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坑杀那些方士,彻底地粉碎了神权的地位。从这时候开始,皇权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世的宗教,只是皇权用来统治的工具。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一丝威风。一个宗教地位的高低,要看是否有利于皇权的统治。神权完全要看皇权的脸色行事。佛教中有转轮圣王一说。转轮圣王的功德与佛无二。转轮圣王就是结束战乱统一的帝王。这一点就被帝王们拿来运用,用此来强化自己的帝位。

那些“弥勒降世”、“明王降世”等教义,经常被用来作为推翻朝廷的理论基础。所以诸如摩尼教、白莲教、弥勒宗等教派,便会受到朝廷的强力镇压。从秦朝之后的宗教,只能依附于皇权。一个教派的兴衰,全部要看帝王的脸色。所以东晋时期的高僧道安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直接道出了神权的无奈!【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朱元璋真的明教出身吗?明朝的国号为明,是这个原因吗?

明朝的“明”字来源于“明教”只能说是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也是决定性的),而之所以非要参考这个因素,则是因为明朝的建立跟明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事还得从明教在中国的发展和朱元璋所借的红巾军力量最终建立政权说起。明教最早叫做摩尼教,最早为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所创立,之后与公元六到七世纪传播到新疆,继而大约在唐朝年间开始影响整个中原地区和汉文化中。

其中特别是在“武宗灭佛”之后,受到打压的摩尼教又吸收了道教部分信徒,逐演变成新的宗教,既供奉明王的明教。我们说任何一个宗教能得到发展,除去那些玄之又玄的教义以外,其本质还是人们的精神寄托。而明教主张黑暗和光明的对立,所以它的信徒绝大多数都是受尽压迫的最底层穷苦百姓,他们期盼和渴望光明的到来,故而敢于造反,这就给了许多怀有特殊目的的人提供了利用机会。

但是我们知道古代的穷苦百姓何其多,就单单一个“明王”哪渡得过来?其中在中国大地上又发展出了弥勒教和白莲社,顾名思义,弥勒教和白莲社都是信奉未来佛弥勒佛。起初他们也是“岁月静好”的教宗,但是在封建社会现实远比梦想残酷,其中一些底层的教徒不知怎么的,就把未来佛弥勒理解成了未来的光明,于是他们产生了和明教一样的思考,这三个教结合在一起,逐产生鼎鼎大名的—白莲教。

单明教就能被人利用了,现在产生了对现实社会更加叛逆的白莲教,可以说是非常好煽动和利用的群体,所以,答案很明显。元代末年,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利用白莲教起义,由于其本人就出生在白莲教家庭,所以……他运气不好,刚起义不久就被当地县令给杀了。但是元末起义的大火已经真正燃烧起来,随后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自号“小明王”,追父亲为“明王”,继续扛起反元的大旗。

但是他们两父子运气都不太好,遇上了取韩代之的朱元璋。虽然朱元璋自己没说,但是其实在整个红巾军的下层里面,普通民众还是把朱元璋当做“新明王”的,相信他能给百姓带来光明才继续追随朱元璋。所以“明”这个字号就成为了新朝优先考虑的国号了。之后,在“明”这个定义上,许多人提出了其他“君权神授”的说法,比如上古“朱明”概念暗合“朱”姓、五行概念(北方为水,南方为火,火则明)等,其实都不过是因为给“明”这个词做附会解释罢了。

国漫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龙的地位为何会这么低?

在多数神话故事中,被老百姓信奉的四海龙王其实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国漫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给的地位还算合理的了,谁叫它不是主角。举个例子: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西游记》中,龙王虽然享有四海之域,然不过还是玉帝之臣。平日里需要恪尽职守,随时听从玉皇大天尊调动指派,绝不敢忤逆犯上。

泾河龙王的人头就是血淋淋的教训!二《西游记》中无论是天庭还是灵山聚会宴客之时,都会吃一些龙肝凤髓。龙,在西游记中竟然只是招待贵客的食物了。这可不是我胡说,你自己不信可以去原著中查查看。《西游记》中提到,玉帝在安天大会上,用龙肝凤髓招待三清与如来佛祖。你问我龙王怎么想?我想它一定会感到庆幸吧,毕竟吃的不是自己。

神话故事中的龙生殖能力特别恐怖,但也分三六九等。龙生九子就不提了那种娣生得应该不会作为美食的。你还记得小白龙在朱紫国时说的那句话吗?孙悟空和猪八戒来到白龙马身边,白龙马厉声高叫道:“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仙域  堪比  网络小说  降世  明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