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的时间上来说,绿营军的编成时随着清军入关后的攻城掠地而发展的,基本上是控制一省即编成一省的绿营军,可谓是八旗攻城、绿营看家,最早编成的是直隶、山东两省的绿营(顺治元年编成),随后编成江南、山西、陕甘的绿营(顺治二年编成),之后是湖南、江西、湖广(顺治三年编成),四川(顺治四年编成),浙江(顺治五年编成),福建(顺治七年编成),广东、广西(顺治八年编成),贵州(顺治十五年编成),云南(顺治十六年编成)。

清朝的绿营是如何形成的?

清朝的绿营是如何形成的

清代的绿营军是和八旗军齐名的经制部队,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因使用绿色的旗帜为标志,而且基本编制单位是营,由此得名。(清代绿营部队的标志,绿底金龙的大纛旗)绿营的起源大致是在顺治朝,即清军入关之后,因为出现了大量的明朝降军需要改编,而且对于占领的关内地方需要实施镇压统治,于是清王朝统治者在八旗之外,模仿明朝军队的镇戍制度创立了绿营军,实施分省驻防。

绿营的官制设定(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以及营制设定(标、协、营、汛)等,实际都是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明代的镇戍军制。所以绿营军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清王朝统治者以明朝的降军为主,借鉴明朝的镇戍军队制度,将之推广到内地各行省,以达到控制全国的目的。如果把八旗军形容为四出机动作战的野战军的话,绿营则相当于分省驻扎的内卫部队。

从成立的时间上来说,绿营军的编成时随着清军入关后的攻城掠地而发展的,基本上是控制一省即编成一省的绿营军,可谓是八旗攻城、绿营看家,最早编成的是直隶、山东两省的绿营(顺治元年编成),随后编成江南、山西、陕甘的绿营(顺治二年编成),之后是湖南、江西、湖广(顺治三年编成),四川(顺治四年编成),浙江(顺治五年编成),福建(顺治七年编成),广东、广西(顺治八年编成),贵州(顺治十五年编成),云南(顺治十六年编成)。

印度士兵的个体军事素质如何?

印度士兵的个体军事素质如何

我是儿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来回答。印度士兵个体军事素质如何?这点上,外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目前的推测和认知,都是基于1962年我们狂揍印度军队得出的结论。1962年中印一战后,对于印军战斗力的评价,我军在战后总结中曾经明确作出结论,其表现较好的部队,大概相当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中等部队的水平。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守还可以,攻则不行。也就是说,印军的战斗力最多只相当于国民党军的普通水平,远远比不上五大主力。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印综合实力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或者后勤保障方面,我们都拥有较大优势。在战术上,重视印军是不错的;而在战略上,我们是有藐视印度的实力的。

但印吹们显然不同意,认为印度士兵绝不是以前的模样,从吞并锡金,肢解巴基斯坦,吊打葡萄牙,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称王称霸来看,印度的军事力量绝不可小觑。那么,做为构成印度军队的最基本单位,印度士兵的军事素质到底如何?王叔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观点:1-印度实行募兵制,当兵是为了吃国家粮,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与打工无异,而且是铁饭碗(所谓募兵制,就是政权从社会上雇佣、招募青壮年加入军队)。

比如,2018年,印度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有1000多年。在印度军队中,普通士兵的工资,基本上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因为印度穷人太多,就业机会太少,所以,低种姓穷人群参军热情高涨。甚至在1999年还出过“当兵未捷身先死”的事件。那是在比哈尔邦一个征兵站,由于报名人数众多,现场秩序混乱,有50多名应征者被踩死。

因为当兵就是为了吃粮,所以,印度士兵普遍战斗意志不足。打弱小国家和顺风战可以无往不胜,但面对五常军队,就逊色了。2-印度士兵普遍受教育不足,年龄偏大,体能不足。因为印度实行的是募兵制,士兵服役时间长,导致印军官兵的年龄普遍偏大,部队中30多、40多岁的老兵比例极大。这次加勒万河谷冲突,对面的印军大多是些30-40岁的大叔,就缘于此。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聚力军  择偶  标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