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别人好看的透明弹匣,大量的AR爱好者看不下去了,于是做出了大量的透明弹匣。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就包括了Lancer的与ETS的透明弹匣 。而在这些透明弹匣上,也会有用来估计子弹的刻度标识。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没有这样骚气的弹匣该怎么估计呢?其实也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拆下来掂一下。这个方法主要是借助子弹的质量会使得弹匣的中心偏移。

就以AR弹匣为例,如果弹匣的重心基本在弹匣曲折下方位置,说明弹匣中子弹基本是满的无需担心,而当弹匣重心在弹匣曲折处上方2/3处时,则说明子弹还有大约20左右,而当你感觉明显弹匣的重心向头上偏移时,说明你的子弹已不足10发,如果有空隙就尽快换弹吧。而当你感觉弹匣很轻可是重心又回到2/3处时,说明你可能还剩一两发子弹,快换弹匣吧。

在抗战中一方拼刺刀的时候,另一方也对拼刺刀,难道是没子弹了吗?

事实就是地说,漫长的抗日战争,除了必须死守的城镇,在野外作战时,国军与日军拼刺刀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八路军特别是新四军与日军发生战斗本身就极少,大都是深入敌后在穷乡僻壤处建立根据地,借机扩充地盘和兵力。抗战剧中,没放几枪就吹响冲锋号,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在拼刺中打败日军,这些都是国内编导的艺术创作,不说他们胡编乱造,因为作为军迷个人深知严重不符合历史真实,但因为对手与我们有血债,尽管知道是假大空,有时也看得津津有味,对小鬼子就该狠狠地揍,所以在影视剧中意淫强大也未尝不可。

如同《亮剑》中八路军的一个团1000余号人,竟然敢和日军一个齐装满员3800人的联队单挑,硬是从其正面突围而出,事实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所以此剧也是抗战神剧,但个人从来不预以反驳。又如在3600颗手榴弹爆炸声中,全团集合轻机枪手射击冲锋开道,大队人马端着刺刀枪冲上李家坡日军阵地,以白刃战全歼了日军孤军深入我根据地的山崎大队500余人,我等观众同样看得乐此不疲。

但历史的真实情况却是,第18集团军第129师集合3个旅2个团2万余人兵力,将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包围,经过2昼夜血战,仍未能达成全歼,在战场遗尸100余具的前提下,400余日军从八路军包围圈中突围而出。此战,八路军死伤1000余人,其中战殁者600余人,就是《亮剑》中李家坡之战真实历史中的关家垴战斗,对此有疑问的读者,大可自行搜狗之,网上有详情资料。

由于日军武器装备都在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更不要说是在游击队之上了,因此极难阻挡日军在九二步兵炮、八九掷弹筒轰炸,以及九二重机枪掩护下的进攻,一般我军都会主动后撤,因此影视剧中,没放几枪就上刺刀冲锋的镜头,基本上不符合历史真实性。据作为军迷的个人从参战老兵口中获知,一般战斗中,400米开外就开枪了,小说中100米、80米、60米、30米才喊打的描述,都是扯淡,不符合与日军交战的开枪距离。

日军真的攻上来了,也就赶快后撤了,因为经过了前期几次大的会战,国军由于死伤惨重,不会与日军死磕到底了,放几枪就赶快撤退是常态,保持实力一天天熬过去,也是实情。通常情况下,许多当兵的尽管放过枪,但真未看清楚日军的脸面,不要说是拼刺刀了,也不知道射出去的子弹究竟有没有打死过日军。至于学校出于爱国主义教育,曾请活着的老兵给学生讲如何打鬼子,与日军拼刺刀,老兵真的很为难,即便许多熬到抗战结束的老兵,都没见过日军的庐山真面目,不要说是有没有打死过日军,与日军拼刺刀,那真是扯淡,真的和日军拼刺刀的,焉能存活下来。

综上,在抗战中一方拼刺刀的时候,另一方也对拼刺刀,不是子弹有没有的问题,问题这是影视剧编导的创作,不符合历史事实,当你端着上军刺的步枪冲锋时,有机枪有步枪有子弹的日军,不会傻到也端起上了军刺的步枪与你拼刺刀,能用子弹解决战斗的,绝对不会和你拼刺刀。端着没有子弹的步枪冲锋,就是脑残的打法,影视剧可以表现我军大无畏的精神,但我军更懂得如何保存自己,只有将自己保存下来了,才能有效地歼灭敌人,而不是逞一时之英雄,端起没有子弹的步枪冲锋,而成为日军机枪和步枪精准射击的活靶子。

抗战剧中八路军子弹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弹没有打完,为什么要和八路军拼刺刀?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枪林弹雨  qq  六一  开启  子弹  
下一篇