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康熙的很多儿子在他在世时都没有封爵,最典型的就是康熙的十三子胤祥,最初康熙十分喜爱胤祥,给胤祥赏赐很多,胤祥分府之后也得到了内务府给的不少钱。但后来因为一废太子事件,胤祥失宠于父亲康熙,从此失去父亲喜爱,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获得封爵,只是闲散宗室,也就是说在康熙时期胤祥是没有俸禄的,不过早年他受到康熙喜爱,后来分府搬出皇宫后内务府也给了他不少钱,内务府每年还会给这些没有爵位和官职的皇子发钱,因此即便胤祥只是闲散宗室不领俸禄也都足够他子孙几代人生活了。

不过闲散宗室待遇到了乾隆时期得到了很大改变,乾隆认为闲散宗室贵为皇亲贵胄居然待遇与平民无异,这是对皇家的侮辱,于是乾隆规定凡闲散宗室都享受四品官的待遇,配发四品武官朝服和顶戴,而四品武官在清朝的待遇还算很高,大概每年俸银在110两左右。因此皇子们的待遇就要看他是受封什么爵位了,皇子们的爵位其实在乾隆之前想晋封爵位就得靠上面说的皇子本人对朝廷的贡献、皇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及皇子母系家族的身份背景这三点,但是到了乾隆之后,由于乾隆后面的几位皇帝所生皇子并不多,所以中晚清时期的皇子大多都能获封亲王或郡王爵位。

下面主要就说一说乾隆之前清朝初中期皇子们都是如何获得封爵。皇子本人对朝廷的贡献在清朝初期也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祖孙三代时期,皇子想获得封爵主要就要看皇子的战功和对朝廷的贡献,所以努尔哈赤大多数儿子由于军功不高,对清朝建国贡献不大都只被封为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等爵位。努尔哈赤16个儿子中被晋封亲王爵位的儿子只有四人分别是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还有一位郡王阿巴泰,而且阿巴泰在死后被追谥为亲王,不过他是凭借儿子岳乐的战功被康熙追谥为亲王爵位,因此算上阿巴泰也不过五人被封王爵。

努尔哈赤这五个晋封王爵的儿子都是对清朝建国立下大功,尤其是代善和多尔衮都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人,而多铎率领清军平定了南方,阿济格率领清军平定了西北的明末农民起义军,虽然后来阿济格被废除爵位,但他在生前确实享受到了亲王爵位待遇,阿巴泰则跟随皇太极多次征讨蒙古各部,所以他们都是靠军功获封王爵。当然这其中还有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和第十子德格类,他们如果不是因为想与皇太极争位,死后被废除爵位,以他们俩的军功在清朝入关后肯定是亲王爵位。

所以说在清初时期皇子们想获得封爵就得靠军功和对朝廷的贡献来获得封爵,虽然清初时期皇子起始封爵都比较低,但其实到了康熙之后,皇子封爵基本都是从贝子爵位开始封起,比以前从公爵和将军的爵位封起要高了不少。皇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到了康熙之后,清朝已经统一天下,没有那么多战事发生,所以也没地方让这些皇子们刷军功,因此这时候皇子想获得封爵那就得看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以及在政治上的贡献了。

康熙的三位兄弟,二哥福全、五弟常宁、七弟隆禧三人都被康熙晋封为亲王爵位,这就是因为康熙怜悯父亲顺治英年早逝,所以对兄弟们比较关爱。这其中康熙尤其器重二哥福全,福全在康熙时期被晋封为裕亲王兼议政大臣,既有爵位又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这就在于福全与康熙年纪相仿,自幼与康熙一同读书成长,所以兄弟感情非常深厚。而且福全在政治上对康熙朝贡献也很大,帮助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都有贡献,尤其是后来福全更是指挥大军征讨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

因此后来康熙让福全儿子保泰继承爵位时特许少降一辈传承爵位,保泰直接承袭了裕亲王爵位,虽然福全没得到世袭罔替的爵位待遇,但康熙让他的儿子少降一辈继承爵位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福全就是典型的既与皇帝关系亲密,还在政治上有巨大贡献而被封王的皇子。还有就是像上面提到过的康熙第十三子胤祥,虽然他在康熙时期没有封爵,但是到了雍正时期他获得了雍正喜爱和重用,因此被封为了怡亲王。

雍正除了晋封胤祥为怡亲王,还任命他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在雍正时期胤祥成为权力盛极一时的权臣,当时胤祥在清政府的地位仅次于雍正算是第二把手。胤祥为雍正朝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他联手和雍正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因此胤祥在死后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胤祥也和福全一样即是在政治上对皇帝贡献极大,也是与皇帝私人关系极为亲近,以政治贡献而论胤祥之于雍正远胜于福全之于康熙,所以胤祥获得了铁帽子王待遇也比福全高得多。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兵法  级别  本质  权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