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连续四个史官被杀,依然拒绝抹除“崔杼弑其君”的记录。最后,就连杀人不眨眼的崔杼也被迫向史官臣服。到太史公的时代,就更是如此。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对于汉朝的事情都是有啥写啥,丝毫不加避讳,就连刘邦丢弃妻子这种事儿,他也照写不误。这种气节,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不赞叹。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在乱世或者是面对强势皇帝的时候,史官们也往往必须改笔。

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被篡改就是很常见的事情,杀史臣的事也不少见。比如桓温逼迫孙盛改《晋阳秋》,又比如魏道武帝因为崔浩如实记录拓跋家族的事情而大开杀戒,这些都让史臣们的笔不敢太过放肆,也导致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现象——昏君批量化、模块化生产。即使一代明主李世民,也曾逼迫史官改写过有关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哪怕房玄龄拼死抵抗也无能为力。

如果我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权力在太后手里,我要怎么收回实权?

太后掌握实权,皇帝要怎么收回权力?首先,你要对自己的身份有清醒认识。你虽然是皇帝。但没权力的皇帝,实际上仍然是储君。你的实际处境就像乾隆退位后,身为皇帝的嘉庆一样。太上皇乾隆,实际是皇帝。皇帝嘉庆,实际只是太子。如果你能时刻记得自己实际只是太子。那你的收权计划就成功了一半。至于接下来该干什么,要分具体情况。

第一种情况:你和太后是亲母子。且母子关系正常。这种情况下,你不用操心。哪怕你是汉惠帝刘盈,你妈是吕后,也不用操心。权力迟早是会回到你手上的。因为你是她唯一的亲生儿子。她再狠,也不会拿你怎么着。只要你把她哄高兴了,与她的利益绑定,坐到太后集团二把手位置,等她哪天死了,你自然就继承了权力。你在熬死她的期间,心里也别觉得憋屈。

你要这么想——有个愿意帮你打工,分摊繁琐政务的太后,不强过你重用几个大臣吗?大臣权力过重,是可能造反的。太后与你利益绑定,她又不可能造反。她无非就是跋扈,贪贪钱财,重用外戚罢了。你没有权力,她用谁不用谁,贪多少钱,国家被糟蹋成啥样,跟你没半毛钱关系。记住记住,你不掌权,只是储君。你继承了权力,见不得太后的亲信,见不得舅舅擅权,你直接罢免他们就好了。

至于太后贪的钱,到最后不还由是你来继承吗?切忌,不要想着政变,提前夺回权力。一方面,政变存在风险。不划算。你做太后坚定的伙伴,在太后集团内做二把手,等熬死她了,或她提前交权了,后面等到你亲政时,你有一套成熟班子,顺风顺水,麻烦会少很多。另一方面,政变必然要对一部分从龙功臣许下重利。就像明英宗利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

夺回了权力后,为了报答几个功臣,默许他们飞扬跋扈,这导致后来明英宗的利益受损。并且,古往今来的政变都会破坏最高权力的延续性。让大家觉得,既然你可以,那我也可以的错觉。就像李世民篡李渊,他儿子李承乾有样学样,也发动政变。这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最高权力的神圣性,是在日积月累下,积淀出来的。积累的过程往往很漫长,可能要几代人的努力。

但要想毁掉这种神圣性,一场政变足矣。而当神圣性不在时,就会如唐朝那样,前期的八代统治者,没有一个是正常继位。或多或少都与政变沾边。第二种情况:你和太后不是亲母子,但关系正常。基本可以参考第一条。只要母子关系正常,不管是不是亲生的,等待永远都是第一选择。就像宋仁宗和刘太后,虽然他们不是亲生母子关系,且刘太后至死不肯还政。

但刘太后至死也不愿意称帝。她只是擅权而已,不会对宋仁宗不利。她死后,权力顺其自然就交到了仁宗手上。不过,太后和皇帝不是亲母子的情况下也存在一种可能——太后比皇帝大不了几岁,可能她没死,你先死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觉得熬不过太后,同时又实在无法忍受不能掌权的痛苦,那就培植死党吧。要么拉拢宦官,要么拉拢士大夫阶级。

就像东汉的汉和帝一样,在搞清楚了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后,迅速将掌握军权的外戚剪除。军权在手,同时还有一套自己的心腹班底。后面的事,就简单了。不过,就如前面所言,这么干有后遗症。最典型的就是宦官专权。东汉和唐朝的某些皇帝就饱受这种痛苦。如果不想政变,那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什么也别干,什么也别管。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新装  皇帝  实录  官职  教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