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战坦克炮为什么不大规模用线膛炮管了?

现代坦克等我主炮口径基本上是在120毫米和125毫米,之前105毫米的时代基本上还是线膛炮的天下,不过如今的坦克火炮基本是采用滑膛炮了。滑膛炮与线膛炮的区别就是在于内部的膛线,之前为了提高炮弹的稳定性,使用膛线可以让炮弹沿着前进方向旋转起来,这种方式对于普通的炮弹是有优势的。随着炮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就是所谓的次口径弹,这种炮弹是使用钨合金或者贫铀合金来制造,穿甲弹是用一根细长的杆子实现打击能力,因为打击依靠的是动能,所以并不需要合金细长杆进行旋转。

所以膛线对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干脆就取消了膛线变成滑膛炮。滑膛炮在制造工艺上要比线膛炮容易了很多,包括俄罗斯,美国,德国等都是使用滑膛炮的。但是坦克火炮发射的并不仅仅都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果发射普通炮弹就缺乏了精度。现在坦克打击的基本上是装甲目标,相对来说穿甲弹用的机率会高很多。

坦克炮管里面有异物的时候能开炮么?会不会炸膛?

通常把进入炮管的泥土、沙石和水称为异物,通常认为当有异物进入炮管后如不清除,就会发生炮膛炸裂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要看进入的异物是什么东西,进入的质量有多大,坚硬程度如何。如果进入的质量不大,火炮在发射时就能够承受住,即使是坚硬的小石粒,也会在炮弹与炮管壁的猛烈挤压下变成粉末,随着炮弹和发射药气体一起冲出火炮。

当然,炮管和发射出去的炮弹会受到一定损害。如果进入的异物太多,使炮弹与炮管来不及把这些异物“挤压”成粉末,就是“挤压”成粉末也会因为太多而挡住前进的炮弹,这将使炮弹在炮膛内的前进碰到极大的阻力,炮弹的前进速度一慢下来,就会导致炮弹后面的炮膛压力升高,进而产生炸膛的严重后果。 现代坦克大量使用脱壳穿甲弹,这种炮弹采用了可分离的弹托,为了在穿甲弹射出炮膛的一瞬间顺利地与穿甲弹杆分离,弹托前部的形状被设计成碗状,在射击时可以很顺利地把进入炮膛的沙石、泥土“收集”到弹托的“碗”上。

因此在发射时不管是大颗粒状的沙石还是小颗粒状的泥土,都会被比较容易地推出炮管,这种炮弹对异物进入炮管中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炮弹的发射速度对异物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影响,速度低,就会让炮管中的沙石、泥土有比较多的“反应”时间,能够被炮弹推出炮膛,而不是被挤压卡在炮弹与炮管之间。当然,弹托有可能受损,影响射击精度。

听说熟练的狙击手会回收同一把枪打过的子弹壳复装确保准确度,是真的吗?

几个原因吧一个是题主就说到了,狙击手会回收同一把枪打过的子弹壳。这个同一把枪是关键词,要考的。因为任何子弹在生产的时候,为了避免加工公差而导致塞不进膛。都会留出一点点贴膛间隙,但是如果这枚子弹发射过之后。火药燃气会胀开易延展的铜制子弹壳,使它牢牢的贴膛。这样一来,这枚打过的弹壳就在这一次干柴烈火中,和这把枪融为一体...另外一点就是,商业弹药为了通用于不同的枪支,往往都会在装药量和弹头质量上有个折中。

比方说同样一枚5.56 M855弹。也许在M16A2上会有很好的表现,但是给膛线缠局更长的M16A1上的精度表现就不好。我的意思是,你得按照自己的对你自己步枪的理解,去控制调配出更合适这把枪精度的装药量、选择哪种类型的火药以及弹头类型。这就是复装弹药对精度的变态追求。所以北美那边玩高精度射击的圈子几乎全是复装弹,用原厂的商业弹会被鄙视的...但也不是说复装弹一定就是为了玩高精度,也有不少复装弹玩家确实是图便宜。

如果把子弹放在管径合适的铁管里,用锤敲击子弹底部,那么子弹会沿着铁管发射出去么?为什么?

撞击底火、药室气体、密闭空间,满足子弹发射的三要素,因此,从理论上讲,这样做是可以保证弹头发射出去的。前提是子弹底火和发射药均没有受潮,铁管内壁光滑,且符合强度要求。其实,子弹的发射原理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复杂。子弹既然被放在管径合适的铁管里,就相当于子弹完成输弹上膛,处于待发射状态;管径合适,说明子弹与铁管内壁贴合紧密,符合枪膛内部的气密性要求。

用锤敲击子弹底部,此时铁锤充当了枪闩及撞针,底火在撞击作用下必然发生爆炸,之后引燃弹壳内的发射药,从而产生大量药室气体。在密闭空间内急剧膨胀的药室气体,必然推动弹头在铁管内完成脱壳及向前运动,从而形成一次完整的子弹发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子弹能否正常发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铁管的强度是否达标,必须采用高强度的无缝钢管,否则极易发生炸膛现象。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弹弹  炮用  DNF  堂来  宝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