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黄忠魏延随从坐守孤城,甘宁投靠东吴,文聘只用来镇后,能力相对其他几个较差的蔡瑁倒顶在最前面,君主不行的话,谋臣武将都是摆设,根本无用武之地。先来看下谋士,说两个人,贾诩和陈宫。事迹大家都清楚,贾诩,最开始是跟着董卓的,但是董卓用的只有李儒,贾诩毫无存在感,董卓死后,贾诩跟着李傕,李傕竟然想杀贾诩,后来跑到段煨那里,但是又离开投奔了张绣,贾诩算是三国顶级谋士了吧,但是在董卓、李傕、段煨那里几乎什么作用也没起到,张绣倒是对贾诩言听计从,但是也顶不住曹操的实力的压制。

所以贾诩跟着前三位的时候的作用不及曹操手下的一个守将比如刘延,跟着张绣就可以显示一下谋士的威力了,但是仍然改变不了结果,但是到了曹操手下就可以大杀四方了。同样,陈宫做县令跟其他人也并无区别,吕布虽然重用了陈宫,但是陈宫此时的作用仍然不及高顺,但是试想下,如果陈宫再次投靠曹操,起到的作用会不及高顺么?再看下武将,也说两个人,张辽和黄忠。

这个具体的事件就不一一列举了,都太熟了,威震逍遥津张辽止啼,策马定军山阵斩夏侯渊。而在吕布手下的张辽一直是高顺的副手,和吕布手下另外七健将作用没有太大区别,而在韩玄手下的黄忠花甲之年仍然一事无成,其作用和零陵的刑道荣有一拼。好在这两位后来都有机会证明了自己,但是一定还有没有机会的,只是不为世人所知罢了。

中国古代,文臣和武将哪类人对每次王朝更替产生的作用相对更大?

导语:中国有句古话: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五千年历史告诉我们: 枪杆子出政权。所以,对王朝更替起决定性作用的肯定是兵权。谁掌握兵权,谁就有更替王朝的能力和权力。这样就确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想要谋朝篡位登基称帝,他都必须掌握兵权。否则想改朝换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文臣掌权,更替王朝的文臣最著名的有新朝王莽。

武将就更多了,典型的有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一,外戚专政代表,一个官二代的巅峰之路。王莽是西汉外戚王氏成员。从小学习儒家论语,可以说是一名谦恭礼让翩翩君子。但是他的野心使他走上了夺权之路。凭着王氏外戚专政的背景,他假仁假义收买人心。获得了西汉朝野上下称赞,很快做到了掌握兵权的大司马职位,为他后来谋朝篡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汉皇帝丧失兵权成了傀儡,西汉只能灭亡。二,武将掌握兵权,血的教训。谋朝篡位最多的群体。武将夺权开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多的群体。例如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杨坚出身军二代,他祖父,父亲都是北魏,北周武将出身,是出身将门世家的武臣功勋贵族。杨氏世代是随国公爵位。杨坚凭着这个出身,加上会打仗很快成为北周周武帝心腹。

不久杨坚女儿嫁于太子,杨坚又成为外戚,并成功掌握兵权。为他更替王朝拉开了序幕。另一个武将掌握兵权,从而荣登皇帝宝座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和杨坚一样出身将门世家。凭着自己的军事才华,获得了后周周世宗柴荣的赏识,从此一路飞黄腾达荣升禁军统帅。掌握了兵权后,赵匡胤终于图穷匕现,在周世宗柴荣病逝后,发动兵变成功夺权。

宋朝不管军队还是财富,都比辽金两国有优势,为何总是求和一方?

一提起宋朝,人们总会觉得宋朝很弱,总是受外族欺辱,受周边国家打压,过得很窝囊,真实的历史也确实是这样。现在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宋朝历史资料,都觉得宋朝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身处宋朝的人多么优越,宋朝官员官俸多么优厚,文人多么受尊敬,但无论说得再天花乱坠,宋朝总是受周边国家欺辱,整天过得忍气吞声,让人也提不起到宋朝去生活的兴趣。

这正如在同一个村里居住的几个人家,其中一家生活很富有,吃穿住行都很好,但有一点,就是总是被另几家欺辱,欺负得不敢出门,你还能羡慕那个富家吗?当时的宋朝就是这样,北宋还好些,经过宋太祖、宋太宗对北辽的不断用兵,与辽半斤对八两,互有胜负,谁也别想灭了谁,北宋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收不回来,北辽也难深入多占宋地,太宗以后的皇帝就更不行了,只求安稳过日子,因此宋辽达成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辽大量的岁币,两国从此和好,持续百年无战争。

要说吧,澶渊之盟还不算很屈辱,国家无战事,百姓安稳,不是很好吗?谁知后来又出了个西夏,一个边塞小国,竟然让北宋头痛不已,吃了不少败仗,最后也只能以每年给西夏不少岁币求得平安,窝囊不?一个半世纪后,金国兴起,北辽衰落,北宋徽宗做了件极傻逼的事,就是与金达成海上之盟,联金灭辽,妄想以此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徽宗甚至觉得自己实现了自己先祖们一直梦寐以求想实现而没实现的大业,可万没想到,金国灭辽后,不但没归还幽云十六州,看到软弱的宋室可欺,还大举兴兵一鼓作气把个北宋给灭了,徽宗和儿子钦宗成了俘虏,宋室宗亲大臣宫女四万多人被押到北方金地,受尽凌辱,制造了让宋人奇耻大辱的靖康之耻。

漏网的宋高宗赵构,在南迁宋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南宋,但宋高宗畏金如虎,丝毫没有越王勾践之志,拋却靖康大耻不顾,一心求安讲和,最后在中兴四将率宋军打击金人的基础上,在奸臣秦桧的一力撺掇下,不惜冤杀抗金名将岳飞,达成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以此苟且偷安。后来金为兴起的蒙元所灭,南宋又一直讨好蒙元,追着蒙元议和,每年纳贡送物,但仍难抵蒙元铁蹄,最终为蒙元所灭。

那么就当时宋朝那么富庶,为什么总是追着辽、金、元的屁股后求和呢?这主要与宋朝的国情体制有关。首先有宋一朝,重文轻武。这个熟悉宋史的人恐怕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有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权大政权不稳的弊端,他一坐上皇位,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将兵权,重用文人治国。用文抑武倒是克服了以前的积弊,却也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其次军事重镇幽云十六州未掌握在宋人手中。要知道,以前朝代之所以能很好抵御游牧民族入侵,很大原因是占据着长城一线,幽云十六州都是长城一线的军事重镇,是捍卫中原王朝的重要屏障。如果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就失去了北方屏障,过了长城,向南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真的很难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宋朝没有了北方屏障,在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中,就很被动,很难抵挡。

其三文人治国,犹柔寡断。当国境出现了战事,文人如何统兵作战,不好自专,只能请示朝廷,朝廷又拿不定主意,在朝堂反复论证,要知道战机稍纵即失,等朝廷定下决策,黄花菜也都凉了。其四继位帝王和大臣没有始终如一打击外敌的坚定志向。在对周边敌国上,宋朝皇帝太软弱,文官怕死,大臣们没有统一意见,有时主战,有时主和,战和不定,没有一个持续一贯打击敌国国策,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最终总以主和占上风。

其五宋朝战马不足。北宋自从失去了在西夏一带的养马场,军马供给不上,辽国也限制马匹与北宋的交易,宋朝就很难有强劲的骑兵部队。其六军队经商。北宋高俅、南宋的秦桧,不注重军队的战斗力,不管军队的训练,而是只顾自己私利,虚报多领,贪污受贿,丝毫不管军队的整治,致使军队上至军官,下至士兵,都只顾经商赚钱,那顾什么实战苦练。

当金国打到东京时,大宋禁军竟一夜溃散。其七国库财力有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南宋中兴四将有力打击金人入侵时,南宋因连年战争,国基不稳,百姓流离,国库空虚,已拿不出更多的军资以供北伐,不得已只能撤军喘息,对峙和解成了一时必然。谁都想创造很多财富,谁都想过优越的生活,但没有足够强大的保护力,有了财富,有了优越的生活,也是过不长远的,也终会被强者欺凌夺去,因此民间都乐意拜关公为财神,为什么?就是因为关公忠勇神圣不可侵犯,有护境保民的能力。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文臣  比武  武将  始终  地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