏—57歼击机,S—500防空导弹系统,还有核潜艇等。

2、加强军事演习,亮相一些新武器装备,通过“秀肌肉”来展示武力,威慑对手,应对军事威胁。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把“大杀器”隐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把战略核潜艇调遣到北极地区,在那里很难被探测到。4、推行军事改革。也就是走精兵之路,调整军兵种结构等。5、俄罗斯奉行核遏制战略,将核力量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支撑。

6、俄罗斯采取稳定近邻,巩固“后院”,强化联盟的策略,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地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7、……最近,俄罗斯发生骚乱,美驻俄大使馆发布消息,有为示威者发指令和参与反俄活动的嫌疑。美在俄搞“颜色革命”,以及打压制裁俄罗斯。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颠覆俄罗斯、肢解俄罗斯。未来,在风云莫测的国际形势下,美俄对峙将会愈演愈烈。

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此举能否被称为天才的创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恰恰相反。隆美尔自己曾经说过:用打飞机的88炮来打敌人的坦克,完全是因为非洲军团装甲部队太弱的,迫不得已为止。萨沙谈二战第一坦克杀手:88毫米高炮二战中,德军有一种88毫米火箭筒,名字叫做坦克杀手。德军真正的坦克杀手,却并不是这款火箭筒,而是著名的88毫米高炮。这种高炮被当今的学者们一致认为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88毫米高炮,是大名鼎鼎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杰作。下面就听萨沙来说说。88炮的诞生一战期间,飞机和坦克都在战场上发挥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作用。88炮的诞生客观来说,飞机和坦克在一战期间都是幼儿阶段,属于特种武器的范畴,在战场中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它们的作用有限,德军的高层们却迅速意识到这两种武器的巨大潜力。

在一战结束到二战开始的20年内,德国人建立了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推出了著名的闪电战。德国空军也成为战场支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横扫了欧洲大陆。德国人能意识到这两种武器的重要性,自然也意识到它们的可怕威力。在未来,德军也很可能遭受敌方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打击。想让一支军队立足于不败之地,它的军方高层就必须有卓越的战略眼光,也就是必须应付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威胁。

当年的德军高层已经意识到,德军必须装备一种先进的大口径火炮用来防空;这种火炮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高平两用。一战时期的飞机,都是些类似于玩具的小家伙。他们在战争初期和中期也就是在几百米的空中飞一飞,用作侦查、校正炮兵射击等等,基本构不成威胁。德国人却认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将有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飞机向高空高速发展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战略轰炸机以及重型战术轰炸机,它们的主要作战区域必然是高空。依靠德军大量仅有诸如20、37毫米小口径高炮,能够打2千米就已经很不错了,无法适应未来的防空作战。德国专家们经过研究,最终决定由德国最著名的火炮生产大王克虏伯公司负责,开发出一款大口径高炮。需要说明的是,在克虏伯公司开发的初期,德国军方就提出这门火炮需要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可以平射(当时高射炮和平射反坦克炮技术上是比较类似的)。

克虏伯公司立即在1918年,研发出一款新型88毫米口径高射炮。这门高射炮装在4轮炮车上,移动时以特殊的货车牵引,战斗时利用千斤顶将炮车支起,成为可360度回旋的射击平台。该高射炮在当时来说,性能非常优秀。可惜该炮还没有怎么投入实战,德军就宣布投降了。德军在一战的失败,几乎给该国的兵工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军不能有任何大口径火炮。如果真的这样持续下去,最多10年,德国就会失去国防武器生产研发能力和所有技术优势。好在德国高层中,总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的。这些富有战略眼光的人物经过秘密的商讨,得出了一致的意见,决不能让德国的兵工厂和研发团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尽一切力量,想法设法的保护诸如克虏伯工厂在内的兵工生产和研发基地。

一战结束以后,克虏伯公司被迫将研发小组放到国外。克虏伯公司于1921年,与瑞典博福斯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博福斯公司取得克虏伯公司所有火炮的海外生产 权,交换条件是:克虏伯公司的火炮设计小组可利用博福斯公司的相关设备从事火炮的研制工作。利用这种借壳下蛋的办法,克虏伯公司元气未失。经过几年时间的 技术积累后,在1928年克虏伯公司已经完成了新式88毫米高炮的所有技术储备,只差一个机会实践了。

随着希特勒上台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开始重新建军,克虏伯公司也立即投入了88毫米火炮的实际研发工作。由 于之前的技术准备已经完善,仅仅用了1年时间,1932年第一款88毫米高炮FlaK 18型研究成功(FlaK:Flug-abwehr-kanone防空炮)。该火炮全长7.620米,全重4 985千克(近5吨),身管长4 930毫米(56倍口径),为单层炮管,半自动横置炮闩,发射9.24千克榴弹时,弹丸初速为820米/秒;发射曳光弹时,可达到8000米的射高。

可以看到,它的炮弹初速和射程都非常让人惊叹,作为高炮是完全够格的。它的威力惊人,使得它在之后的反坦克作战中得心应手。最初,这种高炮由Sd.Anh201牵引车牵引,有折叠式安装脚, 收放方便,上下拖车非常方便,这使得Flak 18型能够快速地部署和撤离阵地。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从运输状态到战斗状态的切换,这对实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旦赶赴战场,短时间内可从跑车上卸下开炮 射击。图片:88高炮威力惊人,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有一款盟军坦克可以有效抵挡88高炮的正面炮击,真是厉害。在设计上,它具有新型半自动炮闩,在炮管的复进动作结束时,炮闩会自动开启,弹出空弹壳后将撞针弹簧收缩至待击发位置。由于采用这种半自动炮闩射击,一个比较熟练的炮小组可以将该炮射速达到惊人的20发/分的。

而这个射速在当时来说,绝对是非常高的。这种设计主要是针对防空射击,因为击落高空中的飞机并不容易,需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弹雨。这个高射速也在反坦克作战中充分发挥出来,可以短时间内击毁大量的坦克。除了以上的性能之外,由于该炮是用作防空,需要捕捉空中高速目标。FlaK 18可以迅速转向,抬高或者降低炮口,炮座可360度回旋,最大仰角 85度、最大俯角-3度。

这也让该炮具有很好的反应能力。经过1年左右试验工作,FlaK 18的性能深受独裁者希特勒的赞赏(希特勒参加过一战,对火炮性能比较熟悉),随即在1933年开始量产,并装备德国空军的防空部队。有意思的是,虽是1932年的产品,却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故意说成是1918年研发的,取了一个FlaK 18的名字。

卓越的表现FlaK 18第一次参加实战,是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北非重锤88炮实战中,德国人认为88毫米高炮的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是极为优秀的反坦克武器。不过,它毕竟属于重型高炮,重量大、目标大、移动不便。设计初衷是高炮,这让它的炮身比普通的反坦克炮要高得多,这不便于在战斗中隐藏自己。反坦克炮第一重要的就是需要隐藏自己,暴露自己的火炮,在激烈的战斗中是很难幸存下来的。

而它的重量很大,早期的FlaK 18高炮重达4吨,而FlaK 36高炮则重达7吨。在公路网密布的法国和地形平坦的北非,这样的重量也许没什么问题。在复杂地形,诸如苏联那种冰雪或者泥泞的可怕道路上,这种高炮简直是寸步难行。以上的缺陷决定了,88毫米高炮应该在防御中使用,并不适合进攻作战。除此以外,每门88毫米炮都需要一个炮兵班为其服务。

这种炮兵班共有12人,包括1名炮班班长,2名负责驾驶牵引车的士兵、1名通信兵、1名装填手、1名管信设定手、1名炮手、2名负责炮身俯仰和回旋的士兵及3名供弹手。它需要的人员较多,比普通坦克成员都要多出一倍。战场上需要尽量少的人操作武器,操作的人越多在实战中越不利。88毫米高炮就作战效率来说,显然是有问题的。

88毫米高炮真正发挥的舞台,是北非战场。而88毫米高炮在北非的出色表现,同该战场的特殊性是紧密相关的。北非战场是德军作战的次要战场!最初希特勒涉足这个战场,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想挽救他的意大利盟友,避免墨索尼里在国内陷入困境。德军在北非不但兵力薄弱,装备更是平平。由于地中海大部被盟军控制,德军在北非的后勤补给更是朝不保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然靠阵前缴获支持。

以他们在北非最后几个月的作战为例,德军大量消耗得不到补充,最终3个精锐装甲师仅剩下120余辆坦克,而和他们对阵的英军拥有1400辆坦克,胜负一目了然。好在,德军有一个极为优秀的领导者隆美尔和一群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德国老兵。这些德国官兵利用手中一切可以得到的武器,发挥了它们最大的作用,在北非演出了一场场可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战役。

在北非战场的德国装甲师,基本都是轻型装甲部队,3型坦克已经算是大家伙了。在遭遇英军玛蒂尔达2型坦克的时候,它们依然和在法兰西战场一样无力。更不利的是,此时控制制空权的却是英军,不再是德国空军。隆美尔对他的处境非常清楚,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雄心没有可靠的实力也是不行的。别的不说,英军众多玛蒂尔达2型坦克,隆美尔就对付不了。

好在此时隆美尔想到了在法国的经历,最终摸索出以88毫米高炮对付英军坦克的一系列战术。在1941年6月,失败后并不甘心的英军,集中包括300辆坦克在内2个主力师发动战斧行动,开始了对对德军的进攻。德军仅有2个师,坦克数量仅有100多辆,实力仅为对方的一半。更可怕的是,德军现有反坦克炮和坦克,都对付不了英军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

先进的PAK40 75毫米反坦克炮倒是可以对付它,但它直到1941年11月才开始陆续装备部队,远水救不了近火。隆美尔的反坦克撒手锏,是12门88毫米高炮。他把88毫米高炮分为三组,每组4门,分别布置在英军可能进攻的要隘哈勒法亚、哈菲德岭、萨卢姆。240辆英军坦克,果真分三路进攻德军占据的隘口!在哈勒法亚隘口,英军坦克遭遇了德军坦克,双方立即开足马力互冲过去。

就在德军坦克快要进入英军坦克主炮射程之时,突然德军坦克部队的后方飞出一排准确的炮弹,将英军坦克一辆辆准确的击毁。冲锋在最前的19辆坦克被瞬间击毁了15辆,这路英军伤亡过大,只得退回去了。进攻哈菲德岭的那一路英军,被修理的更惨。战斗中,英军坦克像点名一样,被德军88毫米高炮挨个击毁。英军指挥官比较勇敢,仍然坚持不退。

德军88毫米高 炮的炮火不但射击非常精确,威力也非常的大,中弹英军中型坦克全部发生剧烈爆炸。最终进攻坦克几乎损失殆尽,该路英军也只得退了回去。唯一有进展的是剩下那一路英军!他们绕过了德军设伏的阵地,并没有遭遇到88毫米高炮,不敌的就变成德军了!德军第15装甲师第8坦克团,在与英军坦克马蒂尔式坦克 团对射中大败。

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打在英军坦克上,就如同用石子砸铜钟一样。最终隆美尔集中全部坦克,才勉强击败了这股英军,把他们赶回了埃及。英国军官后来回忆该战时说:88毫米的穿甲弹,就象切黄油蛋糕一样轻松的击毁我们的坦克。此战中,英军损失123辆坦克,其中三分之二为88毫米高炮所摧毁,而德军和他们的垃圾盟友意军一共才损失坦克62辆,其中完全被击毁的只有12辆。

此次作战中,88毫米高炮利用沙漠有效的伪装自己,在防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北非军团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远远弱于英军和美军。88高炮在这个战场发挥巨大的威力,这主要还是因为德军装甲力量的薄弱。88炮从隐蔽处袭击盟军坦克,基本做到一炮一个,而且由于88炮射程超远,盟军坦克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在之后长达2年的北非鏖战中,北非战场越来越不受重视(德军陷入苏德战场,处境逐步恶化,根本无暇顾及战略意义不大的北非战场),而英军的坦克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先进,数量和质量都是德军的数倍。

很快,大量美军的装甲部队也在北非参战,隆美尔的失败是在所难免了。在这些作战中,德军仍然依靠88毫米高炮作为最有利的反坦克武器。本来88毫米高炮主要是作为防御使用,隆美尔却利用战术让其变为进攻武器。他经常利用一股德军坦克佯攻,吸引英军坦克部队追击。然后在英军坦克的进攻路线上,埋伏88毫米高炮。由于88毫米高炮的射速极快,一旦英军坦克进入射程,短时间内就会遭遇惨重伤亡。

候英军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在北非是无敌的,德军所有坦克都不是它的对手,英军也因此为傲。不过玛蒂尔达2型坦克完全不是88毫米高炮的对手,88毫米高炮可以在2千米距离击穿它的正面装甲。富有经验的德军炮手,往往都等它们进入1000米之内才开火。此时的精度更好,威力也更大,穿甲弹从出膛到击中目标一般只有1秒钟多的时间。

英军坦克手根本来不及反应,连逃跑都来不及,更别说反击了。被俘的英军坦克指挥官却不服气,这个满身骑士精神的军官愤愤的说:你们不敢用坦克跟我们作战,反而用这种打飞机的高炮来打我们,真是太不公平了。其实,这就是英军失败的原因。任何一种武器都必须发挥它的最大威力,为什么打飞机的高炮就不能打坦克呢?绝不能因为固有的观念束缚住自己。

88炮的辉煌,恰恰说明德军有问题二战中,各国军事专家的一致结论是:对付坦克最好的武器还是坦克。如果德军具有足够强大的坦克,那么主要用于防御的88毫米高炮就不会有太多的作战机会。德军的坦克显然是有问题的,这也导致88毫米高炮的脱颖而出。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88高炮的出色,恰恰说明德军反坦克方面的缺陷。

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的坦克同样对付不了苏军的T34和KV1、KV2坦克(防御能力更强),只得再次利用88毫米高炮来对付。甚至有一个战例,在立陶宛的一座桥梁,一辆KV2坦克拦住德军第六坦克师一部分兵力整整2天时间。这辆KV2重型坦克在被88毫米高炮击毁前,击毁击伤了4门德军小口径反坦克炮和2辆坦克,还击毁了一门正在部属的88毫米高炮。

苏德战争前期德军掌握绝对的制空权,具有大量可以摧毁坦克的斯图卡轰炸机,也有数量众多的坦克,但88毫米高炮却仍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反坦克支柱。这种成绩并不值得高兴,反而说明了德军装甲部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一点,德军的高层也意识到了。苏德战争中期,德军就全部更换了3型、4型坦克的主炮,同时研发了很多有效的反坦克自行火炮,并且全新研发出划时代的黑豹,虎式坦克以及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等。

就反坦克炮上,1940年开始装备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也逐步被淘汰,新式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大量装备部队。单单就反坦克的能力上来说,专门用于反坦克的Pak40型甚至强于88毫米高炮。就威力上来说,75毫米口径已经绝对可以满足实战需要,88毫米高炮的威力反而显得过剩!可惜,此时德军已经陷入全线的失败中,被迫处于防御。

这些新式武器已经不足与挽回败局!讽刺的是,这种防御作战中,88毫米高炮又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进行了它们最后一次改进。在战争最后阶段,德军推出了反坦克威力更大的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它就是88毫米高炮的完全反坦克型号,不具备防空能力。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主要用于对付苏军IS系列重型坦克、美军M36重型坦克歼击车之类目标。

实战中,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著名电影《帝国的毁灭》中,一群疯狂的希特勒青年团的孩子们在街道上抵御苏军坦克,他们手中的武器也就是88毫米高炮。

而德军著名的虎式坦克的主炮KwK 36L/56 88毫米坦克炮,虎王坦克的Kwk43L/71型88毫米坦克炮,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的Pak43/2型88毫米坦克炮,也都是88毫米高炮的改进型。这让它们具有二战期间最强有力的反坦克能力,也成为盟军坦克兵的恶梦。这些火炮都有在3500米距离击毁美军M4谢尔曼、英军克伦威尔以及苏军T34坦克的记录,超过火炮射程的极限。

总之,88毫米高炮在防空和反坦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它的防空战绩平平。它和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构成德军的高空防空网,击落了大量的英美轰炸机。但以二战期间德国高炮,每5000发击落一架敌人的战果来说,它并不比英美同类高炮更出色。反而在反坦克方面,从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到1945年最后的柏林战役,88毫米坦克炮都忠实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消灭了无数的敌军坦克。

事实证明,二战期间没有一种坦克可以抵御88毫米高炮的打击。反坦克杀手这个名称,可谓名不虚传。抗战中的中国88炮国军在1937年从德国购买了20门,在抗战前全部运到中国。不过,这20门威力极强的Flak 18 88毫米高炮,并没有用于战区防空,而是作为江防要塞炮使用!当时国军海军力量薄弱,无法有效阻挡日军扬子江舰队沿着长江西进南京,武汉甚至重庆。

在抗战之前,国军花费巨资修建了一系列的江防要塞工事,最有名的就是江阴江防要塞、南京江宁要塞、武汉黄鄂要塞。当时的要塞不同于满清时期,只需要封锁江面。它不但要有相当的对舰能力,还要能够应付空中轰炸的威胁。而国军当时要塞炮多是民国初年,甚至清末从国外购买来的,口径大是大,却早已过时,根本不堪使用,也没有丝毫防空能力。

由于急需先进火炮,这20门从德国购买来最先进的Flak 18 88毫米高炮,全部用在这些炮台上,作为要塞炮使用。Flak 18 88毫米高炮很好的胜任了这个工作,在防空击落击伤多架日军飞机的同时,也通过平射重创和击沉多艘日军军舰。这种火炮的穿透力很强,日本扬子江舰队为了在长江作战,多是较小的浅水炮舰,被88炮严重阻拦了推进的速度。

不过,在这三个炮台先后沦陷以后,所有的20门火炮也都被破坏了。所以实战中,他们作为特 种要塞火炮使用,并没有用于专业的防空。不过,目前对中国引进的是否就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还有一定的争论。有种观点认为,当时引进的并非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而是同样为88毫米口径的SK C/30高射炮,这是德国海军使用的一种型号。

就性能上来来说,比Flak 18 88毫米高炮略逊一筹,主要区别在于Flak 18炮管为56倍口径,海军的这种SKC30型高炮炮管长度为45倍口径,后者短了很多,威力和射程自然就差了!而且海军的SKC30型,主要作为固定炮台使用,一般不能移动,所以国军撤退时候无法转移,将其全部炸毁了。这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没有相应的资料作为印证,而原有的火炮也全部被炸毁,没有证据了!。

怎么看待俄罗斯19日宣布,派往叙利亚300名车臣军人,已全部撤回到了格鲁兹尼呢?

谢谢相邀!俄罗斯要求撤回驻叙与土耳其联合巡逻的300名车臣军人回格罗兹尼待命休整,有可能俄罗斯分配各兵种做好战略调整!由于格鲁吉亚出现内乱,反对派想夺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是幕后推动者。格鲁吉亚离俄罗斯太近,为防止暴乱份子或恐怖份子影响俄罗斯边境安全,普京让300名车臣军人回格罗兹尼是有备而来。因为车臣军人比较彪悍,能应付局面,对那些扰乱边境安全秩序的暴恐份子有方法针对。

为啥k2坦克车体装甲是垂直的,炮闸比炮盾还高,五常里面没有一个坦克车体装甲是直的?

提起韩国的K2主战坦克,其实是韩国人博采众长,吸收各国主战坦克的优点,拼凑起来的一个混血儿。其底盘基本是采用了美国m1坦克的形式,只是各路尺寸有所缩小,坦克炮塔比较扁平,其上能明显看出有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炮塔的影子,又有以色列梅卡瓦l,Ⅱ的附加装甲块的存在,同时火炮防盾又有豹Ⅱ坦克的形式。K2坦克车重52吨,外号小m1坦克,由于采用了德国豹式坦克使用的1500马力的军用柴油发动机,使其拥有了比较好的机动性,单位重量/马力还是比较高的。

K2的亮点是其行走部分采用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液气悬挂装置,可以做前仰后合的战术动作,在战时有较好的表现。在火控,电传等一些子系统都采用了西方各国坦克先进技术,集于一身。说到K2坦克炮塔车体装甲比较垂直,其实是它披挂了附加装甲而巳,其车体前装甲本身也是倾斜的,只是加挂了一层附加装甲,以提高防护力。炮塔前及左右也是学习以色列坦克技术,挂装了附加装甲防护块,使其外部看起来是方正垂直的,其实内部都是根据炮塔形状呈几何形态。

总之,韩国制造的K2坦克在各项性能上还是在各国先进主战坦克中排的上榜,非常不错的。当然其国家人雄心博博,万事都不想落人后,精神可佳,但比起大国的坦克,如m1A2,豹2A6,挑战者2, 勒克莱尔,中国的99A2,甚至以色列的梅卡瓦4,K2也是靠后的。但是用K2对付朝鲜的T62,或其自产的改进型T62坦克那还是具有压倒优势的!尽管韩国人自己吹嘘他们的K2天下无敌,但K2坦克在表演时却过不了半米高的水泥台阶,卡在那不得动坦,最后只能叫来坦克抢救车来拖,解困。


文章TAG:装甲雄心到哪里下载  那么《装甲雄心》已经赢了  装甲  雄心  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