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未出户而知天下三分,怎么做到的?

诸葛亮未出户而知天下三分,怎么做到的

“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此言并不虚。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非一般秀才可比。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三分,并不足奇。何况诸葛亮并没有局限在隆中,足不出户,而是多有游历,起码在荆襄地域内,经常与外界交往。诸葛亮是实干家,绝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一,诸葛亮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从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满腹经纶,胸怀韬略。

其二,诸葛亮八岁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从琅琊郡到荆襄,对社会动乱现状,感受颇深。对于基层社会的艰难困苦,有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对他学习的目的和志向,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其三,荆州在刘表主政期间,思想界还是非常活跃。刘表是荆州文坛的领袖,周围集聚了许多的名士、高士。刘表的后妻蔡夫人是诸葛亮妻子的姨母,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是名士,妻子又是才女。

从妻子这一姻亲关系中,诸葛亮可以获取足够的关于荆州及全国的信息。第四,诸葛亮与荆襄名士庞德公、司马徽、庞统、崔州平、徐庶等人交往密切。自然会经常交流天下大势。超人的智慧和充足的信息量,足可以令诸葛亮对天下的局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当时的局势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北方,可谓占据天时;孙权依靠长江天堑,占据了江东,可谓地利。

曹操、孙权都是地域宽广,人才济济,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诸侯,一时很难有人撼动其地位。刘备尽管枭雄无比,但留给他的机会,或者说地盘已经不多了。当时来看,就是荆州、益州以及西北的汉中、凉州等区域。之所以诸葛亮制订的方略是占据荆、益,很可能是:其一,鉴于对刘表集团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刘表的身体状况比较清楚。知道刘表来日无多,刘表家庭关系复杂,其子刘琦、刘琮兄弟不和睦,必将自乱。

这是留给刘备最好的机会。刘表也是颇具能力的一方诸侯,从单骑赴任,到开创出荆襄这片基业,可知他并非是等闲之辈。如果刘表活着,刘备是没有机会的。但人总会是要死去的,无论你多么伟大。对于这一点,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其二,即便占据了荆州,向东、东北、北、西北都没可以发展的机会。曹操、孙权自不必说,就当时汉中张鲁、西北马超等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刘备很难与之抗衡,更不用说取而代之。

只有益州刘璋,是个软柿子,可以捏一下。刘璋的父亲刘焉,既是皇室贵胄,也是响当当的一方诸侯。从谋求益州牧,到截断与汉朝廷交往,苦心经营益州来看,也是很有能力。刘焉本来是为了避祸谋求到交州任职,但听说益州有天子气,转而谋求任职益州。同时,建议汉灵帝重新设立州牧,并得到益州牧的任命。这不仅看出了刘焉的能力,而且看出他很有野心。

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承了刘焉的基业,在能力上与其父差距很大。首先是与汉中张鲁搞僵了关系,接着邀请刘备入川。不管如何评价刘备的为人处世,但一般还是承认,刘璋这是引狼入室的下策。也可以看出刘璋治国理政的能力,与其父差距不小。益州与荆州接壤,交流也很频繁。史料记载,益州涪城人尹默、李仁都到荆襄向司马徽、宋忠等人学习古文经学。

思想界、教育界的交流,必然带来信息的传递。对于益州政治的现状了解,也不会是封闭的。因此,诸葛亮做出了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以荆、益作为基业,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然后再等待时机,图中原。诸葛亮未出茅庐,自比管仲、乐毅,并非是自吹自擂,的确是胸有沟壑。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人说《隆中对》是后人假托而著作,但我还是认为,诸葛亮有这个能力。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天下第一,但为什么不能平定天下?

山东诸葛家谱如何记载诸葛亮躬耕南阳

世上有很多魔术师,俗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所以古代这么多的军事家,最后获得全胜的很少!一个小小的失误会造成全局的惨败也很多。如诸葛亮了敌如神,但下面的将士一个疏忽也会搅乱全局和失败。如华容道,失街亭,关公走麦城,和火烧连城等造成的惨败,都是把大好形势挫拆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要平定天下,天丶地丶人丶和各方面要相互衬托得严丝密缝!诸葛亮六出祁山想再次北伐的构想,但由于国力衰退,其本人也因积劳成疾,及司马懿的狡诈,和恐惧心理不敢正面交战,最后使诸葛亮未成所愿而遗憾终生。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下  三顾茅庐  皆知  诸葛  规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