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霍氏的权力机构,仅仅以霍禹接替霍光,换汤不换药,汉宣帝依然甘做傀儡的架势。那就太小看汉宣帝了,后面的小动作才关键。霍禹领尚书事后,汉宣帝接着发布了一道命令:朝中所有奏章,直接由尚书呈交皇帝。这个动作看起来很不起眼,其实等于解除了霍禹朝政一把手的权力。西汉的政治,从汉武帝起,采取外朝控制内朝的办法,决策大权掌握在内朝官手上,领尚书事的大司马就是内朝官一把手。

汉宣帝剥夺了霍禹审阅批复奏章的权力,霍禹领尚书事成了空头衔。紧接着,汉宣帝又下了第二步棋,他册封许广汉(许皇后的父亲)为侯,提拔许氏、史氏(汉宣帝祖母家族)、王氏(汉宣帝母亲家族)子弟为内朝官,并以郎官身份宿卫皇宫。这个举动有两个意义,一是让自己的亲信进入决策层,二是部分解决个人的人身安全。这个动作也不太显眼,霍家没法反对。

皇帝跟谁商量事,你怎么干预?提拔几个低级别的小郎官,这点自由霍氏没法不给。第三步棋,汉宣帝又任命魏相为御史大夫、给事中;金安上(金日磾的侄子)为侍中,掌宫门警卫;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与霍禹并列。魏相和金安上都是汉宣帝的心腹,张安世其实是霍光的铁杆。汉宣帝的这三个任命,太智慧了。首先他以魏相为首,去影响外朝,与霍氏展开外围斗争。

其次,以金氏家族的影响力,拉拢权贵家族势力。对张安世的安排,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张安世当初都看不起汉宣帝,反对哥哥张贺将孙女嫁给汉宣帝,结果便宜了许广汉。可是汉宣帝即位后,很敏锐地意识到,张安世就是霍光背后的政治第二极。同时,张安世又不具备替代霍光秉政的可能性,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几步棋下来,霍氏被“温柔死”,霍禹的领尚书事变成高挂的羊头,没了朝政决策权。

许氏等外戚的入替,及魏相、金安上、张安世的加盟,让汉宣帝不光拥有了内朝决策权,和外朝影响力,也让自己的基本安全得到保障,还拥有了几大家族势力的拥护。到这时候,霍氏才发现,他们向通往傀儡的道路上隆重起航。第二步,突然袭击,罢除霍氏军权第二年,以魏相为代表的外朝势力,与霍氏一族的摩擦不断升级。正当霍氏深感不平,手足无措时,汉宣帝突然凶相毕露:霍禹除右将军,保留大司马(稻草人一个);霍云解除中郎将之职,调任玄菟郡太守(去东北凉快);霍山解除奉车都尉和领胡兵之职,专任尚书事(收发室呆着去);范明友解除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之职,调任光禄勋(虽是平调,军权没了);邓广汉解除长乐宫卫尉、将军之职,调任少府(变皇室管家了);任胜解除中郎将、羽林监,调任安定太守(去北边喝羊奶);王汉解除中郎将,调任武威太守(去西边吃风沙);张朔解除光禄大夫给事中,调任蜀郡太守(去南边跟蛮夷学鸟语);霍氏子弟一律不得入皇宫承担宿卫工作(靠近皇帝的几乎都没)。

这是什么节奏?霍家的军权一夜之间全没了!霍禹虽然有个大司马名头,但是没有军职,既失去朝政大权后,军权也没了。霍氏一族全被“转业”,由军队系统改任行政官员,而且大多被分配到老少边穷地区。随着霍氏被踢出皇宫安保系统,汉宣帝再也不用睁着眼睛睡觉了,到这时候,他的命才算是自己的!唉,当皇帝不易啊!至此,汉宣帝军政大权一把抓,霍家去年被“锯角”,今年被“拔牙”,再凶悍的怪兽,没了角和牙,唯一的出路恐怕是赶紧变成猫乖乖。

第三步,煽风点火,强逼霍氏谋反面对步步被动的局面,霍家人怎么办?在心理失衡下,霍家人一共召开了三次“霍氏家族常委会”,商讨对策。第一次,霍光的遗孀霍显坦言:当年皇后许平君,就是她亲手安排女医毒死的!霍显本来想以此告诉霍家人,咱们没有退路,只能拼到底。可是这条重磅炸弹,却搅乱了霍氏子弟的方寸,他们反而没心思往下讨论,结果不了了之。

第二次,赵平的门客石夏,和霍云的门客张赦,建议霍氏联合上官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这件事泄露后,汉宣帝竟然莫名其妙地叫停了廷尉对二人的抓捕。霍家紧急召开会议,形成决议:早晚是死,反吧!没想到汉宣帝又下了一道旨:霍家子弟怠慢皇太后,管家冯子都屡屡犯法,霍云、霍山罢职回家思过,对霍氏严厉训斥!这时候霍氏的核心成员之一,霍云的舅舅李竟已经被捕入狱,谋反的事显然已经暴露,可是汉宣帝却只字不提,用两件不起眼的小事轻拿轻放,这是搞什么鬼?惶惶不安之下,霍家人又召开了第三次会议,这一次他们定下了具体的方案:由上官太后出面宴请博平君(汉宣帝外祖母),请许广汉和魏相作陪。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龙炎  魔法  黑手  手册  裁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