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七大战国的实力排名是:魏、齐、楚、韩、赵、燕、秦。最后,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东周在历史上又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国”这个名称具体来源于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战国列强的角逐,是齐楚秦魏赵之间的竞争。

周朝是怎样熬到战国末期的?

周朝是怎样熬到战国末期的

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中有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最长——周朝。周朝(前1046—前256)是中国历史上继殷商王朝后的第三个王朝,它存在的时间节点十分特殊,位于奴隶制的末期,封建制的初期,可以说是转型时期。周王朝共传32代国君37代王,享国共计791年。 在后世历史的考证中,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与东周(前770-前256)两个时期,其中间转折的主要时间便是犬戎入侵,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西周是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在镐京,此时称作宗周;周成王五年,周朝将都城定在洛邑,此时又称作成周;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平王东迁,将周朝都城定都在雒邑,世称成周,这个地方便是后世的洛阳。以平王东迁为标志,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而东周时期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其间以韩、赵、魏三个氏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将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那么周朝是怎样熬到战国末期的呢?在后世将周灭殷商这一段历史编撰的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都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子牙便在渭水边钓鱼,就等候有缘的明君能请他出山,以贤德闻名的周文王姬昌就上钩了。他诚心地带着一干子弟随从去邀请姜子牙出山,去西周辅佐他成就一番霸业。姜子牙为了试验这位君王的诚意,便直接坐在车上要求周文王亲自给他拉车,否则就此作罢。

这周围的人当场就不干了,你不过一个谋士,虽说体谅你上了年纪,可也轮不上堂堂大王为你拉车。但周文王却不在意这些,直接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埋头就拉。虽说有帝王之尊的周文王生活也是相当滋润,但也确实没疏忽锻炼身体,拉着姜子牙,一口气就走了八百步。当他正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下再继续的时候,姜子牙下车发话了:一切都是天意,文王走了八百步,周朝兴盛八百年!随后他便跟随周文王回到西周,辅佐文王、武王开创了周朝。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回归到真实的历史上来说,能让周朝绵延如此之久,且再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中存活下来的主要是两个方面——政策上的分封制,思想上的宗法制。政策上,周天子将周朝境内对周氏族亲、有功之臣、殷商贵族等进行的分封,每人有块封地。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与王室相似,还可以自己掌握一支武装队伍,可以说是高度自治了。

当时的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必须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了贡纳外,各诸侯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西周时期,周天子可以号令诸侯,但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大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

思想上,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为天子,是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这样。因此,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在东周时期,各国各自为营,互相吞并,但都没人染指周天子的地盘。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定义划分的?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定义划分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往东都洛邑,即现在的河南洛阳。至此开启了东周时代。东周在历史上又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不过这个划分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的再次划分,在当时并没有使用这两个称呼来对应时人所处的时代。春秋作为东周时期列国国史的通称也是有着历史渊源的。由于秦朝“焚书坑儒”,将各国的史籍都焚毁了,到了汉代其他各国的国史基本上都已经散佚失传,唯独剩下鲁国的国史《春秋》流传下来。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战国七雄  新手  秦国  齐国  战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