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生活中,虽然也是各种性格的人,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军队是集体生活。2思想要简单,不能有太多想法,在整齐划一的环境里,个性难以保全,如果你有从事其他领域的特殊天分,商业头脑,艺术天分,学者才华等,去了军营,可能会被消磨掉,因为那里不需要。3有个好身体,经得起锻炼。这几个条件能过滤掉很多人。第二个考验来了,怎么样成给士官,从古到今基本就两条路,底层晋升和世家军校,这里要考验头脑,这也是士官区别于普通士兵的一点,更幸运和更聪明(善于学习),这也能过滤很多人,尤其是粗人。

第三个考验,和上级相处,下层指挥官,用古代的话说,类似百夫长这样的,要想继续往上升,如何跟中上层的将军相处,是个大学问,一要有战功(能杀敌)二要可靠,取得上层的信任,下层的爱戴。不能打也不够精明的人在这里就到此为止了,只能当个普通士官。第四个考验,如果成为中级将领,初步参与了一些军事谋划,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替罪羊,也可能成为下一个高级将领的候选者,参与政治,跟政治家相处,是能否晋升高级将领的重要条件。

第五个考验,成为了高级将领,如何跟政治家相处,成为第一重要课题,这个课题的重要性超过了能不能打赢战争这件事。怎样稳住地位比打赢敌人更难,二战历史上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不是被敌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人干掉的。比方说德国的隆美尔。第六个考验,运气,以上都有了,但运气不好,无奈得了病,只好提前让出位置,或者在战场被刺杀,乱战被打中等都会提前结束职业生涯。

如何评价二战英国第一名将有“猎狐手”之称的蒙哥马利?

英国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北非战场打败了隆美尔,为英国赢得了中东战局,而且还因为他也是一个令后来的军事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人物。但与隆美尔不同的是,当在他89岁高龄去世之前,对他的赞扬和指责就潮水般地涌来涌去。《蒙哥马利军事生涯》一书的作者罗纳德·卢因说:蒙哥马利是威灵顿以来英国最优秀的将领。

当他出征诺曼底时,已是一个本领最全面的将领了,英国从来没有派出过这样好的将领去作战。虽然美国的布雷德利和巴顿也具有卓越的指挥才干,但没有一个美国将军能在军事技术和作战思想等方面与蒙哥马利相比。相比之下,《装甲兵》一书的作者马丁,布卢门林对蒙哥马利的评价则大有保留。他说:蒙哥马利受过良好的教育,严格的训练,有经验,有能力,能胜任,但他并不伟大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评价过高的将领。

德军计划打赢诺曼底登陆后抽50个师用于东线,成功了东线会怎样?

首先,诺曼底登陆打不赢的。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盟军出动了三百万大军,几百艘战船,德军不过几十万军队。论飞机,盟军有一万多架,德军只有不到200架,怎么打赢?其次,就算德军真的打赢了诺曼底,他们也没法全歼盟军300万大军啊。最多盟军损失部分兵力,退到英国。希特勒敢就此把西线部队全部调到东线么?盟军分分钟再突进啊。

其三,就算希特勒一战打痛了盟军,使他们不敢再在西线登陆,从而得以把主力调到东线,同样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苏军当时在东线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这也是西方赶紧登陆的原因),就算加上德国西线主力,也改变不了强弱之势。更何况盟军已经在意大利半岛开辟第二战场,逐步逼近。所以最多东线给苏军带来一些麻烦,最终还是德国灭亡。

如何看待曼施坦因等人的回忆录中声称二战德国的失败都是希特勒的错?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曼施坦因元帅、古德里安将军、隆美尔元帅、博克元帅、莱布元帅、龙德施泰特元帅等等,每一位都是二战之中出类拔萃的德国将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著有深厚的战争理论学,同时又兼具出色的战场指挥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即便是拥有众多的战争人才,但战争最后输的却还是德国。关于德国最后打输的原因,那些所有能够活着下来的将领比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以及那些在战争尚未结束就已经丧生的将领比如隆美尔等,都一股脑的把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了希特勒头上。

希特勒当然要对战争的失败负全部责任,因为他是决定着德国前途命运的最高统帅,他不负全责、谁负全责?但如果按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所说的希特勒要对战役的成败负全责的话,这就不得不说曼施坦因这些人有点推诿责任了,甚至说是一派胡言!希特勒既然能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小子,一步登上德国最高元首的位置,此举足以说明他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政治家和狂人。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二战  战神  名将  前线  走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