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田围猎的时候关羽想杀曹操,不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一个桥段,《三国志》里面的裴注里也有这个情节。而许田围猎和关羽欲杀曹操,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也有记载,确有其事。在《三国演义》里面,提前写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那就是曹操许田围猎的起因。

你认为关羽和张飞谁更聪明一点?

你认为关羽和张飞谁更聪明一点

思想支配行动,有什么样的秉性,就能制造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三国时期的关羽和张飞二人的秉性有所不同,但二人最终却有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被人害死。据书中记载,关羽是骄于士大夫而善待卒伍,东汉末年,魏晋时期,正是豪强地主盛行的时代,大姓大户的士人享有着特权,就当时的情形而言,所谓的天心民意,其实就是士人们的意愿。

关羽出身寒微,从小受士族人的欺辱,自然痛恨士人,正因为在家乡不满豪强恶霸欺辱人,他才见义勇为,杀豪强恶霸,逃奔他乡,在耳濡目染中,骨子里恨透了豪强士人,感到这些豪强士人都是惧强凌弱,卑鄙之极,以致形成了后来一见到富贵士人,他就鄙视他们,总想给以侮辱以呈心志,但他深切体会下层庶民百姓的痛苦,给以同情给以援手。

关羽这样性格的形成,让他得罪了不少士大夫,在他镇守荆州时,他辱慢东吴使者,拒绝孙权为子求婚,背离了蜀汉东和孙权的国策,与东吴关系搞疆,招致两面树敌,大意失荆州;在危难之际,部下士仁、糜芳因平时关羽对其的威吓鄙视不顾大义而投降东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求救于刘封孟达,刘封孟达却因以往关羽对自己的傲慢谗毀,而拒绝发兵相救,最终关羽只能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擒杀。

后来蜀汉灭亡,关羽家族也因关羽与士大夫阶层处不好关系结怨,斩杀庞德,而终为庞德之子庞会带人灭族。张飞性情暴躁,敬爱君子而日鞭笞身边小人,但他打过小人后,却依旧让其随侍左右,因此刘备早就提醒他这是取祸之道,但张飞依然不自醒。张飞虽做事浮躁不及关羽沉稳,但他粗中有细,故能擒严颜而降服,观庞统而佩服,败张郃,刺许褚。

但他酗酒乱性,日鞭挝健儿,确是取祸之道,当身边范疆张达办事不力时,他酒后狠狠鞭笞二人,要求严期办好,凶惩二人后,又没事人一样放了二人,毫无防范戒心,终为二人所害。不过张飞因与士大夫关系处得好,刘禅喜爱,故旧相亲,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做皇后,家族幸免被灭门终得保全。关羽张飞,三国勇将,被时人称为万人敌,为刘备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但二人性格都有缺陷,关羽易得罪士大夫,张飞好鞭笞小人,都为自己因此被害惨死,埋下隐患。

刘备是如何失去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的?

刘备是如何失去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的

无论古今,衡量一国国力的基本要素应是人口基数,而衡量一国发展的潜能要素则是人才基数。因此,由于庞统、法正两大人杰的相继离去,犹如刘备集团滚滚向前的车轮上,掉落的两颗螺丝。看似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无替补“螺丝”的情况下,刘备集团这辆急速前进的大车,最终将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或报废。因为,这一现象同曹操赤壁大败后的情形如出一辙。

当时,曹操对着众文武感叹道:“奉孝若在,孤焉能有此大败!”一、庞统之死,成为刘备一统天下的最大遗憾20岁时,庞统第一次前去拜见司马徽。相聊数语,二人便相谈甚欢,从白天说到黑夜,不知疲倦。因此,学识广博、素有知人之明的“水镜先生”对庞统大为惊异,并认为南州士子,无人可以同庞统相提并论。虽然,当时有“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但是,在司马徽的心目中,也许素有才名的诸葛亮可能都不如庞统。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经世之才,却在率军进攻益州雒县时,不幸被城头流矢射中而亡,年仅36岁。死后,安葬于落凤坡,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遭遇张任伏击,死于落凤坡。然而,刘备能得益州,庞统“破蜀三策”功不可没。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12月,由于张松谋反事泄,刘备屯军于葭萌关进退不能。

这时,庞统向刘备献计三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偷袭成都,可一举而定,此为上计;杨怀、高沛皆蜀中名将,手握精兵,据守关卡。若将军佯装撤兵荆州,二人必来相送,便可乘机擒杀,再行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回白帝城,缓缓图之,此为下计。如果将军犹豫不前,在此久留,将会大难临头。”因此,刘备选择中计,斩杀杨怀、高沛二将,一路势如破竹,大军逼近涪城,兵锋直指成都。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许田  围猎  献帝  打猎  欺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