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之战,高顺曾与典韦交锋,被典韦击败;濮阳伏击战中,曹操陷入重围,遭到高顺和侯成的拦截,典韦奋力死战,打退了高顺、侯成; 徐州城外,高顺与夏侯惇大战四五十合,不敌败走;小沛城外,高顺迎战张飞,“不能取胜”。虽然说高顺四战皆败,但大家看看他的对手们:典韦、张飞和夏侯惇。两个超级猛将,一个强一流猛将。

所以并非高顺武艺低微,而是他的敌手都实在太厉害了。高顺虽然很忠心,也有智慧,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吕布真正的重用。吕布这个人虽然武勇天下无敌,却缺少谋略,自以为是,个人生活也不检点,他不喜欢高顺这种非常俭朴自律的人,除了打仗以外,其它时候都不愿意与高顺进行交流。所以高顺的很多谏言也难以被吕布所采纳,但高顺也从来不生背叛之心。

《三国演义》中,与张辽齐名的高顺,武力水平如何?

《三国演义》中,与张辽齐名的高顺,武力水平如何

《三国演义》中,与张辽齐名的高顺,武力可能比张辽略逊一筹,但是差距不大。高顺在《三国演义》里单挑次数不多,更倒霉的是遇到的一般都是比较厉害的武将,因此一场未胜,在濮阳之战输给了典韦,在小沛之战和夏侯惇打了四五十合以后败下阵来,后来在小沛又和张飞打了一次,还是战败。典韦和张飞在《三国演义》里都是超一流的猛将,高顺虽然输给他们,但是能全身而退也是不错了,不算丢人。

和夏侯惇打了四五十合以后战败,他的武力肯定要比夏侯惇要低一些,所以要看他的水平,就是要看夏侯惇有多强。在濮阳之战时,夏侯惇也曾经和张辽打过一次,臧霸和乐进战了三十多个回合胜负不分的时候夏侯惇出马助战,被张辽截住,两个人打了起来。从吕布按捺不住性子冲了上来看,这两对人应该是杀的势均力敌,打了较长时间不分上下,所以相比下,张辽在对夏侯惇的时候要表现优于高顺。

夏侯惇曾经数合杀了徐荣,三个回合杀了桥蕤,眼睛中箭情况下一合杀了曹性。而张辽在官渡之战时和张郃四五十个回合战平,后来又和东吴的太史慈七八十合战平,和凌统打五十回合平手,击败过吕虔、袁尚,杀死蒋奇、沮皓、蹋顿。综合来看,夏侯惇和张辽都可以算一流的水平,高顺相比之下要逊色一些,考虑他在面对超一流猛将时下还能全身而退,应该是二流偏上的水准,比张辽差的有限。

为什么吕布一直排挤有勇有谋的高顺,高顺还忠心于他呢?

耿耿高将军,清白有威严。陷阵无不破,一往直如前。何哀缚虎急,不语对阿瞒。视死当归去,壮士不两全。在汉末三分这个纷纭的乱世中,遍地危机四伏,而又处处充满了机遇,各方豪杰林立,英雄趁时而起,涌现出许多叱诧风云的枭雄,智略深长的谋士,运筹帷幄的帅才,还有驰骋疆场的勇士。我们很多朋友爱读三国,喜欢这个充满了竞争的时代,有枭雄之间才略的较量,有谋士之间智慧的角逐,有猛将之间武力的对决。

我们也喜欢上了其中一些人物:如忠义千秋的关羽,忠诚睿智的诸葛亮,爽直勇猛的张飞,永不言败的夏侯惇等等。也有一些人物是因为他们崇高的品行而得到了我们感佩和敬重,如百折不挠的姜维,坚执不屈的张任,还有这位堪称那个时代军人典范的高顺将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么一种“大叔”式的人物。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到了刻板而不通人情的地步,不善交流,言语无趣,生活俭朴,感觉上很难交往。

但正是“大叔”维持着单位的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转,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和基石,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大叔”挑起了重担,冲到最前面翼护着大家。当危机来临时,那些平素里壮怀激烈、夸夸其谈之辈纷纷离去,默默留下来陪着你度过狂风暴雨,不离不弃,陪你走到最后的还是这帮“大叔”。高顺就是这样一个“大叔”。大家都知道,吕布麾下有八名“健将”:姓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

这其中张辽和臧霸各领三将,分为左右两军,这是吕布并州军的基本构成。而高顺不在这“八健将”之列,而是独领一军。高顺率领的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只有七百多人,但兵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训练严格,装备精良,个个龙精虎猛,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战斗力极其强悍,称为“陷阵营”。与敌军交战的时候,张辽、臧霸这些八健将与敌军正面对峙,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高顺就出现了,他率领“陷阵营”向敌方最关键的部位直冲过去,一个冲锋就将敌方阵营彻底冲垮,打开缺口,后军趁势插入,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顺  打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