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关键的是:他反对招安!当宋江大肆鼓动招安而遭到李逵、武松的反对时,对李逵,宋江敢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当对武松“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的说法做出辩解时,面对着鲁智深“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这样如此强硬的回怼,宋江却只能是打着“对众兄弟说”的幌子解释两句,而绝不敢直言面对了!的确,如果鲁智深哪一天真的反了水,另立山头去了,跟着走的会仅仅是他的那十几个个“战友”吗?在此,我大胆的推测一下:假如鲁智深和宋江分道扬镳,上边说的林冲、武松、史进等那十几个人会跟着走之外,刘唐、三阮也会跟他走,这么说吧,凡是认为座次排的不公平、不服气的人(如孙立等),仍然喜欢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银日子的人,以及深知自己根本就不是做官的料的那伙子人,怕是都要跟着鲁智深走了……在这种情况下,宋江不想方设法的去制约、去压制,难道还会大幅度的提高鲁智深的声望吗?鲁智深,虽也是军官出身,但在他身上,自始至终都洋溢着那种刚直不阿、不受约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豪杰气。

鲁智深的戒刀在书中被多次提及,为何一次也没见他使用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633条回答。原因如下:第一,不会有人有了禅杖还用戒刀。鲁智深是职业军官,打过仗的军人。对于军人来说,鲁智深有着丰富的搏斗经验,知道武器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就戒刀来说,不过半米到一米左右长度,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鲁智深的禅杖长度,他和身高差不多甚至更高,至少也有1米7以上。在臂力足够的情况下,拿禅杖的格斗能力,比拿戒刀强了十倍也不止。

以鲁智深的武功,他使用长兵器,拿着短兵器的敌人根本就靠不近他。而且禅杖重量非常大,只要双方兵器硬碰,对方兵器早就被格飞掉了。鲁智深既然有了禅杖和戒刀,就一定会用禅杖。其实,武松武功虽和鲁智深差不多,但武松拿双刀,正常来说是斗不过鲁智深的。为啥?鲁智深的禅杖优势太大了。第二,戒刀未必是什么精良武器。大家注意,禅杖和戒刀都是什么“父子铁匠铺”打造的。

这个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乡下作坊,水平不可能很高。大家知道,对于刀剑的制造,对于工匠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如果水平不行,刀剑锋利程度会大减,强度韧度也不行,甚至一次格挡,刀剑就会折断。这种乡下作坊的制造的戒刀,水平恐怕不太高明,不算是什么利器。但禅杖就不同了,本来就是以重量优势击打敌人致死,制作水平差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大家注意,鲁智深是怎么打死崔道成的:鲁智深在深涧里一禅杖把崔道成打下桥去,接着赶下桥去,给了崔道成后背一禅杖,结果了他的性命。在看看打邓龙:邓龙急待挣扎时,早被鲁智深一禅杖,当头打着,把脑盖劈作两半个,和交椅都打碎了。这个威力太大了,戒刀根本就无法企及。第三,戒刀的工具性较强。鲁智深是行走江湖的人,身上肯定是要带刀子的。

这倒不是说防身,平时也有很多需要用到刀子的地方。比如野猪林中,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看看,戒刀是可以割绳子的。平时遇到需要砍切的地方,戒刀都可以用得上。其实,大家注意宋江走长路,自己除了带着腰刀以外,还带着一杆装了把子的朴刀。朴刀就是鲁智深禅杖的角色,用来防身的。至于挂在腰间的腰刀,就是戒刀的角色,主要作为工具使用,必要时候也能用来近距离肉搏。

第四,戒刀应该是备用武器。大家玩联机枪战游戏的,都知道主用武器和备用武器。用自动步枪扫射敌人,打完子弹以后,敌人却突然冲过来,你还可以用备用武器手枪招架。戒刀对于鲁智深,恐怕就是备用武器。禅杖毕竟是62斤非常沉重,鲁智深也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扛着禅杖走。相反,戒刀份量很轻,鲁智深挂在腰间可以日夜携带。一旦遇到特殊情况,禅杖来不及使用,就可以用戒刀救命了。

人也不花心也不花,鲁智深为什么在《水浒传》里叫做花和尚?

《花和尚鲁智深》[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事实上,在北宋朝时,特流行纹身,尤其是那些狭胆仗义,热血澎湃的年轻人。仿佛像今天的年轻人,以纹身彰显帅气以示潮流。或许有人说鲁智深,纹的是牡丹花,还有说梅花,总之,富贵傲骨的花卉,凸显了鲁智深的侠胆柔情。再之,鲁智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和尚,慷慨公道,匡扶正义的他为帮金翠莲父女俩,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逃避官府缉拿,开始了逃亡之旅,逃到五台山做了不守清规戒律和尚,方丈无奈,不得不,安排他看守菜园子。

没错!五台山的假和尚。即喝酒又吃肉,且不念经,无拘无束,向往自由,这就是草根英雄鲁智深。顶天立地,杀富济贫,这也是鲁智深。或许鲁智深知道民间,给予他的雅号《花和尚》但他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他依然我行我素,行江湖扶正义,我理解,花和尚此雅称,并没有贬低嘲笑他之意,似乎更有赞美崇拜他之情,[微风][微风]之所以叫他花和尚,显然有花卉的纹身,且做过和尚,但人和心并非好色。

在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说自己做到关西五路廉访,这是个啥官?

鲁提辖,《水浒传》中的鲁达担任提辖时的称呼,“提辖”表示管领的意思,亦是古代官名。南宋时有“四提辖”的官制,四者分别掌管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库。鲁达原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关西人氏。他早年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种谔)麾下从军,积功至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镇守渭州,麾下却没有将领帮护。老种便将鲁达调拨到渭州,让他在小种的经略府担任提辖官。后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鲁智深  水浒传  将领  人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