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据考证,函谷关是秦孝公时期设立的。四、从现在的内蒙古地区,经过河套地区,南下攻秦。这是赵国赵武灵王的设想。就是从赵国北地云中郡,通过九原,南下攻秦。赵武灵王为此还曾经亲自前往秦国勘察。可惜还没来得及实施,赵国就发生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这一计划胎死腹中。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所以,想要攻击秦国,并不是只有通过函谷关和武关。战国时期也曾经有其他国家通过汉中和甘肃进攻秦国。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感觉攻打秦国只能通过函谷关和丹阳地区的武关呢?我们可以通过地图看一下。一、战国时期,能对秦国造成威胁致命威胁的,与秦国发生战争规模宏大的,是山东诸国。其他国家,比如义渠,蜀国也曾攻打秦国。

但是这些小国只能对秦国边境地区造成一定威胁。与秦的战争规模不大。在战国的前期就在秦国的压制之下。并且很早就被秦国灭掉。对历史的影响不大。而秦国面临的主要威胁,秦国的主要征伐对象,是东方六国。秦与东方六国的函谷关之战,事关秦国与东方六国的生死存亡。其战争规模,历史影响,知名度都不是蜀国、义渠与秦国之战可以比拟的。

二、东方六国通过汉中、甘肃乃至云中九原攻打秦国都不可取。这些都面临三个巨大问题。1、劳师远征。六国军队大规模出动,千里奔袭。长途跋涉,劳师远征,六国都做不到。2、通过别国领土。不要说这些要经过巴蜀两国,义渠国,游牧民族地区。就是不用,他们也要经过赵国和楚国。赵国和楚国能够答应让其他四个国家大部队通过?要是他们驻扎不走了,岂不是引狼入室?3、秦国有防备。

秦在北方,有萧关。在西南方,有大散关。虽然比不上函谷关和武关,但是以逸待劳,对付劳师远征的六国军队,则绰绰有余了。三、有黄河和秦岭作为屏障,东方六国想要正面进攻关中,只能通过函谷关和武关。有人说,在秦与东方六国交界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走武关和秦岭呢?因为,秦与东方六国的交界,北起赵国的云中郡,南至秦国与楚、巴蜀交界的地区(秦并巴蜀之前)。

除了刚刚说到的不可取的云中九原之外,就是滔滔黄河,高峻的秦岭。通过黄河攻取秦国可取吗?不可取。1、大军渡河可不是开玩笑的。所需要的造船材料,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2、大规模造船,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3、即使不被发现,渡过黄河之后,面对的是高峻的山岭,也无可奈何。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都不敢大规模渡过黄河,更别说六国联军了。

那么通过高峻的秦岭?秦岭的主峰高达2000米左右,要是大军通过,那是在送死。因而,北依黄河,南傍秦岭的函谷关。是东方五国攻打秦国的最佳选择。而秦岭之中,地势相对低平。控制秦楚的交通要道的武关,也是攻打秦国的通道之一。强大的秦军但是,函谷关的重要性也远非武关可比。因为楚国不会允许其他五国的大部队进入其领土。

为何有人说攻破函谷关是六国攻打秦国的唯一救命稻草?

我是六菠萝(历史),我来谈一下看法。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县,往东就是东周宗主国都城洛阳附近,是一望无际的洛河和中原地区,也是三晋的所在地,这个位置就决定了函谷关的重要性:如果三晋控制了函谷关,那么秦国最起码东出计划受阻;反之,首先遭殃的是没有地理优势的三晋。但是,地理位置虽然影响着战争格局,但是说夺取函谷关,三晋或者六国就赢了,就有点夸张了,有点神话函谷关的作用。

多次被攻破 秦国仍然在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均提到过函谷关被联军攻破的例子:《战国策·秦策四》记载:公元前296年(秦昭襄王九年),齐国孟尝君田文率领韩赵魏三国联军攻打函谷关,攻下后,秦国被迫割地求和;秦王政六年(前241年),赵将庞媛率五国联军攻至临潼(今陕西临潼),后被秦军击败。所以,函谷关虽然重要,但秦国不可能会因为它亡国。

在秦武王时期,秦魏一起打下了宜阳,那么魏国得到了什么?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函谷关  孟尝君  魏国  打下  攻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