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导致了蜀汉回旋余地有限,易于受制于敌,一旦汉中不保则益州难安,其亡国也就成了必然。②蜀汉人才匮乏,自从刘备东征孙权,最后损兵折将,将多年积累的精英损失殆尽后,蜀汉政权就再也无法恢复到巅峰状态了。再加上诸葛亮、姜维的多次北伐,已经透支了蜀汉那本就不充沛的人才资源与国力。到了魏国伐蜀时,蜀国的国力己经衰落到了极点,也因此才会被邓艾、钟会攻灭。

③蜀汉政权的统治阶层构成复杂:荆州派、益州派,互相争夺权力与地位。这种危害在诸葛亮在世时尚可得到有效压制,但是到了蜀汉末期却已经再没有谁,能够具有诸葛亮那样的威望,能够平衡各派利益了。也因此当邓艾奇袭成都时,蜀汉政权内部才会出现意见分歧,最终不战而降!吴国本是一个坐拥长江之险的国家,它又为什么会被晋国一举灭亡呢?这也有几个原因!①当蜀汉灭亡以后,晋国已经占据了长江上游的地理优势,已经具备顺江而下,直捣建康的可能性了。

②吴国内部人心不和!这才是吴国能够被晋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当吴主孙皓执政以后,大肆诛戮敢于谏阻自己的大臣,致使其执政失策之处,无人敢于纠正。而且孙皓的残暴无道,也使得吴国政权内部人心混乱,力量当然也就无法集中了!因此才导致了,当晋国大军大举进犯时,吴国军队无力也无心与之对抗,最终以建康陷落,孙皓君臣乞降而告终!综上:司马家族能够先吞蜀,后纂魏,再吞吴,最终一统天下,乃是因为①顺势而为②蜀吴内部不稳有可乘之机③魏晋实力持续上升,而蜀吴实力日益衰落之故!。

诸葛亮五次北伐,威震魏国关中,魏国为何会先灭蜀国?

刚刚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何曹丕置蜀国不闻不问,一个劲猛攻孙吴。现在又看到了诸葛亮北伐,威震关中,反而是魏国先灭掉了蜀国。夷陵之战后,蜀国已经是可有可无,魏吴基本不把它作为存在了。魏吴眼里只有对手,彼此对决已经到来。可由于曹丕伐吴的江陵之战因为疫疾撤军,另一次规划的广陵之战也因为天气严寒而作罢。曹丕英年早逝,再也没有机会讨伐孙吴。

令魏吴没有想到的是,蜀汉利用这个战略机遇期,咸鱼翻身。经过诸葛亮五年苦心经营,蜀汉缓过来了,还扎扎实实嘚瑟了一把。这大出曹魏意料,打了曹叡一个措手不及。公元228年,诸葛亮在曹丕病逝两年后,开始了伐魏。由于曹魏根本没有想到蜀汉还胆敢主动进攻,得到蜀汉进攻的消息,大臣们都很惧怕,可年轻的曹叡却很开心。说:“正愁蜀汉龟缩在山里不出来,不好收拾他,现在出来了正是我打败他的好时机。

”朝中的大臣尚且害怕,就更不用说近十年毫无战事的西北州郡,疏于防御,听说诸葛亮大军北伐,自然更加惧怕。诸葛亮屯兵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初次出兵,可谓是威震关中、陇右。这跟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一开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刘备发动伐吴之战,一开始势如破竹一样,在对手毫无防御的情况下,取得战役初期胜利,这算不得啥。

常言道,奶胖不算胖。蜀汉所有的战事包括前期的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是突然袭击。看上去气势很雄壮,三板斧之后,也就偃旗息鼓啦。诸葛亮也一样,由于安排马谡守街亭这一重大战略失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快就失败了。之后的历次北伐,也几无大的收获。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屡屡无功而返,充分暴露了蜀汉势力严重不足。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费祎主政时期,认识到了蜀汉的不足,几乎没有挑起对魏国的战事。魏国延续曹丕时期的策略,还是把东吴作为主要的对手。姜维主政时期,又重新拾起了诸葛亮的衣钵,更加频繁的伐魏,姜维就是典型的“狗不咬用棍捣”的套路。魏国不讨伐你,你惹他干嘛呢?等魏国跟吴国决战的时候,你背后弄他一下。吴国不亡,蜀汉就安全。

但姜维屡屡北伐,把蜀汉的国力彻底拖垮啦。既然吴国不好对付,那就先把蜀汉灭了吧。蜀汉已经侥幸多生存了四十年,再存在下去,不说魏国,就连刘禅自己也没情绪啦。之所以曹丕置蜀汉于不顾,先灭吴国,是因为魏国在实力上有灭掉吴国的可能。只要吴国一灭,蜀汉就会缴枪投降。但曹丕依然不走运,屡屡遇到意外情况的发生,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会输  蜀国  蜀汉  司马懿  魏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