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贵族、封疆大吏、汉族地主都紧密团结在慈禧周围,占据了重要官职,有着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后党,也就是说慈禧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维护慈禧就是维护他们自己。而光绪手上一没兵,二没权,三没钱,四没威望,他身边的所谓帝党,都是些没有话语权的在野党,唯一一个有点实力的帝师翁同稣还被他炒了鱿鱼。洋务派对维新的认同度应该比较高,可是光绪没有拉拢洋务派的汉族大佬,反而重用一些家境优渥没吃过苦的年轻书生,湘军集团,淮军各部,没有一个被光绪拉拢。

手里没有兵机,没有实权人物支持,这是光绪最严重的失误。光绪帝的帝党本来就是空架子,搞维新的又都是康有为这类半吊子。事到临头,才去找袁世凯,这种掉脑袋的事情,竟然认为只要以忠臣大义相激,袁世凯就会答应。临时起意,根本没有详细计划和准备工作,哪里有什么胜算,袁世凯这种狐狸精怎么可能答应。所以慈禧轻松进行了第三次政变,光绪被软禁在瀛台。

光绪政治上幼稚,不懂帝王术,弄错了方向,慈禧可以不是他的政敌,而是他的政治合作者和后台。战略都错了,战术上越努力,失败得就越惨。慈禧归政的时候,确实打算放手让光绪试试看,光绪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甲午海战,光绪亲自指挥打的,当时朝堂上很多人是反对打这场战争的,结果仗打输了,光绪一个交代也没有。慈禧并不反对变法,她认为变法是权力的工具,如果变法能消除统治的危机,权力的危机,她不会反对,洋务运动也是她支持才搞得起来。

只要她的统治不动摇,社会稳定,光绪还早请示晚汇报,爱怎么改就怎么改,那些大臣们天天来他这里告状,老婆们甚至哭诉,慈禧根本不为所动。光绪跟慈禧,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后。政治角色上,是盟友。家庭宗族关系上,是母子(虽不是亲生的,但有养育之恩的事实)利益共同体。感情基础上,原本没有深仇大恨,甚至还有共同生活,悉心照料的情义。

真要想变法成功,就不要跟慈禧和满朝勋贵过不去,而是应当反过来光绪不懂真正的权力是下面人的服从,想要变法,且是由上向下进行变法。首先必须保证中央形成统一的政治共识,必须有强力的直属力量来保障推动。雍正那么厉害,弄个摊丁入亩都非常困难。改革重新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没有几十年压根干不成。因为推行过程中会遇到阻碍,经常会反复拉锯。

晚清朝廷和地方督抚之间已经是相互制约的情况下,维新变法没有地方督抚的支持是没法进行的。光绪皇帝在历史上的形象是一个软弱、文静、备受压抑的不幸者。事实上,这只是光绪性格中的一面。他性格中还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面,那就是暴躁、偏执、骄纵。这一般人很少了解。1904年,光绪要太监给自己的卧室安电话。太监说这种新鲜事物刚刚传到中国,北京城内尚没有货物供应,得联系进口才行。

皇帝顿时大怒,限太监一日内找到,否则掌嘴。后来因为怕太后知道,才作罢。在戊戌变法中,急躁偏执的光绪一百零三天内,下达了二三百条上谕,其中九月份的十七天内,居然下达了132件谕旨。真如倾盆大雨,轰轰烈烈,滚滚而下。这些变法,没有一条不属于改朝换代的巨变,没有计划,没有进程表,遇到阻挠时的方案,全是由着自己性子来,为了避免大臣们反对,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直接下达执行,而没有一个讨论的过程。

这种毫无章法的、不顾实施条件与实施可能性的做法,只能使变法停留在形式上。而当变法受到阻挠的时候,他并没有反思变法存在的问题,反而听信了康有为的话,认为这些不支持变法的大臣都是慈禧提拔的,只要杀了或者把慈禧彻底囚禁起来,这些人没有了后台,谁不听从旨意就杀谁,改革就能顺利进行下去,非常幼稚无知。而且他根本没有能力对付老奸臣滑的慈禧。

慈禧不仅有政治手腕,而且非常懂人情事理,比光绪强太多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吃过苦的,慈禧很通人情世故,“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就是他写的,冬天的时候士兵们都穿大号夹制服,为了好看将棉袄塞在裤腰里,不露出来。慈禧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能不穿棉袄呢?侍卫说穿在里面了,慈禧亲手摸到小袄才放心。晚上还会给侍卫送夜宵。1902年夏天,慈禧和光绪去东陵,他们骑马坐轿,宿卫营的士兵们得跟着跑得太久,不少人晕倒,以至于旗枪仆地,队伍混乱,光绪见此情形后,乐得拍手大笑。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克夺势  唐末  全文  军阀  小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