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鸿门宴那个年代,主流观点是灭秦之后,恢复六国(比如,后来刘邦就差点这么干)。刘邦的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被认为志向远大的证据,然而这些特征在那个年代,远远比不上一个尊贵的血统。因此,当时最被项羽看在眼里的对手,是那些出身高贵,而又实力强大的诸侯王。而刘邦是不具备当项羽对手的资格。论实力,论出身,刘邦跟项羽隔着十万八千里。

他充其量只有一个趁乱先灭秦的功劳。再者,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而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要和名义上的主君楚后怀王为敌,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既无名分,家世亦不敌。

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项羽与他两人从前在项梁帐下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也包括狼狈为奸,一起屠城……),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所以,若是从上述角度来看,不杀刘邦是对的,因为项羽遵从了自己的内心,符合其一贯的行事作风,而且符合当下的战略需求以及政治诉求。其二,从立场角度来看,项羽不杀刘邦却是错误的。项羽作为一方首领,对敌人的轻敌,对敌人的手软,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自己所代表的一方势力不负责,辜负自己手下信任。从鸿门宴前范增跟项羽的对话可以看出,刘邦其实既贪财又好色。

但是刘邦在占领关中之后却一改往常的两大嗜好“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并且对待秦王子婴也是以礼相待,足以证明刘邦早已把自己当做是关中王了,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像是对待自己手下的臣民一般,爱戴有加了。项羽在争夺天下之势,一个很好的除掉对手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优柔寡断,心慈手软,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是大忌,就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对刘邦的心慈手软,导致了追随项羽的几十万将士命丧战场。

导致跟随项羽的江东子弟客死他乡,最终连项羽本人也在乌江自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从战争立场的斗争角度来看,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导致后来自己的失败,以及几十万将士的丧命,却是错误的。不过我们都得承认,历史是不可逆的,刘邦最后的胜出是历史的必然。就像数学中,初始条件一旦确定,最后的解一般是确定的,或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历史上的伊稚斜单于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伊稚斜单于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伊稚斜,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老“败登”!在《汉武大帝》中,伊稚斜纵横大漠,对内他大权在握唯我独尊,对外他欺凌西汉,差点把汉景帝气出心脏病。不过假如伊稚斜能看到这部电视剧,一定会面红耳赤:嗯,啊,我的理想是打败中国,只是……电视剧中的伊稚斜,其实是其祖父冒顿单于、父亲老上单于和哥哥君臣单于的集合体。正史中的伊稚斜单于在位只有13年,他一辈子被汉武帝啪啪打脸,把强大的匈奴搞成龟缩漠北的原始部落!匈奴的第一位单于叫“头曼”,是伊稚斜的曾祖,正是他统一了匈奴各部落,创建了一个统一的匈奴帝国。

不过老头曼英明神武一辈子结局却很悲催,他被儿子冒顿用一支“鸣镝”射杀。冒顿在位35年,是匈奴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单于,正是他把匈奴帝国带向了巅峰。这期间他消灭东胡、击溃月氏、吞并楼烦和白羊、侵占河套地区,在南征北战中,冒顿建立起一支30余万人的骑兵部队,又设置了完整的官僚统治体系,其疆域一度比西汉帝国还要大。

白登山围困刘邦,写信调戏吕后,都是冒顿所为,他逼得汉帝国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满足匈奴人的贪欲。汉文帝在位期间的对手换成了老上单于。这位老上单于战力虽不如冒顿,可这家伙贪心远比冒顿远甚,他对西汉帝国几乎每一年一小打,数年一大打,每打一次汉帝国都要被迫割肉饲虎。更要命的是,这期间还出了个大汉奸“中行说”,这位随和亲使团来到匈奴的宦官,一到匈奴就投降了,熟悉西汉政治的他助纣为虐,长期帮助老上单于侵略自己的祖国。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雷霆之怒  小号  毒死  天灾  瘟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