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巫蛊冤案汉代起,朝廷即规定,对蛊人者处以斩刑:如果某个人家里饲养的蛊虫已经成形并且致人死亡,那这个人就要被处以极刑,并且家人还要被流放三千里。而汉武帝之所以对巫蛊忌惮,是因为他听信佞臣江充的一面之词,以为太子刘据与其舅卫氏一门利用巫蛊术,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帝位。汉武帝刘彻智勇双全,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北逐匈奴,使大汉王朝成了一个强大的朝廷。

同时,他也期望长生不老,因此对方士丹术也极为感兴趣。他在全国找了许多方士求神拜佛,试图让他们制造出长生不老的神药。在这些方士的影响下,宫中开始流传了神魔鬼怪的法术,其中也包括巫蛊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因而,卫家在朝廷上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卫氏一门也全都聚集在了太子刘据的麾下。卫青去世后,刘据的太子之位也被很多人觊觎。

他们认为刘据已经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就开始在汉武帝面前构陷刘据。汉武帝也认识到了卫氏一门的势力过大,担心他们会操控未来的皇权,于是也开始打击卫氏一门。卫家的成员也逐渐被朝廷打压,不仅失去了侯爵,还被发配到边疆去修了几年的边关城池。据史料载,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卫青的外甥——丞相公孙贺与卫君孺的长子、时任太仆的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军费1900万钱,从而被捕入了狱。

公孙贺心急如焚,于是向汉武帝请求,抓捕当时一名江洋大盗朱安世归案,好替儿子公孙敬声将功补过。很快,朱安世就被抓获了。他不仅不慌,反而向汉武帝爆了一个大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这时的汉武帝已经步入了晚年,身体稍稍有恙,就会联想到巫蛊术。因此对巫蛊之事非常敏感,尤其跟卫家相关,因此又将公孙贺父子二人重新下狱调查。

不久,公孙贺父子二人都在狱中被杀了。卫氏一门也开始受到大范围的株连,这就是巫蛊之祸的开端。卫氏一门从此之后一蹶不振,太子刘据也失去了所有的外援。几个月后,一向与太子刘据不和的江充就诬陷他以巫蛊之术谋害武帝。刘据担心病中的父皇不会相信他,无奈之中,他只好对江充反抗。听信谗言的武帝以为刘据要起兵造反,便直接派大兵将刘据处死了。

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也因此自缢身亡。后来,明白事情原委的汉武帝为了此事痛心疾首。其实,这件悲剧的根源在于汉武帝缺乏安全感。他之所以向往长生不老,是想长期把控手中的皇权。当他觉得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即将受到太子和卫氏一门的觊觎时,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才会下决心置他们于死地。历史相关记载《史记·封禅书》:"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汉书·武五子传》:"昭帝时,胥见上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女须,使下神祝诅,......祝诅事发觉,胥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余人以绝口。"胥,指文陵厉王刘胥。《汉书·王莽传》:"宗姊妨为卫交军王兴夫人,祝诅姑,杀婢以绝口。事发觉,莽使中常侍责问妨,并以责兴,皆自杀。"《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二年》:"徙永州诸县民之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于县之僻处,不得复齿于乡。

"《驱蛊录》:"隋书志江南数郡往往畜蛊,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钟其弊,累世相传不绝。"清刘昆《南中杂说》:"世传南人能造蛊......沅江土司世传此法,其药最毒而最奇。

凡郡守新任,必设宴迎风,药已入腹矣。在任理事,药不即发也,但两目瞳子变黑而为蓝,面色淡黄,状类浮肿,至离任一月刊,则阁门并命矣。"后世巫蛊术汉武帝时期的巫蛊术酿造出了一个悲剧,然而,宫廷中野心造成了不休的争斗,也始终和巫蛊术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历代朝廷一直对巫蛊之术严加禁止,但巫蛊之事却是层出不穷的。

在南朝宋文帝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和巫蛊术有关的案子。太子刘劭是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他为了早日登基,就用巫蛊术诅咒宋文帝。宋文帝发现后,刘劭便直接起兵谋反,最终成功弑父。清代康熙年间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皇太子胤礽因为一些事,连续两次被废。皇长子胤禔一开始建议康熙杀掉太子,康熙没有明确答复。不久,胤禔便用巫蛊术诅咒太子。

此事被败露后,胤禔被康熙圈禁了足足26年……结语纵观历史,凡是被揭发出和巫蛊之术有关的,其结局大多都不好。这可能也是“邪”不压正的原因吧。这些人之所以要用巫蛊来达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目的,当事人也知道这个“目的”是见不得光的。因此,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心中其实也早有意料。看得出来,他们为了这份野心,也是豁出去要搏一搏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探微  末路  帝陵  诸神  古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