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的危险在于攻击大城、都城和战略要塞,这些城池有护城河、高墙、瓮城、野战军,攻城方式与州县完全不同,主战场一定是在城下的野战。如北京西安襄阳这种战略要地,守军(包含野战军和平民参战)往往需要10万以上。在大城守城战中,防守方不能全部部署在城内,主力需驻扎在城外,甚至分兵到离城较远的山丘、水源扎营,与城池互为犄角。

大型抛石机。 城下守军以壕沟、木栅、拒马、护城河等作为防线,任务是防止敌军和攻城设施靠近城门和城墙,城墙守军以弓箭、火炮等火力配合支援。在这种战法下,攻方被层层阻击,很难找到薄弱环节,因为城外守军在城墙火力掩护下可以快速机动,弥补薄弱地段,失利时可退回城内。这种战法叫“守险不守郫“,电影《圣女贞德》、《特洛伊》就体现了这种战法,袁崇焕率关宁军在北京城下大战皇太极也是如此。

所以大城的攻城战第一阶段,只是野战的延续,攻方士兵并没有觉得有特别的危险。大型登城梯,突出部位不低于城墙高度。如果攻方已隔绝孤城外界联系、攻城锤开始撞击城门、搭起云梯等重型设备爬墙头的时候,那是攻方占绝对优势,守方到了绝境(守方无野战力量),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古代战争不会轻易攻击大城市,攻击方清楚,一旦攻击大城市,有可能将已方优势消耗在攻城战中,只有关乎战争命运的战略要地才会不惜代价攻打。

如都城、长安、潼关、洛阳、襄阳、徐州、合肥等,刘秀守昆阳、哥叔翰守潼关、吕文焕守襄阳、王坚守钓鱼城、 袁崇焕守北京、太平军守安庆,都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守城大战。 对于惨烈的攻城战,第一批士兵为何明知必死,还要前赴后继的往前冲呢?这是因为古代有严厉的战场制度和异常丰厚的奖赏。一是战前动员,主帅会晓喻各军,攻破此城的重要性,颁布退缩不前的制裁措施,第一个登上城楼的奖赏。

还有一些特殊政策,如破城后允许洗劫三天等等,更先好酒好肉犒劳三军一顿。二是古代军中有严厉的军中连坐法:主官如带头冲锋,士兵必须奋勇向前;主官战死而士兵逃回者,一律处斩。另外攻城时设立督战队,主帅未下令收兵,官兵退缩者杀无赦。三是首先登上城楼者,奖赏异常丰厚,诸如封侯、连升三级,可谓升官发财,官兵无不踊跃。

战时主帅除指挥作战外,还要细致观察是谁第一个登上城楼,攻城官兵士气大振。四是攻城与野战的危险性并没有多大区别,在阵地战、野战中的生存几率和攻城战并无多大不同。乱世士兵就是冲着吃饱饭来当兵的,现在多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会更加卖命。五、古代很多攻打要塞、大城的战斗,攻方第一批不用已方士兵,而是驱逐战俘和守方平民去冲锋。

古代的攻防战中,攻城部队得是守城部队的多少倍才能攻下?

你好,我是凉夜寒塘,历史爱好者,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在古代,攻城战通常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进行,因为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就是,“用兵的基本法则在于,如果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如果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如果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如果兵力与敌人相等就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撤退,如若实力不如敌人就一定要避免战斗”。

这段话里的十倍、五倍都是一个约数,不是精确数。因为实际战争中不单单要考虑兵力这一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影响一场战争的走向。但如果就兵力这一点来讨论,在双方战斗力相当的情况下,攻城部队起码是守城部队的五倍才能顺利攻下城池,但牺牲兵力估计也是巨大的。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意味着掌握了一场战争的主动权,敌人自不会主动迎战,而是会选择守城防御。

在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时也不可轻举妄动。《孙子兵法》中曹操注: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五倍于敌只是刚好达到一个攻城的及格线,这个时候是不宜采用正面强攻的方法的。曹操认为,此时应该分五股兵力,三股兵力正面攻城,两股兵力出奇袭方略,这样做也是为了既战胜敌军又降低损耗。其实在古人的战斗中,攻城战是极少使用的。

如果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优先的选择一定是围城,把敌军的粮食供应与外界联系全部切断,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大胜。攻城战进攻的一方绝对会损失惨重,如果没有各方面绝对的优势,很可能会把一手好牌打烂,古代带兵打仗的人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题主的疑惑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凉夜寒塘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古代攻城战最为棘手,那为何古人不绕过城池直攻敌军后方呢?

我们看古装剧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的战争中攻城战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作战环节。但是攻城战略尤为困难,不但棘手,还经常损失惨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非要从正面攻城,难道没有别的办法?首先,城池在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从选址修建上来说也是一门技术活,即便是帝王将相再有钱,在城池的修建上也不敢任性。

它大都选在每个城市的咽喉要道之上,因为修建时还会考虑到周边的整体情况,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敌人避无可避,绕也绕不过去。较为著名的就像山海关,雁门关,剑阁等,这几处关卡在古代是根本就绕不过去的。其次,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交通根本就谈不上发达,它不像现在的这样国道、省道、桥梁、隧道等一应俱全。古代的好多地方都是深山老林,沼泽密布,尤其是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因为主要是步行,所以很容易迷路,而在此条件下想要实现战略迂回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但是战争一旦打响就需要配备基本的敌攻我守,敌退我进的条件,尤其是在部队转移时抄小道侧面进攻的策略根本就吃不开。可城池是固定的,官兵来回跑动更为简单,为战争提供了便利。所以相对而言,你要绕的地方交通条件更为恶劣,敌方要是据险设伏,你就可能全军覆没死翘翘了。

所以绕开城池不但难度很高,风险大,还路途遥远,攻城就得等到猴年马月了,因此古人打仗不会轻易选择绕过城池。最后,想要绕过坚固的城池,从侧后方直接攻进城内的话,后方补给是最困难的。古人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种条件下即便是士兵能翻山越岭徒步前行,粮草也无法运送,更何况这属于长途奔袭,孤军深入,一旦被包抄,想跑都难,在古代这是兵家大忌,因此一般不会选择绕城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问道  攻城战  玩转  三招  争霸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