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后,是人生和事业的平稳期,也是身体健康的“黄金期”。其实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没有特长的!放眼看一看,是不是你们村(小区)有很多运动员、唱歌出名的、跳舞出名的、武术大师、超一流的画家、……没有,到是考北大清华的到是有!足见当名运动员,升国旗,奏国歌,世界冠军,什么的,比考个北大清华难度大!其他特长也一样!当然,如果只要能吹笛子能发声,打篮球能上板,那不叫特长,那很多人都可以,甚至也用不着训练,绝大多数人无师自通!这好比写字和书法家一样,人人能写字,书法家却寥寥无几!所以,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没有特长的!读书学文化也比培养孩子特长容易!本人1982年过高考独木桥,当然是考文化,如果去考音体美中的某一项,几乎可以说,变过一遍都不可能!以体育为例,大多数项目就是及格水平,个别项目甚至不能完成动作!一米六五的身高,炼到头发变白,也不可能考上什么体校!本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许多体育项目都喜欢,就是水平不怎么样。

什么是混成旅?

什么是混成旅

贺龙元帅1916年“两把菜刀闹革命”之后,率领湘西的农民武装一路壮大,在讨袁护国的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曾经被改编就任“四川陆军暂编第九混成旅”旅长,1926年所部再扩编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1师,到1927年经过北伐战争后升任第20军军长。他在旧军队成为高级军官的标志就是混成旅旅长,因为这是个副师级的职务,介于战术和战役单位两者之间的特殊编制。

(贺龙任混成旅旅长时旧照)“混成旅”这一编制名称产生于1912年的民国初期,我们知道晚清新军的“镇”的编制仿自日本陆军,而“混成旅”这个称谓则是日本人仿自民国了(混成旅团)。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成军后,1905年清廷拟在全国推行,建立36个镇的的新式陆军,当时的编制顺序是:“镇、协、标、营、队、排、棚”,并要求各省督抚自筹部分军费建立新军。

但各省财政情况不一,富庶的省份有能力编成了“镇”,贫脊地区凑不够一“镇”兵力,却又比“标”规模稍大,于是清廷兵部(后陆军部)将其命名为“混成协”,所谓混成就是“混合编成”之意,因为镇所辖的“协”是比较单一的步兵,没有那么多骑、工、辎、炮等兵种的配属部队,而混成协是“小师”的规模。到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下令将“镇、协、标”改称为“师、旅、团”,那混成协自然就改称为了“混成旅”。

(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到辛亥革命前,清朝共完成了十四镇和十八个混成协的组建,也就是说,中国第一批共有18个混成旅。随着军阀混战的兴起,北洋政府和地方实力派开始猛烈扩军,到1916年仅北洋军阀就拥有了97个混成旅的番号,西南、西北等地方军阀的自建混成旅尚不计在内。张作霖曾经用截获的直系武器,一次就装备和扩充了奉军四个混成旅;冯玉祥也是从担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湘西镇守使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的。

民国时期混成旅较多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各路军阀隐蔽实力的需要,因为师一级的番号是需要北洋政府陆军部授予的,张作霖在东北经营十年也才有了第27、第28两个师的公开番号,其他自己扩充的部队一律以“混成旅”称谓和排序,一方面省去了申报北京政府核准的麻烦,一方面也使其他派系无法掌握奉军的准确实力,因为混成旅这个建制,4000人是它,5000人也可以,张大帅高兴的话,可以招满6000人,因此,旅长的军衔也是从上校到少将皆有,一看所部兵力,二看张大帅器重与否。

日军在1931年之前是没有“混成旅团”这个建制的,首次使用就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镇压东北抗日力量,日军大本营将国内各常备师团的其中一个旅团抽出,加强骑工炮辎等直属部队,编为“独立混成旅团”开往东北作战,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混成旅团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多担任城市警备、后方守卫、辅助进攻等任务。国民党军队在武汉会战后,重新统一了军队序列,将师辖旅改制为师直辖团,取消了旅级番号,混成旅这一编制也基本就消失了,部分兵力兵器确实不够甲种或乙种师的混成旅,也统一更名为“暂编师”。

学钢琴有什么好处?

学钢琴有什么好处

说实话,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总觉得弹钢琴很无聊,每天就是完成工作一样不得不弹满几个小时,爸妈就在旁边看着,要是分心就得挨一顿骂。惨不忍睹啊,那时候真的几近放弃,甚至还跟爸妈吵过架,为什么别人家小孩都能玩,我还得练琴?然而时隔多年,我很庆幸当初坚持了下来,也庆幸我的爸妈没有像很多孩子的家长一样不负责任。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v8.1  新版  上线  合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